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3 05: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45
最早指:夏商周时祭祀用的祭品。之后一般只是指家国天下封建贵族的首席家臣。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丞相就是宰相。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区别:与丞相(官职名)并非一个概念 。丞相只有在掌握决策权时,才能被称为宰相。像在明朝时期的比较有权力的内阁首辅等,有时也被称为宰相。宰相,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泛指的职官称号。宰是主宰,相是辅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