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评价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2
其实,不管改正什么坏习惯,只要做到一点,想要改正都不再难事。那就是——要调动起孩子想改正的*。
拿我家孩子来,之前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但当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改掉这个坏习惯后,现在遇到困难,10次有9次敢勇往直前了。
其实,想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也简单,直接让他阅读就可以了。大人说上千遍万遍,都不如他们自己明白一个道理。
我其实是听他的班主任推荐了一套书,就给他买了,叫什么《胡小闹日记》,里面有一本叫《失败之后不气馁》,内容对孩子真的特别有帮助。这本我看了,其他本都被孩子的同学借走了,我还没看。
这套书对我家孩子是有效了,推荐你也去买。不行等我家孩子看完了借你也成。前提是在一个城市。离得不远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3
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依靠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评价引导学生,长其善而补其失,全面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辩证的评价使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看到自身发展的起点和潜力,在评价中既做到肯定之中有否定,又做到否定之中有肯定,用“激将”和“调频”的手段来激励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给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多提供否定的信息,激励他们“百尺竿头”,给学科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常反馈肯定的信息,调动他们“我并不差,我能行”的内驱力。
小学作为正式学习的最初阶段,对学生的将来更有着启蒙、塑造和指导性的作用,但本身年龄偏小、基础知识缺乏的局限也*了学生对很多现象、常识的理解力、判断力。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更多是学生听不听话,会不会做题目,能不能考高分。课堂教学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而且更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有能力、有自信的人。因此,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也应注重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一、班级生活是学生生活重要环节,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该怎样采取积极的正向关注和正向思考来评价完善学生素质教育呢
人的内心都充满着被肯定、被发现、被称赞的渴望。如果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能够传递给学生一种“你值得信任”的眼光,学生就能逐渐去发现自己资源与能力,就那个带出很大的改变力量。教师常常会发现,“正向引导”、“例外问句”“真诚赞美”“小改变引起大变化”等等技巧的肯定与探究,竟然会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些问话技巧的背后,都存在一个对学生的正向肯定―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到这一切。
若想在班级管理中得到好结果,班主任就要学会对学生真心地欣赏,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进而激发学生去释放自己人性的潜能。只有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并形成良性互动。
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小改变”带出“滚雪球”效应。不要看轻了小的改变,因为小改变会积累出的变化,就如“滴水穿石”一般。不过,尽管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是希望情况有所改变,但对于“改变”本身却仍会有不安和抗拒。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若是能“小改变”入手,就比较能化解当事人的不安情绪。况且从“小改变”着手,事情比较容易成功,而成功的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得学生产生信心及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
正向回馈包括三个基本部分:
(1)赞扬(正向的真诚的赞扬,是对学生能够引出有效答案行为的诚恳肯定。这些作为激励形式的赞扬可以引发希望,并把希望传给学生。)
(2)建议(简要地梳理一下对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建议,也可以说明这样尝试改变的理论依据或者是可供借鉴的某些信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参考性行为方式。)
(3)鼓励行为(包括自我监控的行为、自我认知调整的行为以及改变行为方式的行动等等。)
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让学生有一种不孤单的共鸣感,愿意接纳自己,愿意面对现状。
班主任的表达方式则是:
①先不建议或指正;②对学生的情绪表述重点表示共情;③开放式问句,以了解学生的内在世界;④降低学生问题严重程度的内心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被肯定,目的是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使学生觉得自己有力量去行为。
班主任表达方式:
①告知学生平日表现中的优异;②从学生的挫折、犯错中找到可贵的动机。
共同寻找以往的成功经验目的是打破学生陷于绝境的过度担忧,由过去的成功经验,找寻可供解决目前问题的策略(指导前改变询问句)。
班主任表达方式:
①引导学生思考在过去类似的情况中如何解决问题的;②引导学生思考过去中任何的成功经验;③鼓舞学生思考:你是这样做到的?
振奋性的鼓舞,鼓励学生扩大成功经验。支持学生找回行动的主控权与自主,真正去解决。
班主任表达方式:
①引导学生将行动切割成很细小的行动;②当学生做到某一点时,肯定与鼓励学生;③当学生没做到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情况并没变得更糟;④当情况更糟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如何熬过来的。
二、在课堂中,我们也应以学生为本,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习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同时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同时,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这样,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一定会孕育出自信与创新的种子。
总之,面向新世纪的挑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依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找到适合建立和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把自信与希望、善良与宽厚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为社会培养更有用的人提供了辅助的工具。我们为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共同探讨和努力,更好的为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