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07

我来回答

1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8 18:39

我不杀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这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伯仁: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晋朝时期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王敦之乱时,周顗被大将军王敦杀害,终年五十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王敦叛乱时,王导因为怕受牵连,每日都带宗族二十余人跪在宫阙外请罪。恰好好友周顗入宫,王导哀求说:“伯仁(周顗字),我一家百口就托付给你了。”周顗毫不睬理,入宫对明帝说王导忠诚,明帝听从他的意见。

明帝又留周顗饮酒,周顗酒醉出宫,王导还跪在宫门前,又求周顗,周顗不答,却喷着酒气说:“我要诛杀那些乱臣贼子,换取金印,挂在手肘后!”王导自以为周顗不救他,甚为怨恨。

其后王敦入建康,征求王导意见,问周顗是给他高官还是杀掉,王导都默而不语。于是王敦就杀掉了周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15:47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搭理他。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王导不回答。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这句话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扩展资料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晋书的修撰,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八年)成书,历时不到三年。参加编写的前后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其余十八人是令狐德棻、敬播、来济、陆元仕、刘子翼、卢承基、李淳风、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辛丘驭、刘胤之、杨仁卿、李延寿、张文恭、李安期和李怀俨。天文、律历、五行三志,出自李淳风之手;修史体例,是敬播拟订的,没有流传下来。由于李世民(唐太宗)曾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一纪及陆机、王羲之两传写了四篇史论,所以又题“御撰”。

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分别写了史论。《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参考资料:晋书-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17:05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于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

扩展资料:

人物背景

周顗 字伯仁,东晋元帝时期人物,时任尚书。

王导时任司空,王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大族,王敦为王导的亲兄弟,时任江州牧、荆州刺史。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服朝廷管束,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抵触。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隗刁协二人,对此二人言听计从。王敦看不起刘隗刁协,却又不为元帝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两万精兵,自武汉直扑南京,晋朝*大惊。

此时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晋元帝未答应。如此,王导听闻后仍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领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人,到殿外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一天早晨,王导正在殿外门口,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面前经过。王导见了,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谁知周伯仁并不理睬,抬头挺胸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为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吃饭。

周伯仁好酒,当即喝得稀里糊涂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不知里面情况如何,一直在外面站着,见周伯仁出来,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没正眼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这样,便很生气,不仅如此,他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自己的坏话了,于是暗恨周伯仁。

却说王敦确实有两下子,二万精兵打得刘隗几万大军溃不成军。一路直*,很快攻占了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连忙打发刘隗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王敦做了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至此,王敦便要大开杀戮了,对平时同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例外。但周伯仁是当时两大才子之一,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第二天,王导当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导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原来是外示无情,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仁的表书,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参考资料: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18:39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这句话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讲的是周顗一直维护王导,但是王导不知,反而一直怨恨他,后来王敦想要杀周顗,询问王导意见,王导沉默,于是王敦杀了周顗。后来王导才知道周顗一直维护并救了他。

扩展资料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

周顗少年时便有重名,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

王敦之乱时,周顗被大将军王敦杀害,终年五十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20:31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不作为而死了。”

出处: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原文: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于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周顗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安东将军周浚曾参与灭吴的统一战争,立下战功,被封为武城侯。周顗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为当时的名士们所推崇。

魏晋时期选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地方可以自行聘任*。但无论是地方郡县怎么征召周顗出来做官,他都一一拒绝。周浚死后,作为长子的周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秘书郎等职。之后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出任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8 22:39

分析如下: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

扩展资料

1、周顗 字伯仁,东晋元帝时期人物,时任尚书。

2、王导时任司空,王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大族,王敦为王导的亲兄弟,时任江州牧、荆州刺史。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服朝廷管束,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抵触。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隗刁协二人,对此二人言听计从。

