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对生活的启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5 10: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0:26
朋友的问题:
1. 自己在阅读《法华经》时,人称这里是“开权显实,会三归一”,并且佛经里面也有说这部经里面讲述了无上微妙的义,而且还是在各种大千世界里一般人难以听闻的经典。但是自己只是读到了劝人怎么怎么修行此经,可以获得种种利益这些内容,好像大部分都是在劝善进修之辞,却没有读到像《楞严经》一样的智慧奥义之解说?而且那微妙的义又在哪里呢?
2. 据说《法华经》被称为“经中之王”之一,自己在阅读中因为通篇都是看到这些种种利益的果位的宣扬,却无其他奥义讲解,自己就有点困惑,所以请前辈能解此惑,同时又该怎么阅读此经呢?
我的解答:
非前辈。为了让和我一样的初学者更多的受益,这里妄说一点简单实用的东西吧。
相信只要方法正确,即使初学者接触法华也能获得大利益,要知道佛法中最深刻的见地都“藏”在这部经里面了。以下是我现在的读经思路(说的不好,仅供参考):
这个思路总体来说就是对照*,看看经中授记大德的成佛时间有什么先后快慢的差别(最快的当然是龙女),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是性格缺陷,放不下执念?还是愿不够大,亦或是行不够猛?当然知道这些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自己怎么办... ...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其实也没那么玄乎,能够主动对照*找到自己的问题,确定前进的方向,并且最终改变了自己,就已经是在转法华了。
六祖当年也不外乎这个意思,来参拜六祖的法达禅师,只是对六祖行礼时头没有着地,就被六祖训了一顿,然后才有了这首偈颂。
要知道,当时法达禅师读法华经已经上千遍了,但直到听了六祖的教诲才真正领悟了法华的真谛(所以,还没有完整看过一遍*的朋友们,先别急着说这部经不好,有问题的真的不是经书哈)。
不用多么复杂的参悟,简单想想就能知道,行礼时头着不着地有什么关系呢,人家六祖还在乎这个。祖师无非是想点拨禅师:无论你经读过多少遍,自己没变,都是枉然。
叩头不点地事小,但背后藏着的是我慢未消的大问题(对普通人来说,这简直不是问题!),一个人读了几千几万变的经都没有改变自己,甚至都没有发现问题,那读经是在读什么呢,练嘴皮子吗?
有的朋友可能要想了,法华中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教导呢,如果没有,也不能怪法达禅师啊。当然是有的,但不是用说教的方式,而是直接给你忆往昔、说*......
【你会做佛,我不敢轻】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用前面推荐的思路,简单学习一下《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已经成佛了(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摩尼佛),而他当年身为沙门时的师兄弟们,却正是法华会上在座的声闻众弟子,并且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他们都经历了包括地狱在内的无数的轮回,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根据南师(南怀瑾)的说法,法华中处处都是话头,喜欢参话头的善知识,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在法华经中多提些问题,自己参参。当然上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太明显了,没什么可参的......
常不轻吗,对谁也不轻视,看见谁都说你会成佛,我不敢不恭敬,给谁都行礼,对谁都恭敬。即使人家讥笑、侮辱,甚至殴打他也是一样,常不轻菩萨当年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成佛了。
而殴打他的人呢,自然有他们要去经历的东西。不管是谁,未来要经历的“果”,都是当下的思想或行为种下的“因”,谁都一样。这些在座的圣者,因为往昔也学过佛,所以这一世又值佛缘,在经历了地狱的考验之后再成佛子,很多人在法华会上还被授了记......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改变当下的自己,恢复自性中本有的东西,去掉那些人为造作的东西,看管好自己的念头,不要随便去种恶因。
自我改变本身就是最妙的事情,为什么说是成佛的法华?自我改变的极致就是佛,将自心本有的善良属性回归到极致就是佛,发愿行愿直到满愿就是佛。
所谓“佛”本身就包含了这三层意思:自觉、觉他、觉行*,一条没做到也成不了佛。而要想做到任何一条都要经过无数的历练和改变,没有改变,学多少年佛也还是凡夫,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向哪个方向改?因人而异。
具体需要改掉什么呢?比如傲慢偏执啊、自私贪吝啊、喜欢批评别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啊……太多了,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贪婪吝啬的就修给予,控制不住愤怒就修嗔止怒,容易被*控制就修欲止淫,烦恼焦虑无法止息就修正念(大多数人都要从这里开始,先获得轻安,佛先讲了近十年的阿含就是这个原因),心理轻视他人就修谦下,爱心不足就修慈悲,恐惧惊悸就修无畏,危机时刻不愿意伸出援手的就修勇猛,懒惰拖延的就修精进,嫉妒的就修随喜,傲慢的就修恭敬(比如告诉自己:众生都是未来佛,只有我还是凡夫)……
在现实中痛苦不堪特别想死的就修空(即积极做事、认真生活,又不把事情、生活当成多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切都只是它们本来的样子而已,没必要因为经历了什么就要死要活的),在空幻中万念俱灰找不到意义的就修有(出家人修“魔境”破迷开悟,普通人可以尝试去当志愿者,修爱心,体验付出的快乐,让内心重新复活和苏醒过来)…………没有一定之法,一直向自我改变的极致——无上正等正觉前行。
当然如果找不到着力点,也可以向法华经中描述的佛菩萨的心去靠拢,有了一样的心,就有了一样的“体”,剩下的只是利用修行,孕育、坚固和强壮它。
比如龙女用极其坚毅、顽强的心,当下彻底改变了自己,甚至可以毫不犹豫的舍弃龙族最宝贵的龙珠,所以她当下成佛了,就是这么妙......
