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邮政:信息化支撑现代化转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5 11:2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0

  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邮政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在建国之后经历了多次变革,尤其是在近十几年来,信息化给邮政传统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像其他行业一样,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中国邮政正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
  
  “小时候,我就是在邮电局里长大的。1949年建国以后,国家成立了邮电部,邮电部下面有省邮电管理局、地市邮电局、县邮电局,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邮政和电信是一家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李丕征亲切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及大学毕业后到邮电工作时中国邮政的情况。
  据李丕征介绍,那个时候电信的规模非常小,邮政业务又分为****和普遍服务,****主要是指为党政军提供的邮政服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邮政提供的是基础性服务,更多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普遍服务,例如信函和包裹递送、汇款、购买报刊及邮票等。当时,老百姓很少能用到电话,也就是偶尔发个电报。
  
  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电信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在80年代后半期,电信业步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相比电信,邮政业务的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操作。
  为了加快发展,邮政也开始有计划地开展竞争性业务:1980年,开始办理速递业务;1986年,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尤其是在1993年9月,启动了邮储信息化工程,这为在1996年实现50个城市邮储通存通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1991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基于电信网分组交换网络通信技术的速递跟踪查询系统(含内部生产作业)启动,1994年1月在14个省开通,至1998年就覆盖了31个省的284个站点。这些都为以后邮政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积累了初步经验。
  1998年年底,国家为了打破电信的垄断*并将其推向市场,进行了*改革,将邮政和电信分营,电信完全市场化,而邮政还是处于国家的垄断*下,邮政内部还是政企合一。
  “分营之初,邮政亏损严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进行扶持,同时也对亏损进行补贴。”李丕征介绍说,“邮政自身也意识到,仅靠这些是不行的,邮政必须要加速自身产业进步,加强技术含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当时的国家邮政局党组的战略部署下,1999年2月8日,中国邮政成立了信息技术局,全面启动了邮政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2000年4月21日,承载邮政各项业务的综合计算机网的网络基础平台基本建成;2001年,电子汇兑系统上线,汇兑周期从之前的7天以上缩短到了实时,清算周期也从47天减少到仅1天;2004年开展了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邮政金融信息网成为了覆盖城镇、农村网点最大,沟通城市、乡村交易额最多的全国个人金融服务网络。同时,传统邮务类的各个信息化应用系统通过改造和新建的方式,纷纷上线运行。代表新兴业务的邮政电子商务类应用也逐步开始建设和运行。
  到了2007年,邮政行业政企分开,*部门成立了国家邮政局,作为监管部门;企业改制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开始公司化运营。随后,在2008年,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又成立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和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中国邮政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向市场推出了金融、速递物流、邮务等三大板块竞争性业务。
  
  传统业务的新活力
  
  “对于邮政这一关系民生的百年企业来说,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加强内部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李丕征深知信息化带给传统行业的新动力。如今,中国邮政的基础网络平台已成为覆盖2600多个县市,连接3.6万个电子化支局和3.7万个储蓄网点的大型企业信息网,邮政的信息化已经覆盖全部邮政业务,包含邮政业务、金融、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四大类50多个全国统一版本的应用系统在线运行。
  其实,谈到信息化带给邮政的改变,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一封信说起:60年前,信件的邮递过程全部是由手工处理的,每一个处理环节的邮局员工通过辨认信封上的收件人地址进行手工分拣,整个处理过程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时效率很低、差错率高、用时也很长。
  60年后的今天,邮政对信件的处理实现了从邮件收寄、资费稽核、自动分拣封发、运输到投递全过程的信息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实现了邮件在内部各处理环节的可视化管控。一般的平信集中送到处理中心,使用信函分拣机进行自动分拣――通过识读信件的邮政编码自动将信件分到对应格口,根据收件人邮编对信件进行自动翻译和分类打包,处理速度已经达到了2万件/小时。
  挂号信还可以提供查询和赔偿服务。从收寄、内部处理到投递,挂号邮件的状态都在信息系统上有所记录。邮件跟踪查询系统会采集所有挂号邮件在所有处理环节的状态信息,根据邮件的ID条码,就可以对任何挂号邮件进行跟踪查询,并获得其在邮政网络的传递轨迹,这不但提高了邮件安全程度,也有利于赔偿责任的判定。
  除了邮递信件和包裹之外,汇款也是邮政业务中非常典型的一项业务。过去,汇款的速度非常慢,这主要是因为汇票在邮政系统内部的环节非常多,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邮政本身的效益和收益也都很低。“当时,邮政全部使用手工劳作,使得汇款业务的平均结算周期高达47天,资金流动慢就意味着贷款时间长,要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就高,而且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李丕征说。2001年,中国邮政电子汇兑系统正式上线,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系统上线之后,传统汇兑业务量大幅增加,同时效益也大幅提升。“在系统上线之前,整个邮政的汇款业务是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下滑,系统的上线显然让业务部门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李丕征说。
  
