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波普尔的可证伪性与经济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3 23: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13:05
1、波普尔及其主要观点。
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是一个“猜想和反驳”的过程,科学家根据问题,大胆进行猜想,努力按照可证伪度高的要求提出假说。尝试性的理论(假说),在提出后就进入了反驳阶段。这时科学家要根据经验,按确认度高的要求排除错误,从而保证所接受的理论假性内容减少或不增加。
2、 波普尔认为现代自然科学*表明,科学的精神是批判,也就是不断推翻旧理论,不断做出新发现。而科学发现是理性的活动,无需新的经验参加。也就是说科学就是理性不断做出的假说,而这些假说不但遭到批判,即被证伪。
他用“可证伪性”,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画出了一条界限。不具备可证伪性的理论,看似绝对正确,但实际上是一种无用的伪科学。只有可证伪的陈述才是科学的陈述,内容包含越多,就越可能被证伪,该陈述的可证伪度就越高。
3、因为局限于认知水平,我们对事实的认识本身可能会存在偏差。例如“日心说”之前,人们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且静止不动。按哥白尼的观点,地球绕太阳运动,且绕地轴运动,根本不是静止的。
按波普尔的要求,哥白尼的理论是符合可证伪要求的,如果被证伪的证据没有出现,我们就应当暂时接受它。
4、但当时有人拿出证据反对哥白尼的观点:“一个人跑在高塔上往下扔一块石头,如果地球会自转的话,石头落地时,这个塔已经随地球转动了一点,所以石头肯定不会落在塔的地基上”,但实际上,石头当然是落在地基上的,这个事实明显证伪了哥白尼地球是运动的观点。
受限于观测条件和理论的水平,当时的人们既没有惯性这样的概念,也无法从外太空来观测地球的运动情况,只能从传统的视觉经验上进行直观感知,“石头还是落在塔的地基上”的事实,给出地球是静止的结论。这样的事实,根据当时的直观经验,看上去的确构成对理论的否定。当然今天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并不构成对哥白尼理论的证伪。
5、修正理论而不是抛弃理论,科学理论不会因为被观察直接证伪。?
6、要想证伪,先要证实。波普尔强调可证伪原则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而非认知意义的判断标准。
7、科学家有时并不诚实,《大背叛:科学中的欺诈》回顾了科研领域行为不当的经典事件,揭示了相当惊人的学术界造假的历史。事实上这种不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行为,在科学界仍然相对普遍,远比我们误以为科学家是一片净土要复杂得多。
如物种起源的达尔文、巴氏灭菌法的发明人巴斯德、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密立根、法国生物学家黑克尔、精神分析法创始人弗洛伊德,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柏特对孪生子的研究论文,不仅数据是假的,连柏特的助手也是不存在的…
8、 波普尔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对科学哲学的影响,但他对经济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理论的证伪性要求本身,自然科学领域遇到的局限性问题,在经济学领域尤为突出。如两个典型的实际问题,一是最低工资,二是苏联的计划经济,无论芝派或者奥派,都有着鲜明一致的态度。弗里德曼反对最低工资的态度非常坚定,他认为最低工资制会造成更多的失业,几十年论战,不同的观点方仍无法说服对方。同样,在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的问题之中,经济学家也是各持己见,直至苏联解体才打破人们对计划经济模式的迷信,看出其中的问题。
9、所以波普尔不是划分科学理论和伪科学理论的标准,而是划分科学态度和非科学态度的一个标准。
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