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1:36
说起丞相和宰相,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觉得是一个官职。因为历史上好像叫丞相的又被叫宰相,叫宰相的也常常被叫丞相。但是,事实上这却是完全两个不相同的概念。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两者不是一回事,切勿傻傻分不清。下面,笔者就带着大家来看一看丞相和宰相究竟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差别。
首先我们来说丞相。丞相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那个“丞相”,它是一个官职名称。历史上做丞相的名人很多,比如萧何被称作萧丞相,曹操被称作曹丞相,胡惟庸则是中国最后一个丞相。一般而言,丞相是一个国家当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除了皇帝,他就是老大。
或者他直接就是实际上的老大,比如“曹丞相”。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遇到皇帝特别厉害的,丞相一般都不好当。比如汉武帝手下的丞相就特别的不好当,他在任期间一共有13位丞相,而其中有4个在任上自杀了,3个则被汉武帝给杀了,剩下的6个当中大多数也没有得到善终。
汉武帝一朝,丞相直接取代皇帝成了“最危险的职业”,几乎是个人都不想被汉武帝提拔了去当这个职务。那么,为什么汉武帝会如此的喜欢“弄死”丞相了?我们后面再说。先说丞相这个制度,它大约诞生于战国时代。在更为久远的时候,皇帝往往也会设置各种辅助自己的“二号人物”,但是却没有丞相一说。
周朝的二号人物一般会被周天子分权,他们是太师、太傅、太保,他们分管不同的领域,因此实权并没有丞相那么大。春秋战国以后,诸侯兴起了招纳人才,管理国家的热潮,因此往往要给人才很大的权力,这时候类似于“丞相”的实权“二号人物官职”开始出现,比如秦国的左庶长,商鞅就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后来,出现了丞相。秦国东陵出土文物:
“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把三公九卿固定为制度,丞相就是“三公”之一。不过,秦始皇也是个狠人,他的丞相基本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只有他死后李斯才敢搞事情。但是皇帝是一人之皇帝,丞相却是百官之丞相,所以随着朝代寿命的延长,历史上渐渐出现了丞相和皇帝争权的现象。
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一条重要的主线——帝权与相权的斗争。在这个斗争当中,绝大多数皇帝是失败了的,因为你一打开史书就会发现,上面全写着丞相如何如何的好,皇帝如何如何的昏庸无道。只有少数几个皇帝可以把丞相摁在地上蹂躏,比如说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这也正是汉武帝手下的丞相大都死于非命的原因。
那么,宰相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与丞相不同的是,宰相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一个“尊称”。它的大概意思就好比现在当时所说的“朝廷大员”,而且还是那种数一数二的“大员”。所以历史上的丞相一定是宰相,但是宰相却未必是丞相。所谓“宰”,就是主宰的意思;所谓“相”,就是帮助治理的意思。
历史上,伊尹曾经做过“相”,姜太公曾经做过“太宰”,他们都是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所以人们就把“宰”和“相”二字结合起来,变成了“宰相”。但是,历史上的宰相从来都不是单独的指某一个官职或者某一个人,而是泛指所有掌管朝廷关键职位的*,在历朝历代都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唐朝的时候,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尚书仆射都是宰相。其他的百官如果被皇帝加了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称号的,也算是宰相。比如狄仁杰的官职是什么什么同平章政事,所以他也是唐朝的宰相。而宋朝的宰相一般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参知政事等等。
后来朱元璋看丞相制度对皇权的压力太大,所以干脆废了丞相这个职位。不过,一个国家可以没有丞相,却不可以没有宰相。因为皇帝终究还是要把权力分配给下级,让下级来帮助自己处理政事的。所以后面就产生了内阁制度,虽然内阁当中没有了丞相,但是却有内阁首辅,实际上就相当于换汤不换药。只不过丞相改名为内阁首辅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1:36
差不多是相同的。宰相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他们是总管国家大事。首辅是上一任皇帝指名交代辅助新皇处理政务的大臣,基本是由宰相担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1:37
二者确实是相同,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叫法不同而已,首辅是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逐渐明朝的内阁的领袖,朱元璋之前,我国的宰相制度盛行的时候,也一直都叫宰相,二者只是名字不同,权利差不多。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1:37
首辅其实就是历史上的辅政大臣之首,属于是朝中重臣,深得皇帝信赖。至于宰相就是一般的文臣。两者相同的意思就是,首辅大臣和宰相其实都是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