  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
  
  过去,邮政储蓄与其他银行不能互通,邮政的储蓄卡在别的银行取不了钱,别的银行卡在邮政储蓄也取不了钱。2001年底,全国邮政储蓄系统实现了联网,在邮政内部首先实现了通存通兑;随后,在各省邮政系统改造之后,中国邮政储蓄加入了银联,与银联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系统改造带来的收益让整个邮政系统内部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于业务发展的关键作用。“从2004年开始,整个邮政行业的大规模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就开始了,例如速递系统、报刊发行系统、内部生产作业系统、电子化营业系统等。”李丕征说:“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从局部的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到单个业务的信息化,再发展到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和相关数据对企业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很有幸地经历了这个过程。”
  在实现了业务自动化之后,如何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成为了邮政的新目标。从2005年开始,在名址、量收、财务、人力资源等系统陆续建成之后,通过信息化支撑管理决策成为了邮政信息化的新工作重点。目前,中国邮政的管理过程已经实现了对数据的控制,管理目标实现了数据衡量,管理理念实现了数据决策。“通过每天的报表,集团公司可以实时了解到各个局所的业务和收入情况,以及我们客户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李丕征表示。
  “我们通过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的邮政名址库,包含基础地址数据1.4亿条、组织机构数据700万条、邮编地址数据260万条、中小企业数据库数据1亿条。” 李丕征介绍说:“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为中小企业寻找到目标客户,并通过商业信函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有效营销。这充分发挥了邮政全国覆盖面最广的网点优势。”
  中国邮政是一个集资源、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属性的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很好地整合邮政的网点、网络、递送及各种业务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同时也更进一步推动邮政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利用RFID技术分拣包裹
  
  在意大利最大的机场―米兰Malpensa机场,已经采用了RFID系统追踪和分拣包裹,这是欧洲第一个商业RFID包裹处理系统。从入口处到*包裹室的传送带上安装了10支RFID天线。当包裹在登记处贴标后,传送带将它们运往*包裹室,在那里,包裹将接受RFID阅读器的第一次读取。而原来的条形码系统将作为后备同时运行,当行李搬运员在4个装载点上将包裹从传送带搬到集装器里时,阅读器对包裹进行第二次读取。RFID系统将与包裹确认系统相连,当包裹在旋转传送带上前进时,系统利用RFID收集的数据识别包裹; 当包裹到达正确的集装器前,绿灯提示工作人员将包裹放入集装器。
  
