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5 03: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5:22
近十年来文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译著五十余部。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语文》、《文艺研究》、《中国翻译》等有影响的国家一级刊物及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其中林树明教授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西比较研究》、朱伟华教授的《东西文化背景下的贵州屯堡文化及地戏形态研究》系200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龙异腾教授的《方言间的互相渗透和影响——黔中屯堡方言的形成和演变》系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林树明教授的《性别诗学研究》、史光辉博士的《东汉-唐汉文重译佛经词汇比较研究》系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蔡鸿博士的《魏晋河洛音注研究》、吴夏平博士申报的《唐代文馆文士朝野流转与文学互动》系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专业教师功底扎实、治学严谨,成果丰硕,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二十多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林树明教授多年来潜心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研究,曾获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颁发的“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首届中国女性文学建设奖、贵州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一等奖、贵州省*文艺奖(理论)二等奖(2次)、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朱伟华教授长期从事中外戏剧比较及贵州地方文化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获贵州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贵州省*文艺奖(理论)一等奖 、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袁荻涌教授长期从事比较文学研究,论著颇丰,被*复印资料中心转载的论文达20余篇;获贵州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李俊教授编写的剧本《杨虎城的最后岁月》获中国电视“飞天奖”提名奖,并获省*文艺奖二等奖。湛芬教授获第三届贵州省文艺奖二等奖 ;税昌锡教授获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易闻晓教授获第三届贵州省文艺奖二等奖 、获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史光辉博士获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黄葵教授获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陈悦副教授获贵州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龙异腾教授、汪泰陵教授、王建设教授、阮幸生教授、谢廷秋教授等著述颇丰,各具特色。另外,史光辉博士的东汉佛经词汇研究,曾获首届丁邦新语言学奖,易闻晓博士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税昌锡博士的现代汉语研究也甚有特色,得到同行专家好评。 长期以来,文学院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每年皆有不少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获学校科研课题,不少科研论文获全国各类奖励。
院训:明德博文 弘毅树人
释义:“明德”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博文”语出《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弘毅”语见《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树人”语见《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明德博文,既是对品德志向的要求,又是对学识能力培养的要求,体现文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学院特色。
弘毅树人,指抱负远大、坚强刚毅、辛勤育人。体现了学院人刚健自强,在西部地区艰难的环境下教书育人,躬身践行的奋斗精神,既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又具有鲜明的地区办学和教师教育特色。
院训强调:以明德为首要,博文为特色,弘毅为精神,树人为根本,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院训蕴含办学宗旨、学院特色,是学院精神和风格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