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汉烽下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30 01: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2:51
统汉烽下
唐 沈佺期
横塞军徒闹,穷幽宇迹新。
度汾无恶土,伐鼓近星辰。
紫塞常*,白云间黑云。
须勒令难老,荐河山有神。
这是一首边塞诗。首联言事:兵士们在塞上枕戈待旦,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战事。作者自以为是“穷边”而以“闹”字形容“军徒”生活,便带出了浓重的感*彩。次联言志:作者自谓“雄边”,又是个郎官,应该建功立业,不料却贬谪远地,表现了作者的怨悔。这二联把题意“统汉”两字落在了实处。后二联言景:听到紫塞上狂风怒吼,边塞上黄沙滚滚,一片昏暗,分不清天和地;伐鼓传到相近的星辰,连日连夜的战争,没有时间观念,更分不清白天和晚上。这四句以景起兴,借景写情,最后抒发思阙之恩。“须勒令难老”,以决绝的态度表明自己的强烈愿望。这一结句即有收又有点明主题的作用,诗贵不犯正位,“须勒令难老”即由此而出。
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出句与对句又因果相生,且每联的上下句之间也有因果关系。沈佺期贬官之后,意绪消沉,亦想借酒浇愁以求解脱,故有“借酒浇愁酒不醉,一生难过有情关”之语。此诗虽多化为情景状物而发,但总归脱离不了作者主观感*彩,“须勒令难老”,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愿望。这便与一般的山水景物描写的诗歌有所区别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22:51
亲亲 您好唐代诗人李益,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其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李益于大历四年(公元七六九年)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后官至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公元八二七年)加礼部尚书衔致仕。
李益在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至贞元十六年(公元八0一年)间,曾先后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巡行朔野,入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从军塞上;如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和幽州节度使刘济幕,担任从事等职。这就是他在《从军诗序》中所说的“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多年投身军府,长期戎马塞上,使他体察征人甘苦,熟悉边塞风情。因而他的诗涉笔最多,成就最高的是从军边塞之作。
李益的诗在唐代诗坛颇负盛名。《新唐书李益传》说他“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图绘 ”。其诗作传入乐府,图绘民间,足见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多彩,风格雄浑沉婉,历来为人传诵。
李益巡行朔野,从军塞上之时,显然到过宁夏。他的一些诗作,反映了唐代宁夏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征人生活。
唐代灵州治所在的回乐县(今宁夏灵武附近)。唐太宗曾亲临回乐,大会敕勒等西北游牧部落被尊为“天可汗”。后人称此举为“受降”,故而回乐县有受降城之称。灵州是朔方节度使之所在。朔方节度使辖省丰安(在今中卫西南)、定远(在今平罗姚伏)、以及三受降城等五城。李益在他的《五城道中》描绘了行军之盛况:“金铙随玉节,落日西河边。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幕”。落日之时,行军黄河岸边,前军惊起大雁,后军踏响黄沙。五城戒备森严,守军来自关中。他在《暮过回乐峰》中描写了戍边士卒御敌之豪情:“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来回”。回乐峰是回乐县的一座烽火台。台上烽火烛天,报道敌兵来犯,士卒们远道来增援。他们不以为苦,而以为乐。其士气高,斗志之盛,不言自明。然而,防边御敌,久戍不归,亦难免无思乡之情。李益在其“天下以为歌词”的名作《夜上受降闻笛》中,描写了士卒思乡望归之苦况。“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明月似霜,寒沙如雪,夜闻芦管之声,因思乡而不眠。其情其景,可谓苦矣。
唐代在今盐池县设置益州,灵州南界设有安置突厥降户的六个州,称为六胡州。李益在他的诗中描绘了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生活。他在《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中写道:"l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月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绿杨,碧草,清泉,使人想见当年盐池一带的自然风貌。月夜笳声,倚剑将士,写出了边防的战备气氛。他在《塞下曲》中写道:“藩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在《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中写道:“六州胡儿六藩 语,十岁骑羊逐沙鼠”。聚居在河套的少数民族身着戎装,朝暮驰猎,何等英武,他们的歌声悠长,惊飞大雁;他们放牧的马群,在碧绿的沙滩上嘶鸣。其生活多么悠然自得!被安置在六胡州的突厥降户,有自己的生活习性,十岁的儿童便骑羊逐鼠。
李益在赞颂防边御敌的正义战争的同时,极为企望和平。他行经五城道中,发出了“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的感叹。他描写了坐落于六胡州的统汉烽下的战后情景。其《统汉烽下》一诗写道:“统汉烽下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只今已勒燕然石,此地无人空月明”。安置突厥降户地区的驻军已撤走,明月照着空荡荡的营盘,长城下黄沙之上白骨累累,战后景象何等凄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战争的厌恶。
李益在唐代 诗坛上作为继高适、岑参之后的著名边塞诗人,其有关宁夏的诗作,自然为地方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