  中国邮政的发展阶段
  1.邮电分营前(1949年~199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除传统业务(函包汇发、邮票发行、机要等)外,开展竞争性业务。
  1980年,开始办理速递业务;
  1986年,恢复办理邮储业务;
  1993年9月,启动邮储信息化工程,1996年实现50个城市邮储通存通取;
  1991年,速递跟踪查询(含内部生产作业)启动,1994年1月开通14个省,至1998年覆盖31个省284个站点;
  2.分营后(1999年~2007年),全面启动综合网建设。
  1995年,绿卡项目已覆盖50个城市;
  1999年,成立信息技术局;
  2000年4月21日,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全部建成。
  2001年,电子汇兑系统上线,汇兑周期从曾经的7天以上缩短为实时,清算周期从47天减少到仅仅1天。
  2004年,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使邮政金融信息网成为覆盖城镇、农村网点最大,沟通城市、乡村交易额最多的全国个人金融服务网络。
  3.公司化运营(2007至今)。
  
  
  2006年8月9日起,上海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所有投递人员全面配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掌式定位终端,对邮件投递的每个步骤进行实时跟踪并传递最新信息。
  
  
  邮政分拣系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0

  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邮政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在建国之后经历了多次变革,尤其是在近十几年来,信息化给邮政传统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像其他行业一样,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中国邮政正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
  
  “小时候,我就是在邮电局里长大的。1949年建国以后,国家成立了邮电部,邮电部下面有省邮电管理局、地市邮电局、县邮电局,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邮政和电信是一家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李丕征亲切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及大学毕业后到邮电工作时中国邮政的情况。
  据李丕征介绍,那个时候电信的规模非常小,邮政业务又分为****和普遍服务,****主要是指为党政军提供的邮政服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邮政提供的是基础性服务,更多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普遍服务,例如信函和包裹递送、汇款、购买报刊及邮票等。当时,老百姓很少能用到电话,也就是偶尔发个电报。
  
  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电信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在80年代后半期,电信业步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相比电信,邮政业务的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操作。
  为了加快发展,邮政也开始有计划地开展竞争性业务:1980年,开始办理速递业务;1986年,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尤其是在1993年9月,启动了邮储信息化工程,这为在1996年实现50个城市邮储通存通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1991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基于电信网分组交换网络通信技术的速递跟踪查询系统(含内部生产作业)启动,1994年1月在14个省开通,至1998年就覆盖了31个省的284个站点。这些都为以后邮政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积累了初步经验。
  1998年年底,国家为了打破电信的垄断*并将其推向市场,进行了*改革,将邮政和电信分营,电信完全市场化,而邮政还是处于国家的垄断*下,邮政内部还是政企合一。
  “分营之初,邮政亏损严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进行扶持,同时也对亏损进行补贴。”李丕征介绍说,“邮政自身也意识到,仅靠这些是不行的,邮政必须要加速自身产业进步,加强技术含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当时的国家邮政局党组的战略部署下,1999年2月8日,中国邮政成立了信息技术局,全面启动了邮政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2000年4月21日,承载邮政各项业务的综合计算机网的网络基础平台基本建成;2001年,电子汇兑系统上线,汇兑周期从之前的7天以上缩短到了实时,清算周期也从47天减少到仅1天;2004年开展了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邮政金融信息网成为了覆盖城镇、农村网点最大,沟通城市、乡村交易额最多的全国个人金融服务网络。同时,传统邮务类的各个信息化应用系统通过改造和新建的方式,纷纷上线运行。代表新兴业务的邮政电子商务类应用也逐步开始建设和运行。
  到了2007年,邮政行业政企分开,*部门成立了国家邮政局,作为监管部门;企业改制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开始公司化运营。随后,在2008年,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又成立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和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中国邮政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向市场推出了金融、速递物流、邮务等三大板块竞争性业务。
  
