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0
各国君主权力更替和卿大夫的兼并斗争春秋时从周王室到各个侯国,君权不强者占大多数。鲁、宋、郑、齐、晋等国的君权日益衰弱,而主宰国家命运的卿大夫为了争权夺利,又不断地展开激烈的兼并斗争。
强大的卿大夫制约着君权,春秋300年间,就有36位君主被卿大夫所杀,所以,这时的君主“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②就能安于其位。然而,君主专权是发展趋势,这种政出多门、非常不稳定的政治格局终究只能是一时的现象,因为它只能不断地制造政变和混乱。以官僚制度代替世卿制度,遂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为何春秋战国时期常年打仗也没有出现权臣篡位的事?简单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弑君篡位很常见。 按照古代君臣的尊卑关系,臣子弑君是很明显的以下克上,绝对不合规矩,但事实上在纷纷扰扰的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例子却不胜枚举。 春秋大概三百年时光,按照司马迁的说法,被弑杀的君主足有三十六位,平均下来就是八九年一位,究其原因,跟当时君权太弱有关系。 春秋时期列国实行的都...
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君权下移春秋一代,并未出现朋友所说的君权下移的普遍现象,仅有少数几个诸候国如晋国才出现君权旁落之事。其中晋国还属于特例。因在春秋时,周代的宗法制和道德规范i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周礼逐渐消亡要至战国才开始)。而晋国自文公起就违返了周礼的规定,擅制越礼建立“六军”(按周礼天子...
中国从春秋到明清时期的政治都有什么样的得失?在宋代,君权有所增加,相权有所分散,但这不意味着皇帝可以乱来。实际上,封驳非常多见,御史台的地位上升非常高,不仅监督百官,也进谏皇帝。包拯当御史时,反对仁宗的一个任命,吐沫星子都喷到了仁宗脸上,仁宗回到后庭才敢擦。王安石变法之后,宋代的台谏之风恶化了北宋的政治生态,导致党争过头,酿成不少冤案,如苏轼的乌台...
春秋卅六是什么意思?“春秋卅六”不仅代表历史和时间,还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和状态。在这个时期,君权衰落、文化蓬勃、大我和小我的结合等等,统一王朝逐渐失去了中央集权,诸候势力横行一方。 我们对其的学习,也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对当时的各种制度和文化形态做出深入的了解。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照历史发展趋势,...
春秋时期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春秋无义战”,这话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春秋时期也有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正义战争,也有各国人民抵抗游牧部落进攻的自卫战争,但用这句话来说明春秋时期统治阶级不断发动的争霸战争的掠夺性和非正义性,却有一定的道理。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
春秋的历史背景。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
中国历史上君权受制约时期春秋战国和西汉初年、南北朝 春秋战国和西汉初年:诸侯的实力很强大。可以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南北朝:官僚世袭豪强势力非常强大。出现了王马共天下的局面。豪族有能力灭掉皇帝,导致朝代更迭相当的频繁。
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如此包容自由?因为那个时候君权还没有那么的至高无上。中央集权达到一定程度,那必然会对文化造成影响。比如说汉武帝的废除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大一统王朝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
郑庄公去世后郑国为何从此一蹶不振?春秋君权旁落是注定的吗?《辞通》中更是把郑庄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说郑庄公的确是将当时的郑国拉入一线强国,但郑庄公去世后郑国迎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内乱,这直接导致郑国快速衰落,从此一蹶不振。步入战国,郑国基本上属于苟延残喘之势,其实春秋时期君权旁落好像成了一种定律,那有没有诸侯能够避免旁落的事情发生呢。在西周灭亡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