再比如,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是否对人怀有轻慢之心,明白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南师为什么会给孩子叩头回礼,我们能做到给自己最瞧不起的人,甚至是伤害过我们的人叩首吗?当然,行为和动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转变和成长,是心行的内化与升华……
当生命进化到较高层次,最大的问题就是我慢和轻贱其他的生命,有某种居高临下的心理,这个不改变,别说四禅八定,修到八禅十定也跳不出轮回(所以伤害、考验我们的人都是大善知识,这个以后再说)
反正我自己暂时还不行,有时做的也很不好,但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去学习恭敬,比如在给佛行礼或和他人在一起工作时观察自己的心,看看有没有自大、轻慢等情绪存在,有的话,程度能否逐渐减少,至少先修到“常不轻”......
【因地心就是果地觉】
记住,当下因决定未来果,但其实这只是个误解!
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现在和未来,有宿命通的人会“看到”,这两者在不同的时空是“同时”发生的,都是在“当下”发生的。想想莲花和其他的花有什么区别......
话说到这,发愿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了,因为当下发愿,未来必然成就(看到这,有人发愿成佛吗,有的话,我要向您顶礼了,因为您必然成佛,我可不敢轻视 ^_^),只是成就的时间和快慢,取决于你改变的决心是否坚固、力度是否勇猛而已。
我曾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那么我一个凡夫身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可以自凡夫至佛陀,从未改变?
后来,我的内心给出的答案是:“一颗真心而已”。
就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从法藏比丘发愿,至成就极乐满愿,这个愿望本身并没有变过,这颗纯纯的利他之心,也并无因果之别。只不过在因地它只是一颗心、一个愿,果地上有了很大的成就而已。
可以说所谓等正觉,与最初的发心相比,差别也只是在能力和成就上的,本质上根本就是一体……
在这里,我要说点真正微妙的东西了,如果您的愿力真的发起来了,勇猛、精进的心也更强烈了,你敢相信吗,就在这同时,未来的一切都变了,佛如果在场一定会马上给你授记,因为他老人家真的看到了那个成就的场景......你说妙不妙......
大家读经都看到了佛的授记,看的一头雾水,可有人注意到佛在给每个人授记之前,这个人自己内心的愿望和渴求吗?
从一定意义上讲,佛并没有给任何人授记,授记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是人们自己给自己的命运找准了改变的方向,佛只是看的远一点儿,把结果说出来了而已(^_^)……
先有急切的成佛之愿,才有实无所得的授记之实,这才是法华最核心的秘密。
如果楞严经的妙,是因为说透了个人修行的整个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那么法华经的妙就是告诉你,只要你真心发愿,哪怕还没有修行,未来就已经全变了......
【你的命运真的可变】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未来什么样的,我又没有神通,看不到,我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在这一生就看到变化。
这方面,大家可以搜搜电视剧《了凡的故事》,只要你的愿够大,决心够强,甚至都还没有开始做,变化就已经开始了,了凡先生就用这个方法,让自己的命运在一生之内,转了个180度的大弯,愿力隐藏的力量就是这么惊人,非常的神奇。
一个普通人用自己的经历体证了“愿力”那种惊人的,改变命运的能力,这简直就是缩水版的法华经!虽然缩了水,但这种转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似乎更容易让人接受,难怪近代很多佛学大师都极力推荐这篇普通人写的东西了......
《了凡四训》中的“训”是“家训”的意思,就是父亲写给亲生儿子看的东西。因为都是袁了凡先生真实的人生经历,参考价值很强。
但实际上,了凡先生发的愿,还是有点功利性质的(比如希望生子、升官、增寿等),如果能发“无相”的愿(大体意思是行完全不计任何回报的善,具体可参考《金刚经》,整本都在讲无相的愿到底应该怎么发愿、怎么行愿),那产生的果报就不可思议了,你得到的收获绝对超出人类的想象,因为那就是佛果......
一首小偈,送给朋友们:
光念一句阿弥陀,只种佛种无佛土。
一分功德一分苦,但长莲花一瓣出。
不改积习不付出,坚冰何时化雨露?
好心感动天和地,待到花开果自熟。
【所谓“开权显实”】,就是说这部经说的是实相层面的东西,是佛的真心(是佛自己的心理活动,他老人家就是这么想的!),而不是之前那些根据不同人的根性,而说出的方便、权巧之法。
开是抛开,显是显示,整句就是抛开权巧之法,直接显示实相第一义谛的意思……
【会三归一】比较好理解,*里说的很明白,这里没有声闻、缘觉乘、甚至菩萨乘,只有一佛乘......
就是说,佛在这里已经不准备再教给你什么东西了,他老人家只是告诉你: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这么改变自己的,如果你也这么想、这么做、这么改变自己,那么你也是我。不是说你未来才能成为我,这是个妄念,其实你本来就是我,只是你忘了、迷了,只要清醒过来,通过定慧等持的修行把所有执念、二元对立、五蕴妄想都破除了,通过六度万行把贪、嗔、痴、慢、疑等等臭毛病都改掉了,你也一定能“回归”成我,当下就行……
如果想通了,佛拿朵花,不说话,就在你身边转,你也会笑的。什么意思啊?六祖大师说的好,法华就是在讲因缘入世,佛自己也不是静坐一辈子的苦行僧,而是行愿*几十年的觉悟者。行愿即花开,别再守着妄想除执念,把着僵化当恒常了,赶快恢复你的“真心”,许下你的愿望,在无言的觉察中改变自己,再用自己的改变去影响他人,积极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