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柏地战斗历史意义的几点认识] 大柏地之战真实情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2 04: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0:05
[摘 要] 1929年2月发生的大柏地战斗,不仅对红四军以后的胜利和发展影响深远,也为开辟**根据地(亦称*苏区)打开了新的局面。如果没有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就不可能建立**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不可能在这块全国最大的根据地定都,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进程。
[关键词] *苏区 大柏地战斗 历史意义
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是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83年前,为粉碎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三次“会剿”,*、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实施“围魏救赵”战略,历经艰苦卓绝的转战征程到达瑞金,在大柏地诱敌深入,打败了尾追之敌刘士毅部。大柏地战斗的胜利,对红四军以后的胜利和发展影响深远,也为开辟**根据地打开了新的局面。
一、大柏地战斗是红四军成立以来最荣誉之战争,鼓舞了士气,大振了军威
陈毅在向**《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指出:“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1]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28年5月创建于井冈山*根据地,在党代表*、军长朱德的领导下,“使根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扩大”。[2]
红四军经受了多次数倍敌军的“进剿”,并于同年12月,与从湘赣边转战到井冈山的红五军会合。红五军的到来,不仅壮大了红军队伍,也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1929年1月,再次组织湘赣18个团的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三次“会剿”。在严峻的态势下,根据柏露会议精神,红四军主力以赣南作为出击的行动方向,以解井冈之围。在*、朱德、陈毅领导下,开始了向赣南进军。
向赣南进军途中,红四军风餐露宿,处境十分艰难,沿途遭到了敌李文彬旅和刘士毅旅的尾追堵截,屡次陷入险境。在大余县与追袭的李文彬旅展开激烈的交火时,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身负重伤,后在转移途中牺牲。在安远县孔田摆脱了李文彬旅夹击的危险后,红四军不得不连夜向寻乌县转移。后在寻乌县吉潭圳下村又遭到了刘士毅部的偷袭,伤亡很大。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受伤被俘,被敌杀害。随之又在福建武平和江西会昌边境的罗塘再次遭到刘士毅部的阻击。“红军没有群众帮助,行军宿营侦探等事非常困难,敌人又有采轮班穷追*,我军为脱离敌人每次平均急行九十里以上,沿途经过山岭皆冰雪不化困苦加甚,复于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等地连战皆失利……”[3],士气低落。
2月9日,一路艰苦转战的红四军到达瑞金、宁都边界的大柏地,再次面临饥寒疲乏、难以摆脱追敌的窘境。大柏地是瑞金北部的一个山区村镇,隘前、麻子坳到大柏地高山耸立,有一条长约十余里的狭谷。*在王家祠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会会议,分析了敌情,决定利用瑞金大柏地有利伏击的地形,歼灭尾追之敌,对部队进行了部署。第二天,以第二十八团为前哨,诱敌深入,掩护退却。敌军中计进入了红军的口袋阵。战斗打响后,埋伏在两侧山头的红军杀声四起、顽强奋战,一鼓作气歼灭敌近两个团。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中午才结束,生俘敌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800余人,缴*800余支。这是红四军下以以来的首次胜仗。“到了大柏地,打败刘士毅”,“缴到九响铳,就往河里送”,大柏地战斗胜利后,红军战士欣喜若狂,编了不少反映战斗场景的民歌。
大柏地战斗,振奋了士气,凝聚了军心,不仅扭转红四军被动的局面,也鼓舞了赣西南*群众和游击队,被陈毅誉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这一胜仗,既是红四军带给赣南人民的新年礼物,也是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奠基礼。*于1933年重过大柏地时,触景生情,写下了“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这首著名的《菩萨蛮·大柏地》词篇。这也是*先后在*苏区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等11篇诗文当中,唯一一篇记述一次战斗的词作。由此可见大柏地战斗胜利的重要性,以及在*心中沉甸甸的份量。
二、大柏地战斗诱敌深入的伏击战术,为*苏区粉碎敌人“围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原则就形成了。”[4]这就是红军在历次战争中积累和反“围剿”战术形成的全过程。
在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斗争中,*、朱德等领导人总结和制定了“十六诀”的原则。游击工作一般包括调查工作、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筹款工作、欢送俘虏、红军游击战术等问题。随着红四军转战赣南,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游击工作和游击战术。从当年参加大柏地战斗部分红军将领回忆资料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例证。赖毅回忆说:“*和朱德同志把战斗部署……战场摆在大柏地圩南面的崇山峻岭中,瑞金通往宁都的一条大道蜿蜒曲折地经过这里。二十八团的二个营和三十一团的一个营,就摆在大道东面山上,三十一团的二个营和二十八团的一个营,摆在大道西面的山上;特务营和独立营,放在中间,引诱敌人进伏击圈内。”[5]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也进行了总结,共为14条,其中第9条为:“在后有追兵,前有阻挡部队的时候……去引诱敌去穷追……”[6]第14条是“敌人急急追来,择一个好地形,埋伏的好好的,候敌一来一网打尽”[7],“但为四军的法宝,故一并录出”[8]。到第一次反“围剿”时,*在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上拟写一幅对联,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其中,“诱敌深入”的战略就提出来了,直到以后几次反“围剿”都运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胜利,这是红四军战略战术在大柏地战斗中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