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3 07: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26
学会对孩子说“不”别让孩子当儿戏
学会对孩子说“不”别让孩子当儿戏,父母在工作之余应该多多关心孩子,家长应当与孩子统一战线攻克难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才能更好培养孩子的能力,其实孩子恶作剧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现在分享学会对孩子说“不”别让孩子当儿戏。
很多家长想要创造一个友好的氛围,可是在心平气和的说出“不”之后,孩子往往并不在意。家长会质疑自己是否应该更加严格,不然孩子总以为这是一个游戏。其实,家长并没有错,孩子也没有,也许只是错在家长平时的表现上了。
孩子还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所以,有时候家长说不的时候,孩子并不会照做。不过需要肯的一点是,家长心平气和的态度会比对孩子大呼小叫甚至直接训斥要好得多。
孩子其实可以听“懂”家长的话,也知道家长的意思,但是孩子习惯依靠感觉做事,理解并不代表他会按照家长的指示做。家长要学会让孩子感受,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兴趣,远远高于理性声音的作用。
家长要让孩子感觉到“不”的具体行为,比如,家长告诉孩子不要乱蹦乱跳的时候,可以在说的同时和孩子一起做相应的动作,并且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的理由,孩子在感受到之后,会更好的接受父母说的“不”。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也许家长会在心血来潮的时候与孩子做游戏,但是长时间坚持下来的却没多少。
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开始可以很好地和孩子讲道理,但是,孩子反抗次数一多,家长就会训斥孩子,甚至有的家长会进行体罚。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家长要施展最大的耐心,尽量表达友善,要理解孩子。
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态度没有问题,方法也没有问题。可是每次孩子都会故意犯一些小错误,说“不”的当下,他就不做,并且表示知道这样不好,而当家长开始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又会“闯祸”,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当中。
还有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以前很听话,可以最近却经常会做一些事情惹怒自己,教训之后还是会犯。
研究表明,这是因为孩子错把惩罚当做了关怀。很多家长每天都很忙,哪怕在家,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少,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他们会故意惹祸犯错,希望家长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说到这里,孩子其实蛮可怜的,他们仅能用他们能想到的“办法”吸引父母,争取父母的关心,哪怕只是一句训斥的话语。家长应当反省自己,花点时间多陪陪孩子,不要让孩子因为想要得到关注而故意犯错,把家长的“不”当做游戏。
家长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首先要充实这个字的具体内容,让孩子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犯错误的孩子,正确的让孩子走出错误。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在相处中教导孩子,会比单纯的督导更有效果。让孩子做到“令行禁止”,别拿家长的“不”当做游戏。
我们住的生活区附近有一家超市,靓靓每次出去玩时都要到里面逛一圈,里面有一种巧克力做的小点心,靓靓非常爱吃,每次买了以后都是把一整盒点心一扫而光。
我担心孩子吃太多巧克力对身体不好,于是再和她一起去超市时,就拽住她不让她拿这种点心。
可是每次都是在靓靓的嚎啕大哭中败下阵来,在周围人的注视下,我感到很尴尬,为了早点摆脱困境,就不得不乖乖地掏钱买单,带着孩子赶紧逃离那个地方。
孩子长期吃这么多巧克力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我必须想办法拒绝她。经过认真思考后,我发现自己的拒绝方法太粗鲁,毕竟孩子还不知道对身体不好意味着什么。
所以我决定先想办法让她明白吃太多巧克力的`危害!于是我给靓靓买了一本图画故事书,故事讲的是一只小老虎因为总是爱吃糖,结果牙里都长满了蛀虫,最后只好把牙拔光。
故事里面的每个情节都配有很形象、很夸张的图片。给靓靓讲完这个故事后,我又告诉她,她爱吃的那种点心也是糖,吃多了就会像小老虎一样,把牙都吃坏了,最后要把牙齿拔掉,那就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没法吃了!我说完后靓靓的小嘴巴当时就张成了大大的“O”形。
没想到这一招还非常灵,后来我们再去超市,当靓靓又去拿那种点心时,我对她说:“靓靓,你想变成那只没有牙的小老虎么?”
靓靓立刻就用胖乎乎的小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俏皮地笑着把点心主动放了回去。看到靓靓良好表现后,我赶紧对她进行表扬。
在我的表扬声中,她蹦蹦跳跳地离开了超市!就这样,我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没有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让孩子学到了知识,真是一举三得呀!
通过这件事情我的体会是,不要认为小孩子不懂道理,只要得把道理讲得简单一些,具体形象一些,让他确实能够明白,那么讲道理的办法在孩子身上同样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