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类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0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5:06
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B.S.Bloom)在其专著《教育评价》一书中,主要依据评价在教学中的目的(预期的效用)、所学教程的分量(时间)以及用来收集评价数据的考试题目企图达到的概括性水平来划分教学评价的类型。
(1)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在学习开始时进行,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弥补不足。测试题目的难度较低,主要测试基础性知识,试题的概括性水平不高。
与配置型评价(安置性评价)的不同:两者一般是通用的。其不同在于配置性评价的作用在于给学生分出层次,诊断性评价的作用在于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其目的是主要利用各种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与学的计划,以改进教学。测试题目的难度依教学任务而定,以课题或单元内容测试为主,试题的概括性水平一般。
(3)终结性评价。在一项教学活动、一门学科教学或一个学期(学年)教学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证明学生已达到的水平,预测在后继教学中成功的可能性。测试题目难度大,概括性水平高。
2.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依据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不同参照系所划分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1)绝对评价,又称目标参照评价,它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到达完满程度的一种评价。有人也称它为标准参照评价。在学校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测定中,关心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也叫做到达度评价,学校中教学评价多属于此类。
(2)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标准评价,它是指在某一个集团中(班级、学校、地区、国家),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它的客观性很强,并已经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有一套测量和统计方法,它适用于选拔性考试。它是以正态分布的理论为基础,所表示的是学生之间的比较,而与教育目标无很大直接的关系。一般大型的标准化考试、升学考试、心理测试,以及各种竞赛性考试等属于此类评价。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毫无数量概念;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产生的,包含数量化但以描述性为主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定性评价不仅用于对成果或产品的检验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要素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串规律性的结论。由于教学涉及人的因素,各种变量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因此为了提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由定性评价来规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6:24
一、依据评价的作用
1.诊断性评价
(1)基本含义:诊断性评价指在教学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比如摸底考试。
(2)功能: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从而为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2.形成性评价
(1)基本含义: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开展的评价。一般以教学的一个单元为评价内容,比如一节课或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提问或书面测验。
(2)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已学知识,发现不清楚的知识点,评价的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和学习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
(1)基本含义:总结性评价指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2)功能:目的在于对教学的总体效果进行检验,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期中或期末考试。
二、按照评价活动参照的标准
1.相对性评价
(1)基本含义: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2)具体做法:以常模为参照点,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他的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优”、“中”还是“差”。
(3)基本评价: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它的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和进步的程度也不够重视。
2.绝对性评价
(1)基本含义: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2)具体做法: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
(3)基本评价: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3.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指以评价对象的某一状况作为评价标准而实施的评价。评价过程主要比较个体状况前后的变化。这类评价方式以尊重个体发展为出发点,既可以时间为依据,作纵向比较;也可以评价对象的某几个侧面为依据,作横向比较。这类评价适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优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按照评价主体
1.自我评价
(1)基本含义:自我评价就是被评价者自己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品德等表现情况进行的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自我鉴定、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提高的过程。
(2)优缺点:自我评价的主体对自己的情况比较熟悉,评价所需信息收集得较为全面,评价易于实施。不过,由于缺乏外部评价标准的参照,评价的结果客观性较差。
2.他人评价
(1)基本含义:他人评价又叫“外来评价”或“外部评价”,是与自我评价相对的。他人评价是指由评价对象之外的他人对其进行的评价。他人评价是基于评价标准的外部参照和横向对比。
(2)优缺点:他人评价的要求极为严格,其结果的客观性较强。但是评价的组织工作难做,费力耗时,评价成本较大。若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结合起来使用,将会使评价操作简便,效果更佳。
四、依据评价是否采用数学的方法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将评价对象做概念、程度上的质的规定,然后进行分析评定,以说明评价对象的性质或程度。这种评价比定量评价简便易行,但不如定量评价精确具体。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将评价对象进行量化,采用数学的方法对搜集的信息和数据数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判断出它的价值。它有利于使一些概念精细化,加强评价的区分度,降低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增加评价的说服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7:59
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 诊断性评价:--- 为教学设计前端分析做准备
概念:是在学期开始或者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功能:a.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 b.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 c.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 形成性评价:---为调整教学设计提供反馈信息
概念: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口头提问和日常书面测验)
功能:a.改进学生的学习; b.为学生的学习定步; c.强化学生的学习; d.给教师提供反馈。
3. 总结性评价---为后继教学设计前端分析做准备
概念:亦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如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此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功能: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
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
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
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依据教学评价所采用的标准性质,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1.相对性评价
概念: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功能:甄选性强,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某一群体的平均水平)
2. 绝对性评价
概念: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功能: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宜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按照评价的主体: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个体差异性评价;
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