3、此时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晋元帝未答应。如此,王导听闻后仍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领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人,到殿外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4、一天早晨,王导正在殿外门口,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面前经过。王导见了,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谁知周伯仁并不理睬,抬头挺胸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为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吃饭。周伯仁好酒,当即喝得稀里糊涂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不知里面情况如何,一直在外面站着,见周伯仁出来,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没正眼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5、王导见周伯仁这样,便很生气,不仅如此,他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自己的坏话了,于是暗恨周伯仁。

6、却说王敦确实有两下子,二万精兵打得刘隗几万大军溃不成军。一路直*,很快攻占了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连忙打发刘隗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王敦做了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此,王敦便要大开杀戮了,对平时同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例外。但周伯仁是当时两大才子之一,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7、第二天,王导当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导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原来是外示无情,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仁的表书,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1:03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讲的是周伯仁和王导之间的故事,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了解典故的人会明白,周伯仁和王导之间之所以会出现误会是因为周伯仁只是用心与王导交往,然而王导并没有了解周伯仁的心,而周伯仁又没有任何的言行表现出来,因而导致了误会的产生。我们也要思考下我们现代人的一些人际交往,朋友之间交往在用心的同时,也要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内心,行动和想法要统一,这样才能减少误会,避免发生"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悔恨之事。

扩展资料

周顗 字伯仁,东晋元帝时期人物,时任尚书。

王导时任司空,王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大族,王敦为王导的亲兄弟,时任江州牧、荆州刺史。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服朝廷管束,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抵触。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隗刁协二人,对此二人言听计从。王敦看不起刘隗刁协,却又不为元帝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两万精兵,自武汉直扑南京,晋朝*大惊。

此时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晋元帝未答应。如此,王导听闻后仍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领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人,到殿外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一天早晨,王导正在殿外门口,晋元帝宣周伯仁进见,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面前经过。王导见了,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心啊!”谁知周伯仁并不理睬,抬头挺胸就进去了。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为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吃饭。周伯仁好酒,当即喝得稀里糊涂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不知里面情况如何,一直在外面站着,见周伯仁出来,又低声下气,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没正眼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王导见周伯仁这样,便很生气,不仅如此,他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自己的坏话了,于是暗恨周伯仁。

却说王敦确实有两下子,二万精兵打得刘隗几万大军溃不成军。一路直*,很快攻占了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连忙打发刘隗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王敦做了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此,王敦便要大开杀戮了,对平时同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例外。但周伯仁是当时两大才子之一,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一声不吭。于是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第二天,王导当然可以直入朝庭了,于是王导神气活现地去中直机关转了一圈,突然在台子上发现了周伯仁给晋元帝的上书,这才发现周伯仁原来是外示无情,内里很是为王导开脱罪名的。于是王导拿着周伯仁的表书,痛哭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3:45

释义:虽然我怨恨伯仁,但是却没有想过杀他。

拼音:【wǒ bú shā bó rén ,bó rén què yīn wǒ ér sǐ 】

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九》

原文: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人物背景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 

周顗少年时便有重名,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6:43

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拓展资料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出自于《晋书·列传三十九》,是指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间接的伤害了某些人,也指犯了无心之过后心中怀有愧疚。

历史典故: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此时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王氏家族成员。王敦的弟弟王导及家族受到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王导的好朋友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们全家100多口人的性命全都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为王导说尽好话,晋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喜欢喝酒,在宫里喝醉了才出来。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搭理他。一边走还一边嘀咕:"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王导不知道(周顗)是救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王敦打仗胜利后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王导不回答。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吧。"王导还是沉默。

于是王敦大手一挥,周顗人头落地。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当时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王导拿着奏章悲伤流泪,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虽然没有直接杀死伯仁,可伯仁却是因我的怨恨而死。幽冥之中,我对不起这个良友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09:57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 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周顗 字伯仁,东晋元帝时期人物,时任尚书。
王导时任司空,王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大族,王敦为王导的亲兄弟,时任江州牧、荆州刺史。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不服朝廷管束,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抵触。晋元帝很是恼火。此时晋元帝宠信刘隗刁协二人,对此二人言听计从。王敦看不起刘隗刁协,却又不为元帝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两万精兵,自武汉直扑南京,晋朝*大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9 13:29

