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30 10: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29
【 #教育# 导语】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制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靠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父母来说,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增长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也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 考 网教育频道!1.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让孩子明白,法律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保护。它制约人们的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从而使人们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以解决纠纷、制裁违法犯罪活动为宗旨,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培养儿童对法治的信心。儿童不但要学法、懂法,还要有法治观念。唯有儿童真正相信法治的力量,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父母只有相信法治,才能教育孩子。父母也应该认识到,法治是一个不断建设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完美的法治社会,也没有法治的进步。培养儿童法治信仰,鼓励儿童成为法治社会的参与者、推动者。
2.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针对当前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法律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切实转变法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以法治观念养成为中心,实践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的作用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适应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要求变化,创新、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机制、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是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推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领域。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加强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思想与法律意识,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普法的宣教工作,建设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体现法治育人理念,突出法治教育的资源整合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注重利用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以正面熏陶、互动体验为主,强调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内容法治教育内容。提高宣传教育的深刻性与感染力。
3.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1、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角色扮演存在偏差
因为青少年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认识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差,抵御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家庭方面,父母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注重从幼年期培养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生活习惯,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但在校园中,学校为了达到高升学率,以满足社会和父母的期望,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化轻育人,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守法等观念。
不健康文化的存在是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当前,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等大量暴力等内容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上网成瘾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2、寻求心理解脱的错误途径
面对三方压力,青少年渴望寻找自己的同类,渴望被理解,在这种“机遇”之下,三五个甚至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开始慢慢地聚在一起,一起抱怨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种种痛苦,他们需要被倾听,但没有人愿意听他们的声音,他们需要把这股力量发泄出来。
男人的力量是微弱的,男人的勇气是微弱的,但是,由于有了共同的话题,他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变得强大,而过去由于有了伙伴,他们想做不敢做的事,他们走上了这条路,每个人心中的罪恶开始被放大,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而在少年帮派的构成上,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帮派内部多为城乡儿童所组成,对城市儿童来说,他们受不良社会风气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们开始学着贪得无厌,学着贪得无厌,学着贪得无厌。
对他们来说,大人的世界是需要仰望的,他们渴望自己很快成为大人,希望自己能像大人一样享受*的待遇。因此,他们希望得到关注,乐于寻求刺激,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存在感,而犯罪往往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工具”。
但在帮派中的乡下孩子,更多的是处于被支配的状态,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们习惯了乡下的朴素民情,扑面而来的大城市的喧嚣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被动地接受了大城市的各种习俗,渴望能够融入这个看似美好的花花世界,多数的他们对善与恶还没有明确的界限,要想融入这样的世界,他们照猫画虎,邯郸学步地研究大城市人的一举一动,跟随城市孩子寻找新鲜,填满内心不安的世界,一步步走向迷途。
3、家族功能失调,亲子关系差
青年时期是叛逆期,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很容易情绪激动、行为失常,此时,家庭对他们具有双重保护意义:一是对家庭的社会约束作用,二是对家庭的社会支持作用。
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
1、加强家庭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应推广“家长学校”建设,组织家长参加青少年心理、教育学、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管事,引导儿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观念,形成家校合力,使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推器。
2、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培养青少年健康人格
校园是教育的主阵地,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错观念,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法制宣传教育专门机构,深入校园,开展普法、法制宣传和案例教育,全面、立体化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3、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青少年创造和谐、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完善青少年保护和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整合社会力量,推进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化工作体系,不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落实。
4、青少年应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首先,青少年应注重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法制教育与文化课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保驾护航。
要自觉抵制一切不良*。现在市区和许多乡镇都有不少的酒吧、游戏厅、歌舞厅和其他娱乐场所,不良*可谓随处可见。因此,青少年要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多培养阳光、优雅的兴趣爱好,抵制不良因素的干扰。谨慎交友,多交有益的朋友,远离不良行为。建立良好、健康的青少年之间的关系,用一颗豁达的心包容别人的过失,融洽同学之间的感情。
5、学校预防
首先,要加强教育管理方式的改革,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摒弃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德育、爱国主义、法治、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加强学校管理,健全相关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根据校纪校规进行处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