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疑心重的例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01: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7:40
诸葛亮谨慎、司马懿疑心重的例子在《三国演义》里最恰当的例子除“空城计”以外,要算“死诸葛吓跑活司马”了。
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前,安排好种种后事,写表上报刘后主,又嘱咐杨仪说:“我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我尸体坐在龛中;以米七粒放在我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然后军队一营一营缓缓而退回汉中。若司马懿来追,你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在车上,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则司马懿见了必定定惊走。”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晚,诸葛亮薨,终年五十四岁。
却说司马懿夜观天文,见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东北方流于西南方,坠入蜀营内,又惊又喜说:“孔明死了!”立即传令起大兵追赶蜀兵。方出寨门,忽又疑虑,只令夏侯霸暗引数十骑,往五丈原看,不见一人,急回报司马懿,懿跌足说:“孔明真死了!可速追之!”他亲自率领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引军杀奔五丈原蜀寨,果然无一人。他回头对二子说:“你们急催兵赶来,我先引军前进。”便自引军当光,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听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都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他以为孔明尚在,中了计,急勒回马便跑。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计。”魏兵魂飞魄散,弃甲逃命。司马懿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道:“都督勿惊。”司马懿用手摸头问:“我有头否?”二将答:“有。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司马懿喘息半晌,神色方定,睁大眼睛注视,见是夏侯霸、夏侯惠二将,才徐徐按辔,与二将寻小路奔归本寨,命众将引兵四散探察。过了两天才探明:孔明果然死了。蜀兵退入谷中才扬起白旗,哀声震地;车上孔明是木头人。司马懿叹道:“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此后蜀中有句谚语:“死诸葛能吓跑活司马。”(见《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
[补充]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作者倾心刻画的“智绝”形象,小说前半部分,与曹操或是周瑜的较量中,他都游刃有余。但是到了和司马懿交手时,情况就全然不同了。而司马懿也确实在智谋上堪称与诸葛亮较量。在小说里,司马懿与诸葛亮斗智斗勇,双方互有得失。“死诸葛能吓跑活司马”说的是司马懿疑心重而失败、诸葛亮谨慎而胜利的故事;在“空城计”之前的“失街亭”恰巧相反是司马懿胜利而诸葛亮失败的典型故事。
秦岭之西有一条路,险要之地名街亭;傍有一城叫叶柳城:此二处皆是陇西通往汉中的咽喉。诸葛孔明在祁山寨中,忽闻报魏主曹睿命司马懿为平西都督,张邰为先锋,领兵二十万从长安出师来拒蜀兵,大惊,说:“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我咽喉之路。谁敢引兵去守?”参军马谡自告奋勇前往。孔明再三强调,街亭虽小,干系重大,且无城廓,守之极难。马谡自恃熟读兵书,愿以全家担保,立下军令状。孔明遗上将王平帮助马谡。二人拜辞领二万五千精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遗高翔领兵一万守列柳城,救接街亭;又令魏延领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这便是诸葛亮小心谨慎的一面。
且说马谡到街亭看了地势,竟笑孔明多心。王平提出在五路总口下寨,马谡却主张在独山上屯军,说:“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王平说:“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必不战自乱?”马谡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因王平持不同意见,马谡只得分兵五千给他到离高山十里下寨,为椅角之势。
却说司马懿率兵西进,认定街亭是陇西到汉中咽喉,断其街亭要路,即断蜀兵粮道,便派次子司马昭探明马谡屯兵山上,王平安营山下。司马懿大笑说:“马谡徒有虑名罢了。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乃命张邰引一军挡住王平来路,令申耽、申仪引两路兵围山,断蜀兵汲水之道。蜀兵见魏兵漫山遍野,尽皆丧胆。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士下山,没人敢动,只得等待外援;而王平几番杀来,均被张邰杀退。蜀兵被围困一天,无水大乱。半夜,山南蜀兵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禁止不住,只得驱逐残兵杀下山往西逃跑。司马懿放条大路,让马谡过去。背后张邰引兵追来,追赶马谡到三十余里。魏延在街亭之后屯扎,这时驱兵杀出,拦住张邰。张邰见魏延,回军便走。魏延前来夺街亭,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把魏延困在核心。张邰复回来,三路兵合在一起。魏延左冲右突,折兵大半。正危急间,幸得王平杀来,魏兵方退。魏、王径奔列柳城,路上遇高翔,三人晚上去劫魏兵寨,再复街亭,却中了司马懿之计,大败而奔列柳城。及到城下时,魏将郭淮领一彪军兵马杀到,不得进城。三人只得奔阳平关来。马谡失了街亭,孔明为明正军律,挥泪斩了马谡。有人问孔明为啥而哭?孔明说:“我不是为马谡而哭。我想先帝在白城临危之时,曾经嘱咐我:‘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我深恨自己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这便是诸葛亮在谨慎之中又有失败之处。(此段见《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至九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