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2 16: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5
【 #高考# 导语】高考越来越近,很多同学都有危机感。但这不应该是放弃练习作文的理由,反而抽出一定的时间,在数理化题海中探出头来,写写文章,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会是紧张备考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对自己抱有信心勤加练习,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的。 整理了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供大家鉴赏。定格,岁月静好
我自幼喜欢照相。
从我有印象的年份开始,五花八门的相机已开始大行其道。小时候的我便在这些照片中迷了眼,且惊且喜于它们是如何定格住本该稍纵即逝的点滴瞬间的。到了如今的年龄我才逐渐明白,照相机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该珍藏于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美好。
风拂过相册,翻到那一年的我和北京。那时的我大约十四五岁,与同学一起到北京旅行。天安门下的小贩星星点点,其中一台ATM机旁的彩照摊贩吸引了我的注意。5元一张,即拍即洗的相片恰好满足我的预期。尽管照片质量实在不佳,但那之后的北京之旅,我始终如相片上笑得那样开心。
又过了一两年,我已拥有了自己的“傻瓜相机”。可阴差阳错地,我并没有在赴巴厘岛时带上它,而同行者又素来没有拍照留念的习惯。从飞机起飞到落地,我始终闷闷不乐;我在害怕,害怕失去那记录的工具,会连这些珍贵的记忆也一并失去。可是我错了。哪怕现如今,我坐在这儿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中尘封的往事依然像开了闸的水流涓涓涌出。那天的海波、沙滩、微风以及伙伴们的笑颜,或如清泉或如潮流般滋润、温暖我的心。
这一年的旅途没有相机陪伴,我依旧乐此不疲收获颇丰,自此我不禁怀疑,相片的意义究竟何在?
直到那天,我无意间注意到我的外婆正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捻着黑白泛黄的老照片兀自出神。这是我第一次亲见这样的老照片,竟不自觉地为它所震撼了。再普通不过的毕业照,却映出这二三十人最纯真、最美好的年代。我没有打扰外婆,因为听故事的机会今后有的是。思绪似乎回到了北京,那张5元的小照片。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笑得憨憨的我,更无比清楚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当年在各个景点前手舞足蹈的我们。是啊,这一张张照片正是岁月的积淀,它们就好像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又好似通向心灵彼岸的桥梁。
前些天从内蒙古回来,让我的朋友拍了不少照片,但我并不急于拿到这些底稿。且让我回味片刻吧。那华美的草原、萧瑟的鹿道、美丽的姑娘以及与我相伴偕行的挚友,在我眼前浮现闪烁。它们或许失去了本真的色彩,但这珍存于心底的回忆,岂不远胜过无论是黑白还是全彩的相片吗?
这便是我给出的答案了:黑白照片会泛黄,但记忆不会泛黄;电子照片会遗失,而快乐不会遗失。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科技的时代,只要拥有那颗心,就能定格住我们的,岁月静好。
【点评】
这篇叙事性散文以“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科技的时代,只要拥有那颗心,就能定格住我们的,岁月静好”为主旨,将自己的多个生活片段娓娓道来,感悟也就渐次深入;内容上一波三折,时间的跳跃、场景的转换,都很自然。文中“照相机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该珍藏于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美好”、“这一张张照片正是岁月的积淀,它们就好像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又好似通向心灵彼岸的桥梁”、“这珍存于心底的回忆,岂不远胜过无论是黑白还是全彩的相片吗”等语句,既很好地扣合了供料,又具有一定的意蕴,读来颇耐咀嚼。综观全文,可谓标题醒目、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是一篇曲折动人、富于情趣的佳作。
延伸阅读:其他作文范文两篇
规矩不老,北京味道
偷了个清闲的周末,漫步于附近某条叫不上名字的胡同。
巷子里远远地传来卖豆汁的吆喝声,脚下的石板被鞋底敲得踏踏作响。
一片片青瓦、一垛垛老墙,每个凹凸刻痕都好像在讲述一段古老的故事。
有句老话:一城北平,半城胡同。时光仿佛凝固在了胡同里一个个古朴的小院中,那些北京的老规矩,好像还在那道狭长的天空中回响……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父亲曾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父辈从小就要求他们遵守的准则。然而如今,教导的人依然在诉说,而倾听的我们却像是在听一个个过去的故事。
是的,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这些“老得掉渣儿”、晦涩而苛刻的东西看起来是那么“不合时宜”。
于是,人们开始构建他们心目中的首都蓝图——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在侵蚀着古老独特的建筑,更是在抹杀着那小小胡同里的市井人情。
马路上、地铁里多了些埋头于手机、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他们哪需抬头呢?即使看到彼此,又哪里知道谁是谁的邻居;高端住宅中多了些空巢老人,没有儿女的陪伴,也没有从前小院里的熟络家常,留给他们的,只是那大大的空房;酒店宾馆里多了些挥金如土、烂醉如泥的“土豪”,用他们自以为来路干净、用之不竭的钱换来各种物质和服务,肆无忌惮地挥霍着自家财富,践踏着百姓的血汗!还有,那一群群衣着像模像样却言行恶劣的青年,那一个个被父母溺爱得不成样子、稍不顺意就对长辈拳脚相向的孩子,那不管红灯绿灯、凑齐一拨人就过的“中国式过马路”……
脚下的步伐依旧有条不紊地踏着,轻轻地抚过老院墙上的一抹青灰——是呢,纵使岁月沧桑,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老。
就像某个小院里,依旧会飘出长辈的谆谆教导。
洪亮的吆喝声再次划过不远处的天空——嗯,老北京的豆汁儿啊,虽然初次品尝时难以下咽,却是越尝越有味,就这样留传了几百年。味道满满,情意浓浓,我亲爱的家乡,我心中的老规矩,就是这个味儿。
