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文明是如何灭亡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3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1:10
约公元前3000年,从外部迁移到伊拉克南部干旱无雨地区的苏美尔人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并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从而创造出一批人类最早的城市国家和灿烂的苏美尔文明。在苏美尔人的影响下,两河流域本地的说塞姆语的阿卡德人加入了文明历史的舞台并先后和苏美尔人并肩建立了阿卡德和乌尔第三王朝两个帝国。随后,虽然苏美尔文明不断向周围传播并把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地区带入两河流域文明圈,发展成为著名的巴比伦--亚述楔形文字文明(现代人文学科亚述学由此得名),但苏美尔人口却似乎在不断减少。公元前2004年,苏美尔王室的乌尔第三王朝被新兴的说塞姆语的阿摩利人建立的伊辛和拉尔萨两个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舒如帕克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国家开始走向衰亡。许多城市开始衰败,最后沦为荒无人烟的废墟。新迁入两河流域的原为游牧部落的阿摩利人的一支在巴格达附近的巴比伦城建立的古巴比伦王朝战败南方的苏美尔地区的伊辛和拉尔萨王朝,一统天下。随着南方大批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一千年后,虽然巴比伦人和亚述人把两河流域文明推到顶峰,伊朗高原上的新兴的波斯人征服了两河流域地区并采用了楔形文字文化。公元前331年,代表希腊文明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征服了全部西亚,新的希腊化文明开始在西亚和北非取代旧的楔形和象形文字文明。不久,像一千年前的许多苏美尔城市一样,所有的巴比伦和亚述的古老城市也陆续废弃,两河流域文明不久便彻底失传了。持续了三千年的两河流域文明灭绝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外部的新兴文明如希腊和*文明的征服和取代是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过度的农业开发恶化了先天不足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主要的内因。1982年,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布森在《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一书中论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碱化的关系,并指出这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南伊拉克(苏美尔)的土地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但气候干旱少雨,只能依靠人工灌溉来进行农业和枣椰果园的生产。然而,当地的土地和河水中都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钠离子和盐分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就不能危害农田。古苏美尔人只知浇灌而不知土地中积存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水加以过滤、疏导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层中的盐分随着大量的浇灌而逐年加浓。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层时,含盐的地下水位就会上升,在土地的毛细管作用下侵入地表层而使土地盐碱化。从苏美尔城吉尔苏的遗址中,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从苏美尔城邦争霸时期(约公元前2300)到乌尔第三王朝末年(公元前2004年)的大批农业经济泥板文书。这四百年中的文献告诉我们,从一开始,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就一直困扰着苏美尔的农民和贵族。很可能这一恶性循环最后导致了在古巴比伦晚期(约前1700年)以吉尔苏为代表的大批苏美尔城市被永久放弃。生态环境的恶化可能使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人人口逐渐减少,一些城市被完全放弃。文明的中心因此由南部的苏美尔地区转向塞姆人为主的北方巴比伦地区,从而导致苏美尔人种、语言和文明过早地灭亡。
苏美尔地区的农田盐碱化还反映在当地的作物品种和单位面积产量上。在文明刚出现时的乌鲁克文化遗物中发现装小麦的容器(74)和装大麦的(43,39)差不多。 [8] 当土地开始盐化后,不耐盐的小麦作物开始逐年减少。在公元前2400年的吉尔苏的几块地中,小麦占16%,其余则是大麦。在约一百年后的阿卡德王朝时,小麦降到种植面积的3%。据一件乌尔第三王朝的文件,此时在吉尔苏的一块地中小麦仅占1.86%。随后,苏美尔地区的人民几乎不能种植不耐盐的小麦了。尽管大麦比较耐盐,但土地的盐化会减少它的产量。吉尔苏出土文献表明:约公元前2400年,大麦每公顷收2537公升,到公元前2100年,降到1460公升。约公元前1600年,很可能吉尔苏城土地的严重盐化导致了它这时的完全被弃。此时,其邻近的拉尔萨城某-地区的大麦产量仅为每公顷897公升。
