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你和你的父母发生了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3 01: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14
家里的气氛眼看着从刚回家时的其乐融融逐渐冷却,只能和网友们分享一些“爹不疼娘不爱”的人间真实。
相信有不少人因此苦恼——与家人闹不愉快,彼此生气又伤心,还被这疫情困在家里,不得不朝夕相对相看两厌……
这是为什么啊
吵架和冲突往往就是熟悉、亲密的人之间的一种人际沟通模式。亲人间没有生疏感,也自然而然的少有克制。
父母与孩子是一种 不对等的长期亲密关系,尤其在孩子长大后,父母与子女的经历、学识和生活环境差异逐渐增大, 代沟、定位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便成为了冲突的核心。
例如父母总嫌弃你成天抱着手机不务正业,倘若你这时回嘴,冲突就会发生。但这其实是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父母并不知晓你用手机学习甚或工作。
不妨如此这般仔细思考一下,父母与你发生冲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你的父母是否较为 讲理,但是你们之间 缺乏沟通与理解?倘若是,这种沟通方法或许可以帮你。
非 暴 力 沟 通
1
观察式叙述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在非暴力沟通模式中,要求我们 仔细观察生活中 真正影响我们行为和情绪的事物或事件,并且 具体客观地表达他们。
*举个例子——当想要表达父母影响自己的时候,观察式叙述会这样说: “我在学习,您走来走去有些影响我,能等一会儿再来吗?” 而不是发泄式的 “你这样好烦!”
2
表达感受而非想法
形容词的运用十分重要,它可能需要你具有一定的词汇量,不过我相信这对你并不算难事。 精准地使用形容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草率的好或者不好这类判断句,这样更易于他人理解你当下的体会。
与父母沟通时尽量避免用“我觉得”来表达感受。“我觉得”往往用来表达主观想法,却并不会使人理解、共情你的情感。
*举个例子—— “我觉得我和你们无法沟通。” 可以这样说: “我和你们这样沟通很难过。”在这句之后还可以 加上一些解决问题的诉求: “我们能尝试换一种沟通方式吗?”或者 “让我们好好谈谈可以吗?”
3
表 达愿望 而非抱怨
情绪是相互的,倘若一味批评与抱怨,往往也会得到父母的负面回馈。不再指责他人,承认我们的感受来源于自身, 从对方角度体会事情相关的感觉和需求,并 直接表达我们的愿望与期待。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疫情期间关心父母时,这样说: “您还是戴着口罩吧,我真的不放心您出现什么意外。” 而不是这样:“你这么大个人了不知道出门戴口罩?别添乱了!”
4
请求而非命令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命令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更加不会以积极的方式应答。因此就需要我们 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而非要求,尽量避免使用抽象语言。
*举个例子—— “还有半个小时视频就结束了,能给我点时间看完它吗?”而不是 “我现在没空!”
沟通方式贵在应用,不妨试着与父母多交流,总会有相互理解的那一天!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难免有无法讲理的父母令人苦恼。他们将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庸品,依仗养育之恩不尊重孩子的精神和人格。面对这种父母, 调整心态,不听信他们的恶言恶语,不主动交流沟通,争取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调整情绪,看这里
转移注意力——看书、学习……把注意力从给 予压力的点移开,去关注给心情积极回馈的事情。
认知重评——排除对一些事物先入为主的偏见。例如“父母根本不可理喻”这一观点,换个视角或许是“父母与我存在代沟”。这样想,多了一分理解,少一分愤怒。
反应调整——找对发泄情绪的途径。或许是与朋友连麦唱一唱歌、或许是看一部刺激的影片或者玩一部刺激的游戏。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在需要时发泄愤怒或压力,而不是与父母爆发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