【点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用北京特色食品“豆汁儿”来比喻传统老规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读来贴切、新颖。作者紧扣主题,着力展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之后的严重后果(包括市井人情的淡化、道德底线的失守、国民形象的恶化等诸多方面),在现状与心愿的对比、反差中,突出了“纵使岁月沧桑”,老规矩永远不该老的主题,于娓娓叙谈中使我们明确了坚守老规矩的意义与价值。全文用词生动,文笔流畅,意境清逸淡雅,有种老北京胡同悠闲安逸的情味。首尾呼应,结尾处点出“味道满满,情意浓浓”,给人以希望和想象的空间。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扎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地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扎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清水秀之地,正如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守,终将荒山换青峰。
难忘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的一句话:“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风景反映的是人的心境,与心时刻不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苏轼评价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潜弃官场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刻的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却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懈怠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但也因知晓风景是人心的所在地,因此,他不愿心被混浊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为了不丧失那一片绝美风景,他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留下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那么最终形与神都将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同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他选择了坚忍,并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因此面对十二年非人的奴隶生涯,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来。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就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是琐碎不堪的。心存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眼神,也不是匆匆而过的人流。
“快乐与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无关,他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心怀辽阔,风景自然辽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
【点评】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满分作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文化散文,文化底蕴深厚,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古今中外名人名事一一呈现,此外,作者叙述故事不露痕迹,让人感受到考生不是在叙述故事,而是在化用名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语言文气十足,长短句交错,构成参差之美;比喻句、假设句、因果句、反问句多种句式并用,构成繁复之美。
2.本文论证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本文开头引东山魁夷短句之后,考生用“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扎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一比喻句并巧妙点题,引丰子恺的话,引用精准,议论切中肯綮,引苏轼评陶潜的话,引用简略,议论详尽,析人析事,十分到位。本文多处都是先亮出他人观点,然后自己或附议,或深化,充分彰显自己观点的“美玉”本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9:15
【 #高考# 导语】高考越来越近,很多同学都有危机感。但这不应该是放弃练习作文的理由,反而抽出一定的时间,在数理化题海中探出头来,写写文章,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会是紧张备考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对自己抱有信心勤加练习,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的。 整理了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三篇供大家鉴赏。定格,岁月静好
我自幼喜欢照相。
从我有印象的年份开始,五花八门的相机已开始大行其道。小时候的我便在这些照片中迷了眼,且惊且喜于它们是如何定格住本该稍纵即逝的点滴瞬间的。到了如今的年龄我才逐渐明白,照相机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该珍藏于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美好。
风拂过相册,翻到那一年的我和北京。那时的我大约十四五岁,与同学一起到北京旅行。天安门下的小贩星星点点,其中一台ATM机旁的彩照摊贩吸引了我的注意。5元一张,即拍即洗的相片恰好满足我的预期。尽管照片质量实在不佳,但那之后的北京之旅,我始终如相片上笑得那样开心。
又过了一两年,我已拥有了自己的“傻瓜相机”。可阴差阳错地,我并没有在赴巴厘岛时带上它,而同行者又素来没有拍照留念的习惯。从飞机起飞到落地,我始终闷闷不乐;我在害怕,害怕失去那记录的工具,会连这些珍贵的记忆也一并失去。可是我错了。哪怕现如今,我坐在这儿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中尘封的往事依然像开了闸的水流涓涓涌出。那天的海波、沙滩、微风以及伙伴们的笑颜,或如清泉或如潮流般滋润、温暖我的心。
这一年的旅途没有相机陪伴,我依旧乐此不疲收获颇丰,自此我不禁怀疑,相片的意义究竟何在?