  传统业务的新活力
  
  “对于邮政这一关系民生的百年企业来说,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加强内部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李丕征深知信息化带给传统行业的新动力。如今,中国邮政的基础网络平台已成为覆盖2600多个县市,连接3.6万个电子化支局和3.7万个储蓄网点的大型企业信息网,邮政的信息化已经覆盖全部邮政业务,包含邮政业务、金融、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四大类50多个全国统一版本的应用系统在线运行。
  其实,谈到信息化带给邮政的改变,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一封信说起:60年前,信件的邮递过程全部是由手工处理的,每一个处理环节的邮局员工通过辨认信封上的收件人地址进行手工分拣,整个处理过程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时效率很低、差错率高、用时也很长。
  60年后的今天,邮政对信件的处理实现了从邮件收寄、资费稽核、自动分拣封发、运输到投递全过程的信息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实现了邮件在内部各处理环节的可视化管控。一般的平信集中送到处理中心,使用信函分拣机进行自动分拣――通过识读信件的邮政编码自动将信件分到对应格口,根据收件人邮编对信件进行自动翻译和分类打包,处理速度已经达到了2万件/小时。
  挂号信还可以提供查询和赔偿服务。从收寄、内部处理到投递,挂号邮件的状态都在信息系统上有所记录。邮件跟踪查询系统会采集所有挂号邮件在所有处理环节的状态信息,根据邮件的ID条码,就可以对任何挂号邮件进行跟踪查询,并获得其在邮政网络的传递轨迹,这不但提高了邮件安全程度,也有利于赔偿责任的判定。
  除了邮递信件和包裹之外,汇款也是邮政业务中非常典型的一项业务。过去,汇款的速度非常慢,这主要是因为汇票在邮政系统内部的环节非常多,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邮政本身的效益和收益也都很低。“当时,邮政全部使用手工劳作,使得汇款业务的平均结算周期高达47天,资金流动慢就意味着贷款时间长,要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就高,而且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李丕征说。2001年,中国邮政电子汇兑系统正式上线,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系统上线之后,传统汇兑业务量大幅增加,同时效益也大幅提升。“在系统上线之前,整个邮政的汇款业务是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下滑,系统的上线显然让业务部门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李丕征说。
  
  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
  
  过去,邮政储蓄与其他银行不能互通,邮政的储蓄卡在别的银行取不了钱,别的银行卡在邮政储蓄也取不了钱。2001年底,全国邮政储蓄系统实现了联网,在邮政内部首先实现了通存通兑;随后,在各省邮政系统改造之后,中国邮政储蓄加入了银联,与银联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系统改造带来的收益让整个邮政系统内部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于业务发展的关键作用。“从2004年开始,整个邮政行业的大规模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就开始了,例如速递系统、报刊发行系统、内部生产作业系统、电子化营业系统等。”李丕征说:“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从局部的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到单个业务的信息化,再发展到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和相关数据对企业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很有幸地经历了这个过程。”
  在实现了业务自动化之后,如何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成为了邮政的新目标。从2005年开始,在名址、量收、财务、人力资源等系统陆续建成之后,通过信息化支撑管理决策成为了邮政信息化的新工作重点。目前,中国邮政的管理过程已经实现了对数据的控制,管理目标实现了数据衡量,管理理念实现了数据决策。“通过每天的报表,集团公司可以实时了解到各个局所的业务和收入情况,以及我们客户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李丕征表示。
  “我们通过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的邮政名址库,包含基础地址数据1.4亿条、组织机构数据700万条、邮编地址数据260万条、中小企业数据库数据1亿条。” 李丕征介绍说:“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为中小企业寻找到目标客户,并通过商业信函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有效营销。这充分发挥了邮政全国覆盖面最广的网点优势。”
  中国邮政是一个集资源、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属性的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很好地整合邮政的网点、网络、递送及各种业务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同时也更进一步推动邮政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利用RFID技术分拣包裹
  
  在意大利最大的机场―米兰Malpensa机场,已经采用了RFID系统追踪和分拣包裹,这是欧洲第一个商业RFID包裹处理系统。从入口处到*包裹室的传送带上安装了10支RFID天线。当包裹在登记处贴标后,传送带将它们运往*包裹室,在那里,包裹将接受RFID阅读器的第一次读取。而原来的条形码系统将作为后备同时运行,当行李搬运员在4个装载点上将包裹从传送带搬到集装器里时,阅读器对包裹进行第二次读取。RFID系统将与包裹确认系统相连,当包裹在旋转传送带上前进时,系统利用RFID收集的数据识别包裹; 当包裹到达正确的集装器前,绿灯提示工作人员将包裹放入集装器。
  
