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儿童在常规活动中的行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2 22:3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7:30
问题:对于观察记录,很多老师不知道应该观察记录什么,要么是一股脑的全部记录,不知道哪些是重点;要么是忽略了记录关键信息,导致记录不客观分析不准确。
带着不同的观察目的我们可以采用不一样的记录方式,对于常规活动中的记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组织信息:
一、组织信息(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
1.引发活动的是什么(刺激)?。如儿童主动的、被要求的、看见其他人这样做、一时冲动等。
2.儿童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空间、人员、人员等)
3.儿童的反映怎样?(情绪、动作、完成程度等)
4.紧接着孩子会怎样做?
在这里,我们必须记住:儿童是对一个完整的环境做出反应,包括人、事、无、自身需求等。儿童也是作为完整的个体做出反应,包括思想、情感、身体活动等。
因此,我们在记录和服分析的时候不能从某一个方面去看待分析,而应该将我们观察到的作为一个整合的形式进行分析。
二、常规活动对于儿童的意义
常规活动对于*:是*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如洗手是为了接下来的吃饭。
常规对于儿童来说:1.常规活动本身就是活动,因而对以“快乐原则”的儿童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洗手就是感知和体验水,还有肥皂等事物。2.是孩子的一种牵绊。如对于还想继续进行游戏的孩子来说,排队进教室就是一种牵绊。这也说明,我们习以为常的应该去做的,甚至必须去做的事情,只是从我们*的角度、意义出发制定的,而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也是一种儿童观的提现。
所以我想,科学儿童观的建立必须是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如儿童心理学、对儿童思维的认识等。否则就不能以儿童思维、心理的特点去认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坚信正确的事,在儿童眼中是截然相反的。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时候,先多问问自己,孩子对这件事他是怎么想的。
(三)进餐环节的记录可观察细节:
进餐环境(如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吗?如食物种类、一次吃多少,吃完再要等)
儿童对进餐环境的反应;
与别人交流吗,交流程度如何?(必须注意的是,对有的孩子来说,社交活动比进餐更有意义)
他对食物感兴趣吗?
*的作用?
事件的顺序?
(四)如厕环节
异常恐惧如厕行为有可能是孩子正面临巨大压力。
具体内容包括:刺激源、幼儿反应(接受还是抵制)、如厕态度、兴趣、如厕方式、自己控制等。
(五)午休行为
刺激、有何反应、需要*特别关注吗?、休息期间紧张吗、身体表现、对其他儿童的反应、如何结束
(六)过度时间
如何开始、活动内容的持续性或有改变、行为、完成要求了吗?
(七)行为模式
通过对儿童的行为大量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儿童的行为模式,从而看到更加真实的儿童。如认识一个孩子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对孩子有一个认识,但是跨时间段的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我们的认识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