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湖陈氏草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19: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4:57
慈湖陈氏草堂,瀑流出两山间,落于堂后,如悬布崩雪,如风中絮,如群鹤舞。参寥子问主人乞此地养老,主人许之。东坡居士投名作供养主,龙丘子欲作库头。参寥不纳,云:“待汝一口吸尽此水,令汝作。”
此文是苏轼小品中的精粹。
慈湖在今安徽省当涂县北,苏轼绍圣元年(1094)南迁过此,两位朋友参寥和龙丘子送他,同游陈氏草堂。全文对草堂的形制、布局、环境、变迁、人事……一律不涉笔墨,仅仅抓住“落于堂后”的瀑流进行刻画。“如悬布崩雪”,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有形有色又有声,颇为壮观。但这只是就物象设喻,一般人也还写得出。紧接着“如风中絮”,状那瀑流泻下溅起的水花泡沫,在风中飘散开去,设喻极为新鲜。这里读者当不会去追求物象间的形似,只能从“风中絮”的情景去体味瀑流飞溅的神韵,这便进入了意象,恐怕一般人很难写得来。再接着“如群鹤舞”,简直令人瞠目叹绝!怎么能“如群鹤舞”呢?读者连求神似都不能应付了,需要驰骋你的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青山碧草,绿水红花,蓝天白鹤中,中垂瀑流,该是一幅多么绚烂而恬静的境界呀! 这种进入幻象的设喻,亏得苏轼能够创造。三层联喻,由物象而意象而幻象,愈翻愈奇,这是苏轼的杀手锏,也是本文的妙处所在。
接下来文脉忽然中断,另辟途径,记朋友间的谑语。参寥是位和尚,竟愿“乞此地养老”; 苏东坡愿意留下当一名佛家主管香火饮食的“供养主”; 龙丘子也不想离开,欲作一名管理财物的“库头”。这里只是叙述,不说为什么。待最后一笔,“参寥不纳,云:‘待汝一口吸尽此水,令汝作。’”猛然掉转头来,与瀑流相呼应,全文顿时揉为一体。原来,写朋友的玩笑话,依然是为了写瀑流,只不过是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果瀑流被“一口吸尽”了,陈氏草堂也就失去了它那引人着迷的丰采,谁还想久留在这里呢!
扣住瀑流主体,将旁枝末节删汰尽净,以便集中笔墨,这是本文取材方面的特色。先对瀑流作正面描绘,然后以人事作侧面烘托,有明有暗,若断实连,跌宕多姿,这是本文布局方面的特色。新奇的联喻,诙谐的笑语,景中含情,情中见景,又处处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这是本文表现技巧方面的特色。不要忘记,全文只有七十七个字,将如此丰富的内容和淳浓的诗情画意容纳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是语言的魔术师,洗练,明快,又有风趣。这实实在在是件精粹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