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0 16: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6:37
脾与时令季节的关系除“脾主长夏”外,另有“脾不主时”与“脾旺四时”之说。“脾不主时”之说,首见于《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常以四时长四脏,各以十八日寄治。”指出脾不单独主某季,而是分主四季中每季前后各九日,即十八日,四季共七十二日,与其他四脏相同,每脏各主七十二日,以合一年三百六十日。“脾不主时”而分主四时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脾与五行之土有关。《尚书。洪范》曰:“土爰稼穑”,指出土具有长养、生化、承载万物作用,故有“土载四行”,“土地为万物之母”,“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之说。《素问。五运行大论》曰:“*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居中焦。”脾具有运化之职,能消化饮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充养全身,如同土地承载万物,充养万物,故将其称为“后天之本”。正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脾为后天之本论》中所说:“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其二,脾居中焦,与五方之*相类。《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入通于脾……其味甘,其类土。”*为东、西、南、北四方变化的必经之处,脾位中焦,主升清,其与胃的降浊相互配合,构成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升降正常,则肝升肺降、心肾相交。如《难经。四难》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血证论》云:“血生于心火而下藏于肝,气生于肾水而上主于肺。其间运行上下者,脾也。”《证治汇补》亦云:“五脏之精华悉运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皆指出脾胃为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若脾失升清或胃失降浊,可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并进而影响心肺气血的布散,或肝肾之气的升发,而致肝肺升降失常、或心肾不交,进而出现种种病症。其三,化生精微,灌溉四旁。《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脾主运化,能助胃、小肠将饮食物消化,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将吸收的水谷精微,一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上输心肺,在心肺作用于下,化生气血,布散全身;另一部分,则靠脾的散精作用,直接布散全身,充养人体脏腑组织。故此,《素问。太阴阳明论》曰:“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独主于时也。”张介宾注曰:“脾胃相为表里,脾常依附于胃,以膜相连而为之行其津液;然脾胃皆属乎土,所以土成万物,故曰法天地也。土为万物之本,脾胃为脏腑之本,故上至头,下至足,无所不及,又岂得独主一时而已哉。”(《类经。藏象类》)其四,脾旺四时,运代脏气。《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指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是人体各脏腑营养之源。四脏各旺四时,而四是时季节之交替,则须以脾为之运代转换。脾主持四季每季中的前后各九日,即发挥联结运代作用。若“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若脾气虚,脏腑失养,则常见在季节转换之时,各脏腑发生相应病证,或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