直到近代,南部伊拉克的农民仍一直在和土地盐碱化作斗争。他们长期的实践表明每季的休耕种草可以减慢含盐的地下水位上升。当因多年的浇灌使地下水终于达到地表并使农田完全盐化时,他们就完全放弃了这些劣质农田。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干燥蒸发,当地下水位降到相当的深度时,后代农民会再次回到这些休养好了的土地上。
——转自 《泥板上的苏美尔文明》(吴宇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1:10
苏美尔早王朝时期
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 比较大的城邦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温马和尼普尔。这些城市因水权、贸易道路和游牧民族的进贡等事务进行了几乎一千年的、为时不断的互相争战。考古已经能大致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况,但是由于考古发现的史料有限,今天人们所知道的那段历史可能仍然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冰山一角而已。 基什被认为曾经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因为后来许多苏美尔君主甚至并没有实际统治过基什,却也自称基什之王。(不过现在也有历史学家认为,这并不足以说明基什曾经称霸,自称基什之王可能有其他的比如宗教方面的原因)最早的可以验证是存在的国王就是基什国王恩美巴拉格西。
考古学家在拉格什发现了王室的铭文,使得今天的人们得以知道从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350年之间约一百五十年间的完整的拉格什国王列表,以及相关的史事,也使得拉格什成为苏美尔各城邦中,今天的人们了解的唯一比较完整的城邦。 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拉格什强大起来,乌尔南什王时,拉格什在苏美尔中称霸,到了安那叶姆王和恩铁美那王时,拉格什征服了不少地方,苏美尔颇有统一的趋势。后来,国王卢加尔安达因治国不善,引起了*,一个名叫乌鲁卡基那的人推翻了卢加尔安达的统治,在平民的拥护下,自己登上了王位,并进行了已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改革运动,试图维护平民的利益。正当拉格什内乱之时,苏美尔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温马王卢加尔扎克西征服拉格什,杀死乌鲁卡基那。血屠全城。乌鲁卡基那在位仅六年,他的改革也因此而废弃。 (《文明史》,51) 温马的祭司国王卢加尔扎克西(Lugal-Zage-Si,公元前2359~公元前2335年)消灭拉格什的王朝,占领乌鲁克,并将它作为他的首都,他自称他的帝国从波斯湾一直蔓延到地中海。
阿卡德王国时代
后来卢加尔扎克西被阿卡德国王萨尔共打败。阿卡德王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阿卡德人属于闪族,并非苏美尔人)。 苏美尔雕塑
在阿卡德王国的晚期,不少苏美尔城邦就已经开始复兴。后来,阿卡德被蛮族库提人(Gutium)所消灭后,苏美尔得以复兴。拉格什也在一位叫做古地亚(Gudea)的国王的统治下非常繁荣富强(或称拉格什第二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
或称乌尔帝国,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 蛮族库提人摧毁了阿卡德王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公元前2120年,的乌鲁克人乌图赫加尔起兵自立为乌鲁克王,并且打败了库提人,乌图赫加尔占领乌尔后任命乌尔纳姆治理乌尔(乌图赫加尔与乌尔纳姆的关系现在仍是史学界研究的课题,一说乌尔纳姆是乌图赫加尔的弟弟,另一说乌尔纳姆则是乌图赫加尔的女婿)。但可能在乌图赫加尔尚在世时,乌尔纳姆就已经与他反目为仇,不臣服于他了。约公元前2112年,乌图赫加尔死于一场意外(或者可能是阴谋)。此后乌尔纳姆南征北战,继阿卡德王国以后,统一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建立起了强大的*集权制王朝——乌尔第三王朝,开始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乌尔第三王朝虽然是苏美尔人的王朝,但是与以前的苏美尔城邦不同,它同阿卡德王国或以后的巴比伦王国一样,是个强大的*集权制的国家。 今天可以见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法典,就是乌尔纳姆法典,虽然只保存下来一些片段。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也对乌尔城大兴土木,乌尔的神庙遗迹今天仍可供凭吊。 乌尔第三王朝时的神庙想象复原图乌尔第三王朝末期,王权衰落,各地割据,再加之外来的阿摩利人人不断入侵。最后埃兰人的入侵给乌尔第三王朝以最致命的打击。国王伊比辛(公元前2026年-公元前2004?年在位)兵败被俘。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历史上就再也没有苏美尔人建立的政权。苏美尔民族也逐渐从历史上消失——虽然以后的巴比伦,亚述时期,苏美尔语、楔形文字仍然存在。