东晋时期,王敦和王导一样看好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征召他时,他马上欣然前往。310年,王敦和王导一起在建康拥戴司马睿,成了他的主要谋臣。王敦入石头城后,拥兵不朝,放纵士卒劫掠,肆意杀死了周伯仁、戴渊、刁协等朝臣,并在朝廷及地方安插党羽。起初王敦起兵时,刘隗和刁协都劝司马睿诛杀王导和王氏家族全部成员。王导带着兄弟子侄二十余人,每天都在宫门外候罪,仆射周进宫,王导向他大呼:伯仁,一家大小百余口性命都交到你手上了!伯仁看都不看,一直进宫。进了宫中见到司马睿后,却竭力向他保证王导忠诚,极为恳切。司马睿听信。伯仁喜欢喝酒,在宫中喝得大醉才拜辞出去。王导这时还在宫外,又向他呼救,他不但不理,反而对自己的侍从说:我要诛杀那些乱臣贼子,换取金印,挂在手肘后!回到家后,又上书竭力证明王导无罪,这才救下了王家的性命。但王导并不知情,因此怀恨在心。王敦攻入石头城后,对王导说:伯仁声望很高,请他任三司应该可以胜任。王导不说话。王敦又问:难道只能当令或者仆?王导还是不回答。王敦说:那就只有杀掉了。王导仍不回答,于是王敦下令斩伯仁。后来王导得知*,大哭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苹果电脑电池充不进电苹果电脑充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 苹果电脑不充电没反应苹果电脑充电指示灯不亮充不了电怎么办 狗狗更加忠诚护家、善解人意,养一只宠物陪伴自己,泰迪能长多大... 描写泰迪狗的外形和特点的句子 国外留学有用吗 花钱出国留学有用吗 !这叫什么号 百万医疗赔付后是否可以续保 前一年理赔过医疗险还能续保吗? 医疗住院险理赔后还能购买吗?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里有周伯仁? “我无心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伯仁"是谁? “我不杀伯任,伯任却应我而死”中伯任指谁,事情原有如何? 周伯仁 真实姓名怎么读 历史上的‘伯仁’是谁? 常言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呢? “伯仁因我而死”中的伯仁究竟是谁?又是怎么死的? 谁来介绍下伯仁? 怎么把录音传到苹果手机 怎么把内存卡里面的录音转移到我新的苹果手机里面? 如何把电脑上的录音传到苹果手机上? 本手机微信的语音能不能转存到本手机的录音机里? 手机里的录音怎么保存 有什么简单一点的科学小制作吗!!!??? 简单的小学生科技小制作方法和图解 二年级小学生科技小制作作品,要简单一点的。谢谢。 有哪些二年级小学生可以做的科技小制作作品? 科技小发明制作方法? 五马领头而不克是什么意思?好像是周伯仁的故事,这个是成语吗?如果不是,我想编辑一下。 我不杀伯仁 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句是有什么典故? 伯仁是怎么死的??? 我不杀伯牙,伯牙却因我而死是出自哪里? 手机没NFC功能,可以用云闪付的乘车码扫公交吗? “我不杀伯牙,伯牙却为我而死”出自什么故事 为什么我乘车码刷不起来,确认是能用乘车码的公交 周伯仁为仆射中的之是什么意思啊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具体是什么典故啊??? 公交车上的二维码是要贴在扫码机器上面吗? 抖音飞天特效咋弄的? 抖音特效是什么 皮带头的螺丝掉了怎么办 有什么好的便宜的可以领优惠券的网站吗? 急啊!这个皮带螺丝怎么装才正确啊???拆时直接掉下来了 苹果手机收到的音频短信储存在哪里? 纪梵希/GIVENCHY/ 看到的达人请进。100分。皮带扣子上的两个小螺丝掉了。怎么办? 苹果手机收到的音频短信存在哪? 全柴490发动机皮带轮的螺丝断了怎么修? 有谁知道淘宝优惠券怎么领吗 哪儿里买便宜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