  中国邮政的发展阶段
  1.邮电分营前(1949年~199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除传统业务(函包汇发、邮票发行、机要等)外,开展竞争性业务。
  1980年,开始办理速递业务;
  1986年,恢复办理邮储业务;
  1993年9月,启动邮储信息化工程,1996年实现50个城市邮储通存通取;
  1991年,速递跟踪查询(含内部生产作业)启动,1994年1月开通14个省,至1998年覆盖31个省284个站点;
  2.分营后(1999年~2007年),全面启动综合网建设。
  1995年,绿卡项目已覆盖50个城市;
  1999年,成立信息技术局;
  2000年4月21日,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全部建成。
  2001年,电子汇兑系统上线,汇兑周期从曾经的7天以上缩短为实时,清算周期从47天减少到仅仅1天。
  2004年,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使邮政金融信息网成为覆盖城镇、农村网点最大,沟通城市、乡村交易额最多的全国个人金融服务网络。
  3.公司化运营(2007至今)。
  
  
  2006年8月9日起,上海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所有投递人员全面配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掌式定位终端,对邮件投递的每个步骤进行实时跟踪并传递最新信息。
  
  
  邮政分拣系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11:00

  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邮政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在建国之后经历了多次变革,尤其是在近十几年来,信息化给邮政传统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像其他行业一样,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中国邮政正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
  
  “小时候,我就是在邮电局里长大的。1949年建国以后,国家成立了邮电部,邮电部下面有省邮电管理局、地市邮电局、县邮电局,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邮政和电信是一家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局*李丕征亲切地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及大学毕业后到邮电工作时中国邮政的情况。
  据李丕征介绍,那个时候电信的规模非常小,邮政业务又分为****和普遍服务,****主要是指为党政军提供的邮政服务。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邮政提供的是基础性服务,更多的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普遍服务,例如信函和包裹递送、汇款、购买报刊及邮票等。当时,老百姓很少能用到电话,也就是偶尔发个电报。
  
  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电信开始快速发展。尤其是在80年代后半期,电信业步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相比电信,邮政业务的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操作。
  为了加快发展,邮政也开始有计划地开展竞争性业务:1980年,开始办理速递业务;1986年,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尤其是在1993年9月,启动了邮储信息化工程,这为在1996年实现50个城市邮储通存通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1991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基于电信网分组交换网络通信技术的速递跟踪查询系统(含内部生产作业)启动,1994年1月在14个省开通,至1998年就覆盖了31个省的284个站点。这些都为以后邮政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积累了初步经验。
  1998年年底,国家为了打破电信的垄断*并将其推向市场,进行了*改革,将邮政和电信分营,电信完全市场化,而邮政还是处于国家的垄断*下,邮政内部还是政企合一。
  “分营之初,邮政亏损严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进行扶持,同时也对亏损进行补贴。”李丕征介绍说,“邮政自身也意识到,仅靠这些是不行的,邮政必须要加速自身产业进步,加强技术含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当时的国家邮政局党组的战略部署下,1999年2月8日,中国邮政成立了信息技术局,全面启动了邮政信息化的大规模建设。2000年4月21日,承载邮政各项业务的综合计算机网的网络基础平台基本建成;2001年,电子汇兑系统上线,汇兑周期从之前的7天以上缩短到了实时,清算周期也从47天减少到仅1天;2004年开展了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邮政金融信息网成为了覆盖城镇、农村网点最大,沟通城市、乡村交易额最多的全国个人金融服务网络。同时,传统邮务类的各个信息化应用系统通过改造和新建的方式,纷纷上线运行。代表新兴业务的邮政电子商务类应用也逐步开始建设和运行。
  到了2007年,邮政行业政企分开,*部门成立了国家邮政局,作为监管部门;企业改制成立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开始公司化运营。随后,在2008年,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又成立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和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从邮电分营到政企分开,中国邮政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向市场推出了金融、速递物流、邮务等三大板块竞争性业务。
  