这是百度上的解释,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过去历史的解读只是我们建立在自己主观之上的一种猜想,基础如果是错的,之后的所有研究就都是错的,比如我们坚持说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则从一开始就否认了苏美尔文明的发展程度高于我们,但是事实是他们发明了冶金术,从事远海航海活动,建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学校,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天文学的贡献,在6000年前,我们所认为的蛮荒时代,本应该像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的野人一样生活但他们通晓天文地理甚至能在泥板上画出星体运行轨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知道1539年我们才有了第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才知道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但他们去早就知道百万光年之外的星系运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1:10
被阿卡德人所灭追问说清楚一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1:11
美国著名亚述学家雅各布森在他的著作《古代的盐化地和灌溉农业》中就论述了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灌溉农业和土地盐化的关系,并指出这是苏美尔人过早退出历史舞台的重要原因。
当年苏美尔文明定居地区的土壤是肥沃的冲积粘土,宜于谷物种植。但由于气候干旱少雨,苏美尔人必须以灌溉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然而,土壤和河水中都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和盐。通常情况下,钠离子和盐被水带到地下水层中,只要地下水位与地表层保持一定的正常距离,含钠和盐的地下水对农田并不构成危害。但是,古苏美尔人只知道浇灌而不知道土壤中的盐分必须用充足的水加以过滤并完全排泄出去,结果是当地地下水的盐分逐年加重。当过度的积水渗入地下水时,含盐的地下水水位上升,在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下侵入地表层,使土壤盐碱化。从苏美尔人吉尔苏城的遗址中,法国考古队发现了书写时间在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2004年之间的大批农业泥板文书。这些文献表明:随古代灌溉农业而来的土地盐化问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苏美尔的农民和贵族。很可能正是这一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在古巴比伦晚期(约公元前1700年)以吉尔苏为代表的大批苏美尔城市被永久放弃。写于公元前2027年的一份文件显示:库阿腊城里一块259公顷的农田竟带有162公顷的盐水池。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中巴比伦时期,苏美尔故地的土地盐碱化给国王留下极深的印象,以至于被认为是诸神对人类罪行最严厉的报复之一。在巴比伦一位国王奖给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对背约者的诅咒就是:“使碱土围其田,令大麦饥渴,绿色永绝!”远在北方的亚述地区因为雨水充足而不存在浇灌问题,因此农田盐碱化的情况不算严重。但考古发现证明,即便是亚述王也知道盐碱地的可怕,而且曾经以此为手段惩罚反叛的城市。阿达德尼腊瑞(公元前1307~前1275年)和其子沙勒马那沙尔(公元前1274~前1245年)都曾经在铭文中声称:我征服并摧毁了敌城后,把盐碱液播撒于其上。
生态考古学对当地作物品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考察也证实了苏美尔地区农田盐碱化的存在。在苏美尔文明刚出现时的乌鲁克文化遗物中,装小麦的容器和装大麦的容器的出土数量基本相等。当苏美尔地区的土地开始盐化后,不耐盐的小麦开始逐年减少。公元前2400年时,吉尔苏城的小麦占16%,其余则是大麦。到约100年后的阿卡德时,小麦已经降到了3%。根据乌尔第三王朝的一份文件,此时在吉尔苏的一块地中小麦仅占1.86%。此后不久,苏美尔地区小麦几乎都已无法存活。尽管大麦相形之下比较耐盐,但土地的盐化也会减少它的产量。吉尔苏出土文献表明:公元前2400年,大麦每公顷收2537升,到公元前2100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1460升。约公元前1600年,吉尔苏城已经由于土地严重盐化而被放弃。此时吉尔苏邻近的拉尔萨城的大麦产量也仅为每公顷897升。追问这个资料我也有,但是一个文明的灭亡不可能只是这个原因啊,外部有什么外来文明侵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