直到那天,我无意间注意到我的外婆正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捻着黑白泛黄的老照片兀自出神。这是我第一次亲见这样的老照片,竟不自觉地为它所震撼了。再普通不过的毕业照,却映出这二三十人最纯真、最美好的年代。我没有打扰外婆,因为听故事的机会今后有的是。思绪似乎回到了北京,那张5元的小照片。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笑得憨憨的我,更无比清楚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当年在各个景点前手舞足蹈的我们。是啊,这一张张照片正是岁月的积淀,它们就好像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又好似通向心灵彼岸的桥梁。
前些天从内蒙古回来,让我的朋友拍了不少照片,但我并不急于拿到这些底稿。且让我回味片刻吧。那华美的草原、萧瑟的鹿道、美丽的姑娘以及与我相伴偕行的挚友,在我眼前浮现闪烁。它们或许失去了本真的色彩,但这珍存于心底的回忆,岂不远胜过无论是黑白还是全彩的相片吗?
这便是我给出的答案了:黑白照片会泛黄,但记忆不会泛黄;电子照片会遗失,而快乐不会遗失。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科技的时代,只要拥有那颗心,就能定格住我们的,岁月静好。
【点评】
这篇叙事性散文以“无论是黑白胶片还是数码科技的时代,只要拥有那颗心,就能定格住我们的,岁月静好”为主旨,将自己的多个生活片段娓娓道来,感悟也就渐次深入;内容上一波三折,时间的跳跃、场景的转换,都很自然。文中“照相机所拍下的,大抵是本就该珍藏于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美好”、“这一张张照片正是岁月的积淀,它们就好像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又好似通向心灵彼岸的桥梁”、“这珍存于心底的回忆,岂不远胜过无论是黑白还是全彩的相片吗”等语句,既很好地扣合了供料,又具有一定的意蕴,读来颇耐咀嚼。综观全文,可谓标题醒目、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是一篇曲折动人、富于情趣的佳作。
延伸阅读:其他作文范文两篇
规矩不老,北京味道
偷了个清闲的周末,漫步于附近某条叫不上名字的胡同。
巷子里远远地传来卖豆汁的吆喝声,脚下的石板被鞋底敲得踏踏作响。
一片片青瓦、一垛垛老墙,每个凹凸刻痕都好像在讲述一段古老的故事。
有句老话:一城北平,半城胡同。时光仿佛凝固在了胡同里一个个古朴的小院中,那些北京的老规矩,好像还在那道狭长的天空中回响……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父亲曾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父辈从小就要求他们遵守的准则。然而如今,教导的人依然在诉说,而倾听的我们却像是在听一个个过去的故事。
是的,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这些“老得掉渣儿”、晦涩而苛刻的东西看起来是那么“不合时宜”。
于是,人们开始构建他们心目中的首都蓝图——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在侵蚀着古老独特的建筑,更是在抹杀着那小小胡同里的市井人情。
马路上、地铁里多了些埋头于手机、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他们哪需抬头呢?即使看到彼此,又哪里知道谁是谁的邻居;高端住宅中多了些空巢老人,没有儿女的陪伴,也没有从前小院里的熟络家常,留给他们的,只是那大大的空房;酒店宾馆里多了些挥金如土、烂醉如泥的“土豪”,用他们自以为来路干净、用之不竭的钱换来各种物质和服务,肆无忌惮地挥霍着自家财富,践踏着百姓的血汗!还有,那一群群衣着像模像样却言行恶劣的青年,那一个个被父母溺爱得不成样子、稍不顺意就对长辈拳脚相向的孩子,那不管红灯绿灯、凑齐一拨人就过的“中国式过马路”……
脚下的步伐依旧有条不紊地踏着,轻轻地抚过老院墙上的一抹青灰——是呢,纵使岁月沧桑,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老。
就像某个小院里,依旧会飘出长辈的谆谆教导。
洪亮的吆喝声再次划过不远处的天空——嗯,老北京的豆汁儿啊,虽然初次品尝时难以下咽,却是越尝越有味,就这样留传了几百年。味道满满,情意浓浓,我亲爱的家乡,我心中的老规矩,就是这个味儿。
【点评】