  传统业务的新活力
  
  “对于邮政这一关系民生的百年企业来说,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服务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加强内部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李丕征深知信息化带给传统行业的新动力。如今,中国邮政的基础网络平台已成为覆盖2600多个县市,连接3.6万个电子化支局和3.7万个储蓄网点的大型企业信息网,邮政的信息化已经覆盖全部邮政业务,包含邮政业务、金融、电子商务、经营管理等四大类50多个全国统一版本的应用系统在线运行。
  其实,谈到信息化带给邮政的改变,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一封信说起:60年前,信件的邮递过程全部是由手工处理的,每一个处理环节的邮局员工通过辨认信封上的收件人地址进行手工分拣,整个处理过程的工作量非常大,同时效率很低、差错率高、用时也很长。
  60年后的今天,邮政对信件的处理实现了从邮件收寄、资费稽核、自动分拣封发、运输到投递全过程的信息一次录入、全程共享,实现了邮件在内部各处理环节的可视化管控。一般的平信集中送到处理中心,使用信函分拣机进行自动分拣――通过识读信件的邮政编码自动将信件分到对应格口,根据收件人邮编对信件进行自动翻译和分类打包,处理速度已经达到了2万件/小时。
  挂号信还可以提供查询和赔偿服务。从收寄、内部处理到投递,挂号邮件的状态都在信息系统上有所记录。邮件跟踪查询系统会采集所有挂号邮件在所有处理环节的状态信息,根据邮件的ID条码,就可以对任何挂号邮件进行跟踪查询,并获得其在邮政网络的传递轨迹,这不但提高了邮件安全程度,也有利于赔偿责任的判定。
  除了邮递信件和包裹之外,汇款也是邮政业务中非常典型的一项业务。过去,汇款的速度非常慢,这主要是因为汇票在邮政系统内部的环节非常多,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不便,邮政本身的效益和收益也都很低。“当时,邮政全部使用手工劳作,使得汇款业务的平均结算周期高达47天,资金流动慢就意味着贷款时间长,要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也就高,而且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李丕征说。2001年,中国邮政电子汇兑系统正式上线,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系统上线之后,传统汇兑业务量大幅增加,同时效益也大幅提升。“在系统上线之前,整个邮政的汇款业务是在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下滑,系统的上线显然让业务部门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李丕征说。
  
  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
  
  过去,邮政储蓄与其他银行不能互通,邮政的储蓄卡在别的银行取不了钱,别的银行卡在邮政储蓄也取不了钱。2001年底,全国邮政储蓄系统实现了联网,在邮政内部首先实现了通存通兑;随后,在各省邮政系统改造之后,中国邮政储蓄加入了银联,与银联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系统改造带来的收益让整个邮政系统内部都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于业务发展的关键作用。“从2004年开始,整个邮政行业的大规模应用系统建设和应用就开始了,例如速递系统、报刊发行系统、内部生产作业系统、电子化营业系统等。”李丕征说:“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从局部的业务处理计算机化,到单个业务的信息化,再发展到不同业务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系统和相关数据对企业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我很有幸地经历了这个过程。”
  在实现了业务自动化之后,如何通过信息化帮助企业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成为了邮政的新目标。从2005年开始,在名址、量收、财务、人力资源等系统陆续建成之后,通过信息化支撑管理决策成为了邮政信息化的新工作重点。目前,中国邮政的管理过程已经实现了对数据的控制,管理目标实现了数据衡量,管理理念实现了数据决策。“通过每天的报表,集团公司可以实时了解到各个局所的业务和收入情况,以及我们客户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李丕征表示。
  “我们通过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构建的邮政名址库,包含基础地址数据1.4亿条、组织机构数据700万条、邮编地址数据260万条、中小企业数据库数据1亿条。” 李丕征介绍说:“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为中小企业寻找到目标客户,并通过商业信函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有效营销。这充分发挥了邮政全国覆盖面最广的网点优势。”
  中国邮政是一个集资源、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属性的服务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很好地整合邮政的网点、网络、递送及各种业务和服务,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同时也更进一步推动邮政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利用RFID技术分拣包裹
  
