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草菇栽培菌株的比较】 草菇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5 18: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9 13:30
对中国不同地区的24个草菇栽培菌株的子实体颜色、菌膜厚度、菌柄形态及着生方式、菌托形态和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草菇栽培菌株子实体形态存在差异,子实体的蛋型期颜色呈现深灰色、灰色和灰白色,以灰色居多;成熟期呈现灰色和灰白色,同样以灰色居多。V365菌膜最厚,为 2.75 mm;单生草菇菌膜最薄,仅为0.95 mm。菌柄有2种形态:上细下粗和基本等粗,菌托有3种形态:圆筒形、两瓣形和三瓣形;菌柄着生方式包括菌柄中生和菌柄偏生。不同菌株的生物转化率也存在差异,其中V365生物转化率最高,达48.6%;A8最低,仅有3.1%。
草菇; 子实体; 形态特征; 生物转化率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品种极为丰富。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优良菌株不断涌现,对草菇新品种的保护也有了更高要求,需要一套能与国际接轨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保护办法[1]。因此草菇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指南的研制就成了当前最主要的研究课题。DUS测试中所规定的测试原则及方法都是根据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要求而制定的,草菇DUS测试指南的使用范围为小苞脚菇属,本文按照DUS测试指南的要求[2],分析24个草菇栽培菌株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差异及生物转化率。
1 材料与方法
1.1菌株
供试的24个草菇栽培菌株分别来源于中国5省11个单位,V1、V23、V106、V844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V110、V112、V11、V25来源于江苏省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V365、V5、V029来源于山东省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V26、V238来源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V901、V971来源于江苏省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V28来源于江苏省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138来源于广州市白云区农业科学研究所,V34、单生草菇、丛生草菇来源于北京市吉蕈园科技有限公司,A8来源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低温草菇来源于山东省单县高港食用菌有限公司,大草32、草菇01来源于河北省武安市何氏食用菌产业中心。
1.2培养基质
母种培养基:200 g马铃薯,20 g葡萄糖,3 g磷酸二氢钾,1.5 g硫酸镁,20 g琼脂,pH自然,加水定容至1 L。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88%棉籽壳,10%麸皮,1%石灰,1%石膏,65%含水量,pH 8~9。
栽培培养料配方:100 kg废棉,5 kg生石灰,170~180 kg清水,70 %含水量,pH 8,盖上薄膜发酵2 d。
1.3方法
草菇制种、栽培方法参照参考文献[3],每个菌株的种植面积为1 m2,4个重复。1 m2待子实体生长至蛋型期、成熟期,每个菌株随机采摘30个子实体,观测蛋型期子实体顶部和成熟期菌盖的颜色,另随机采摘30个蛋型期子实体,从侧面剖开,用游标卡尺测量顶部的菌膜厚度。当子实体生长至成熟期开伞,每个菌株随机采摘30个子实体,观察菌柄、菌托的形态结构。
子实体生长至蛋型期,将每个菌株剩余3 m2种植面积所生长的第一潮菇全部采收,称其重量,计算生物转化率[4]。
生物转化率=子实体鲜重(kg)/干培养料质量(kg)×100%
2 结果与分析
供试菌株蛋型期子实体呈现3种颜色:深灰色(7个)、灰色(13个)和灰白色(4个);成熟期呈现2种颜色:灰色(20个)和灰白色(4个)。菌膜最厚的草菇菌株是V365,菌膜最薄的是单生草菇,24个菌株中菌膜较厚、不易开伞的有V1、V110、V365、V23、V112、V11、V5、V901、V138、V029、V238和大草32。不同草菇菌株在栽培条件一致时生物转化率最高的是V365,最低的为A8,生物转化率较高的菌株有V365、V23、V5、V25、V844、V138、V238、单生草菇、大草32和草菇01(表1)。
供试菌株在成熟期菌柄呈现基本等粗和上细下粗2种形态(图1),基本等粗的包括17个,上细下粗的包括7个;所有菌株在成熟期时菌柄着生方式也呈现2种形态:菌柄中生和菌柄偏生,偏生的包括10个,分别为:V1、V110、V26、V28、V138、A8、丛生草菇、大草32、草菇01、V971,中生的包括14个,分别为:V365、V112、V11、V23、V5、V106、V25、V901、V844、V029、V238、V34、单生草菇、低温草菇。在随机选取每种菌株的30个子实体中,基本等粗和上细下粗的重复性均较好,分别占取样数的93%和90%。
不同草菇菌株在相同栽培环境、同一生长时期时,24个菌株共呈现3种不同的菌托形态,分别为:圆筒形、两瓣形和三瓣形(图2)。其中圆筒形的包括11个、两瓣形12个,三瓣形的最少,仅1个。随机选取每种菌株的30个子实体中,两瓣型的重复性最好,占取样数的90%;其次是圆筒型,为83%;最后是三瓣型,为80%。
本研究结果表明,24个草菇栽培菌株子实体的颜色以灰色居多;而菌柄形态及着生方式以基本等粗、中生占主要部分,且菇型好;菌托的形态以两瓣形占主导地位。蛋型期子实体菌膜的厚度决定了开伞的难易程度,菌膜越厚,表明越不容易开伞,反之越容易开伞。
王 玮,等:不同草菇栽培菌株的比较
不同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菌膜厚度和生物学效率为30个子实体的均值;DG:深灰;G:灰;WG:浅灰;T:上细下粗;E:基本等粗;C:圆筒形;TW:两瓣形;TH:三瓣形
Different lower case letters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P<0.05.a: G, Gray ; GW, gray-white; DG, dark-gray; b: T:narrow apex, wide base; E:diameter relatively uniform; c: C, cylindrical; TW:Double-pointed;TH:Three-poi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