这篇议论性散文用北京特色食品“豆汁儿”来比喻传统老规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读来贴切、新颖。作者紧扣主题,着力展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之后的严重后果(包括市井人情的淡化、道德底线的失守、国民形象的恶化等诸多方面),在现状与心愿的对比、反差中,突出了“纵使岁月沧桑”,老规矩永远不该老的主题,于娓娓叙谈中使我们明确了坚守老规矩的意义与价值。全文用词生动,文笔流畅,意境清逸淡雅,有种老北京胡同悠闲安逸的情味。首尾呼应,结尾处点出“味道满满,情意浓浓”,给人以希望和想象的空间。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
东山魁夷曾说过:“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
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扎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好比苏东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狈二字,他却竹杖芒鞋,潇洒地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心驻扎于奉献之中,便是穷乡僻壤也会变成山清水秀之地,正如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在一个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坚守,终将荒山换青峰。
难忘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所说的一句话:“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风景反映的是人的心境,与心时刻不离,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苏轼评价陶潜:“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潜弃官场而去,心中挂念的又岂是日暮归家时刻的那一缕炊烟?他于纷繁官场中,却并未深陷,也未曾片刻懈怠自己,因为他知道:有一颗超脱淡然之心,处处皆是风景。但也因知晓风景是人心的所在地,因此,他不愿心被混浊官场束缚,不愿被阿谀奉承蒙蔽视听,为了不丧失那一片绝美风景,他才毅然离去。他挂念的不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净土。最终,他的心居于田园,给世人留下一幅采菊东篱、把酒高歌的隐士图。
如果形体被束缚,但是心却是自由的,那么最终形与神都将自由。被诱骗为黑奴的所罗门生活如同地狱般悲惨,但他的心却是自由的,他的心驻扎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着心,因着不放弃,他选择了坚忍,并最终重获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处处即是天堂,因此面对十二年非人的奴隶生涯,所罗门才能坚强地熬过来。
心存于琐碎之中,那么风景就是一地鸡毛,眼底与远方是琐碎不堪的。心存于爱心之中,那么风景便是面对灾难时的同舟共济,而不是冷漠的眼神,也不是匆匆而过的人流。
“快乐与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无关,他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卡耐基如是说。的确,风景与所处之地无关,只与心息息相关。
风景是心的所在地,心怀辽阔,风景自然辽阔。带着一颗无畏的心,伴着一路风景,你将一步步抵达浩瀚的人生之海。
【点评】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满分作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
1.文化底蕴深厚。这是一篇十分成功的文化散文,文化底蕴深厚,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古今中外名人名事一一呈现,此外,作者叙述故事不露痕迹,让人感受到考生不是在叙述故事,而是在化用名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语言文气十足,长短句交错,构成参差之美;比喻句、假设句、因果句、反问句多种句式并用,构成繁复之美。
2.本文论证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本文开头引东山魁夷短句之后,考生用“心驻扎之地,风景长存,心驻扎于淡泊之中,便是倾盆大雨也成绝美景致”一比喻句并巧妙点题,引丰子恺的话,引用精准,议论切中肯綮,引苏轼评陶潜的话,引用简略,议论详尽,析人析事,十分到位。本文多处都是先亮出他人观点,然后自己或附议,或深化,充分彰显自己观点的“美玉”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