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17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15:07
一、“浮”字通常都是形容在液体表面,或者是游在水里,这里运用的生动形象,人浮在花海上,花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人就像置身于花海,又表达出了花海的面积之广,表达出了写作的大气。
二、这段话出自文章《七月的天山》,是碧野笔下的一篇佳作。节选自散文《天山景物记》现被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中。被编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第四课《七月的天山》。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碧野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新疆生活过一段时间,“心中充满了对祖国西北边疆的甜蜜、沉醉之情”,正因为如此,情支于中,有话语要倾吐,所以“一动笔,像骏马奔驰,再也勒不住。于是,一口气就写成了《天山景物记》”。这大概就是“情动而辞发”吧。这是作家写作的过程。而欣赏这篇作品的过程则与作家写作的过程正相反,是“披文以入情”,从阅读语言文字入手,看看作者描写了天山的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在描写中又注入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的笔触深入到天山景物的各个方面:巨大的雪峰,冲激的溪流,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高过马头的五彩缤纷的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夜间混入牧群、黎明又分群而去的野马,又大又肥厚、鲜嫩无比的蘑菇,被发青的酥油草养得胖墩墩、圆滚滚的旱獭,在青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的玉琢似的雪莲,明净如镜、水清见底的天然湖,果树夹岸的野果子沟。这些景物荟萃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天山景物的壮丽画卷。表面上看来,作者采用的材料像是信手拈来似的,实际上却是经过作者艺术的加工和提炼,但又没有丝毫露出人工斧削的痕迹。这正是作者艺术手腕高明之处。
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又是十分*真的。他非常熟悉它们,了解它们,把握住了它们的特点,因而写景富有地方色彩,状物惟妙惟肖。
参考资料
天山景物 记_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16:25
一、“浮”字通常都是形容在液体表面,或者是游在水里,这里运用的生动形象,人浮在花海上,花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人就像置身于花海,又表达出了花海的面积之广,表达出了写作的大气。
二、这段话出自文章《七月的天山》,是碧野笔下的一篇佳作。节选自散文《天山散物记》现被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课本(四年级下册)中。被编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的第四课《七月的天山》。
扩展资料:
《七月的天山》全文: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骑在马上,可以俯视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溪水和石子之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月的天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18:00
采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马走在花海中,花海采用的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与人浮在花海上的花海是一样的。浮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人的心情状态非常的飘逸。人、马与花海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十分美丽的意境。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可分为"普通"类和"超前"类。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扩展资料
资料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
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
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①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②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③*是专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④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19:51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马不可能走在花海上,虽然矫健;人也不可能浮在花海中,虽然精神。用夸张,就是夸张马和人由于有花海的衬托,看起来更加矫健和精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马的姿态。
后两句的重点就在个“浮”字上。这个“浮”用得很生动,很形象。浮字在这里是个比喻词,人当然是站在花丛中的,但因为花很多掩盖了人的下半身,跟人半个身子浸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样子很相似,所以用浮来比喻是很形象的,恰当的。
能很好的反映出花丛茂密多姿,人花相映,人花合一的意境。但请注意,这里不是侧重于以花喻人,而是以人衬花,突出花的面积很大,很茂密,以至于人在花丛中显得很渺小。这与《七月的天山》重在写景是相呼应的。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仿写句子:船漂在海面上,显得格外轻盈,人漫在海面上,显得格外优雅
拓展链接:百度百科_七月的天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1 21:59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00:24
“浮”字通常都是形容在液体表面,或者是游在水里,这里运用的生动形象,人浮在花海上,花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人就像置身于花海,又表达出了花海的面积之广,表达出了写作的大气。 二、这段话出自文章《七月的全文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2 03:05
浮形象的写出草高花密的特点,人骑着马就像浮在上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