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诊断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2 08: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9:07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中枢性瘫痪,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骨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而引起。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因为纤维束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得相当紧密,故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多为广泛性的,波及整个肢体或身体的一侧。
临床表现
由于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尽管瘫痪的表现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合)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短暂脑缺血发作
(二)脑出血
(三)脑血栓形成
(四)脑栓塞
(五)脑肿瘤
(六)急性脊髓炎
(七)脊髓蛛网膜炎
(八)脊髓与椎管内肿瘤
(九)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十)脊髓空洞症
(十一)散发性脑炎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周围性瘫痪。是脊髓前角细胞(或脑神经运动核细胞)、脊髓前根、脊周围神经和脑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受损的结果。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表现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特点为肌张力减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电测验有变性反应,各个部位病变的特点是:
1.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局限于前角细胞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如颈髓前角损害引起三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2.前根病变:瘫痪分布亦呈节段型,因后根常同时受侵犯而出现根性疼痛和节段型感觉障碍。
3.神经丛病变:损害常引起一个肢体的多数周围神经的瘫痪和感觉障碍。
4.周围神经病变:瘫痪及感觉障碍的分布与每个周围神经支配关系相一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4 19:08
①瘫痪分布:前者以整个肢体为主,后者以肌群为主;②肌张力:前者增高,呈痉挛性瘫痪,后者减低,呈弛缓性瘫痪;③腱反射:前者增强,后者减低或消失;④病理反射:前者阳性,后者阴性;⑤肌萎缩:前者无或轻度失用性萎缩,后者明显,为失神经营养性肌萎缩;⑥肌束震颤:前者无,后者有;⑦肌电图:前者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后者神经传导异常,有失神经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