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风》:关于人和时间的思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9 10: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2 22:32
“没有对时间的沉思,没有对意义的思考,所有的空间性的事物,不过是一堆绚丽的虚无,一堆绚丽的荒芜。” ——格非
这是一部充满了悲伤情绪的乡土小说,主人公用一种淡漠冷静的口吻,缓缓的述说着发生在儒里赵村几十年的兴衰变迁。我看到了一些年幼时经历过或者看过的人或事的影子,隐隐的在心里认同。
《望春风》里有很多大段或短句绘成的意味深长的风景画。格非优雅简洁地书描出了画面,每段风景都蕴含了独特的性格。
有时是灰灰的鹞鹰,时而急速俯冲,时而借着呼啸北风翻转急升;有时是芦花丛中两只小木船和一半已坍塌的寺庙屋顶;有时是向天边伸展的雪白麦花和斜雨在河塘腾起的濛濛轻烟,每个字眼的推敲,每句节奏的张弛,每层意境的舒展,都让风景润物细无声地潜入故事,成为人物妥帖无痕的底色。
“日来月往,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在俯仰之间,千秋邈远,岁月苍老,蒿藜遍地,劫灰满目。”
格非就书中展现出的中国乡村变迁图景,陌生而熟悉,拆迁,暴富,汲汲营营,官欺民,民反官,据四时之变夏耕冬贮,春播秋收,这些热闹登场草草谢幕的场景在故土的角角落落轮番上演,故乡,特别是故乡的农村,出走的出走,圆寂的归去,如今一辈或许再没有人想要与她牵上半点联系。乡俗,乡音,乡亲似乎在滚滚洪流的时代巨变中没有留存的必要,就让它连同肮脏的废水排到大江大河中去吧,就让它随着正在熊熊燃烧的麦秸粉末飘向泛黄胶着的大气中去吧。如蝼蚁般被遗忘的人和故事松松散散的飘在空中,一场大雨,一场朔风,踪迹难寻...
“一年当中,在三百六十个日日夜夜。这些日子就像一把把刀,一把把剑,又像漫天的霜、漫天的雪,年赶着月,月赶着日,每天都赶着你去死。等到春天结束的那一天,花也败了,人也老了,我们都将归于尘土。这世上,再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些人曾经存在过。”
“将死未死之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停顿,是一片令人生疑的虚空和岑寂”。还记得梅芳,她是小说里塑造的一个农村女干部,说话特别刻薄,什么话从她嘴里讲出来都变得无比恶毒。主人公一开始就提到,他最恨的人是梅芳,但是为什么那么恨,真说不上来。他的父亲赵云仙告诉他,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坏人,从我们的角度看她说的话做的事特别坏,但是从她自身的角度,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有她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后来梅芳带头去替村里人出头索要赔偿费、阻止德正被抓、收养火灾孤儿等事让我们看到了她善良的一面。
农村的一些妇女确实是这样,讲话刻薄,爱说人长短,以取笑他人为乐,我脑海里也有被无情耻笑的回忆,小时候对那些人深恶痛绝。从梅芳身上,我看到了她们的影子,也理解了她们内心的悲哀。她们是可恨的,但也是可怜的,嘴长在她们身上,让她们说去好了,何必给自己徒增烦恼呢?
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的沈祖英,是一个亲切、自然,然而她与主人公朝夕相处,两人之间那段无形的距离始终存在。祖英并非一定有难言之隐,而是她认为,每个人都是海上的孤立小岛,“可以互相瞭望,但却无法互相替代”,“每个人都在奔自己的前程,也在奔自己的死亡。”
这种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很深刻。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好的友情就如薛仁贵与王茂生一般,就算你发达*,我待你依旧如清水般澄明,不贪图你的财权,不为友情的清水里添加任何功利染料。“因淡而不腻,所以持久,这种恰到好处的状态,实际上是一段关系长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