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1 15: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0:50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座右铭
作者:崔子玉(汉)
原文: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忘。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明史·鹿善继传 【原文】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
祖久征,万历中进士,授息县知县。时诏天下度田,各署上中下壤,息独以下田报,曰:“度田以纾民,乃病民乎!“调襄垣,擢御史,以言事谪泽州判官,迁荥泽知县,未任而卒。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
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
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
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
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
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
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
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羸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
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
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
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
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太公曰:“吾不惧也。
“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
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
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谥忠节,敕有司建祠。
子化麟,举天启元年乡试第一,伏阙讼父忠。逾年亦卒。
【译文】 鹿善继,字伯顺,是定兴县人。他的祖父鹿久征,万历年间考中进士,被授予息县知县之职。
当时朝廷下令丈量(全国的)田地,各地都把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予以登记、汇报,唯独息县却把田地都当作下等上报,鹿久征说:“(朝廷下令)丈量田地是用来解除百姓的贫困的,怎么能(反过来)损害百姓呢?”(后来他)调任襄垣县知县,又升为御史,(后来)因为上书言事被贬为泽州判官,后又升任荥泽县知县,没有上任就死了。鹿善继的父亲鹿正,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来自我磨练。
县令某某想见他,(当时他)正在给田施粪,扔下粪锸就去。他(常常)急人之所急,就是倾家荡产也在毫不吝惜,远近的人都称他为鹿太公。
鹿善继为人庄重正直,严谨朴实。由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起身,被授予户部主事之职。
中间为母亲守丧过后,重新起复原任。辽东部队的军饷中断了,朝廷大臣多次请求拨出国库银,(神宗)都未答复。
正好这时广东运来了金花银,鹿善继查考原先的规定,金花银应当收进国库,以防备各边镇使用。于是就写了一封文书给尚书李汝华说:“与其奏请皇上不肯拨出的国库银,为什么不留下这些还没入库的金花银(来做这件事呢)呢?”李汝华同意了。
神宗(知道后)非常生气,扣掉鹿善继一年俸禄,催促赶紧把金花银补进国库。鹿善继坚持认为不应该这样,以死谏诤,(神宗)就扣了李汝华两个月俸禄,把鹿善继降职一级,外调到任职。
李汝华害怕了,最后还是把金花银补进了国库。光宗即位,泰昌改元年(1620),朝廷恢复了鹿善继的原职,让他主管薪饷。
他接连上书请求拨出一百万国库银(作为军饷),光宗也未答复。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后,鹿善继因为有才干改任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掌管兵部事务,对他推心置腹,很信任他。等到孙承宗到关门去检阅视察时,让鹿善继跟着。
(孙承宗)出关领兵,又上表奏请朝廷让他做赞画。(鹿善继)穿着粗布衣服,骑一匹瘦马,出入于各个边镇营垒之间,召见将士来慰劳他们,开拓了四百里边疆,收复了几十个城堡,孙承宗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来倚靠他。
鹿善继在关外四年,逐渐升到员外郎、郎中。孙承宗辞职后,鹿善继也告老还乡了。
在这之前,杨涟、左光斗的冤案发生后,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洢、左光斗的弟弟左光明,先后投奔到鹿太公家里。鹿太公把他们当成客人,他们跟与鹿太公交好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商量,带着鹿太公的信去山海关,把他们的祸事告诉了孙承宗。
孙承宗、鹿善继商议后打算借巡视蓟门的机会,请求入朝觐见熹宗。阉党议论纷纷,说内阁大臣孙承宗要统兵清君侧来了,熹宗就发出一道严厉的指示阻止孙承宗(入朝)。
杨涟、左光斗的冤案更加紧急了,每五日追一回赃,拷打得很残酷。鹿太公赶忙凑集了几百两金子送进去,可是他们两个人都已经死掉了。
到鹿善继回家之时,周顺昌的冤案又发生了。周顺昌是与鹿善继同年考中的进士,鹿善继又为他凑集了几百两金子,银子送进去周。
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芳草鲜美 /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 食之不能尽其材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2分)12.(1)交错相通 (2)计划 (2分,每小题1分)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 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C.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D.处处志之 志:记住。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忘路之远近/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见渔人,乃大惊/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其如土石何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分)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译文: 4、D(志:做标记)5、B(都解释为“于是”“就”;A项前句“之”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前句“为”解释为“向”,后句“为”解释为“为了”;D项前句“其”解释为“他”,后句“其”不译,加强反问语气) 6、B(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7、(4分)(1)(2分)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异”“穷”的意思各计0.5分)(2)(2分)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
您好! 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1秉烛:点烛。
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2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问于师旷: 。
②安敢戏君乎: 。 ③如日出之阳: 。
④臣闻之: 。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句: 。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 5、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
(二)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1回:颜回,又称颜渊。2恸(tòng):哀痛之至。
3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4迁:转移。
5贰:重复。 1、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 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发尽白,蚤死 (2) 今也则亡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门人益亲( ) (2)弟子孰为好学( ) (3)不贰过(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
6、根据积累,再举几个名人好学的实例。 (三)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
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1觇(chān):探看。2围:此处指蛇的身围。
3殊:极、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辍耕之垄上 B、受任于败军之际 C、悍吏之来吾乡 D、环而攻之而不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译下面句子。
然审视殊无所见。 。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一项是( ) A、螳螂最后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B、蛇被小小的螳螂击杀的根本原因是以尾击树不重战术。
C、姓张的是本文的线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D、本文步步设疑,环环相扣,文虽短但情节却紧张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
2陛:宫殿的台阶。3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2)立有间(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2、翻译 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 3、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五)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1费用:花费钱财。
2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3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可办粗饭几日 (2) 何必图好吃好着 (3) 莫待无时思有时 2、翻译: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 。 4、在市场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 。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 一牛且数万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