  在意大利最大的机场―米兰Malpensa机场,已经采用了RFID系统追踪和分拣包裹,这是欧洲第一个商业RFID包裹处理系统。从入口处到*包裹室的传送带上安装了10支RFID天线。当包裹在登记处贴标后,传送带将它们运往*包裹室,在那里,包裹将接受RFID阅读器的第一次读取。而原来的条形码系统将作为后备同时运行,当行李搬运员在4个装载点上将包裹从传送带搬到集装器里时,阅读器对包裹进行第二次读取。RFID系统将与包裹确认系统相连,当包裹在旋转传送带上前进时,系统利用RFID收集的数据识别包裹; 当包裹到达正确的集装器前,绿灯提示工作人员将包裹放入集装器。
  
  中国邮政的发展阶段
  1.邮电分营前(1949年~1998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除传统业务(函包汇发、邮票发行、机要等)外,开展竞争性业务。
  1980年,开始办理速递业务;
  1986年,恢复办理邮储业务;
  1993年9月,启动邮储信息化工程,1996年实现50个城市邮储通存通取;
  1991年,速递跟踪查询(含内部生产作业)启动,1994年1月开通14个省,至1998年覆盖31个省284个站点;
  2.分营后(1999年~2007年),全面启动综合网建设。
  1995年,绿卡项目已覆盖50个城市;
  1999年,成立信息技术局;
  2000年4月21日,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基础平台全部建成。
  2001年,电子汇兑系统上线,汇兑周期从曾经的7天以上缩短为实时,清算周期从47天减少到仅仅1天。
  2004年,邮政储蓄统一版本工程使邮政金融信息网成为覆盖城镇、农村网点最大,沟通城市、乡村交易额最多的全国个人金融服务网络。
  3.公司化运营(2007至今)。
  
  
  2006年8月9日起,上海中国邮政EMS特快专递所有投递人员全面配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掌式定位终端,对邮件投递的每个步骤进行实时跟踪并传递最新信息。
  
  
  邮政分拣系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13岁一直到18岁晚上经常熬夜会有什么影响 具象表现素描内容简介 ...| 从14世纪文艺复兴到20世纪具象表现绘画 · 168幅画 · 图解西方... 【漫画赏析】比喻具象化——《孤高之人》手法分析 具象美术作品有哪些 具象艺术艺术家介绍 话说 曾经有个演唱会 是初音未来演唱会 39祭 谁知道微信聊天记录删掉了,还能恢复过来吗?有什么软件可以恢复吗?不... 六爻。测缘分。测婚姻 礼仪起源于祭祀的证据是什么? twins拳套的中文名叫什么 毕业季那种照片书有意思吗 全毕业季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理想国》? 有黑狗自动跑上门意味着什么 介绍pi值它是什么?以及它的意义是什么? 包装袋标着pe4,杯子没标可信吗 买的布丁瓶,塑料盖子上有个可循环标志里写着数字4,下面写着PE,这个符号代表什么? - 信息提示 男生当着面对女生说大妹子什么意思啊 有个河南的客户称呼我为妹妹。有什么用意的吗? 女人都喜欢找好下家再提分手吗? 老婆找好下家要跟我离婚 我老婆说她已经找好下家了,这是什么情况? 医院门口中间大石头预示什么 道特是杂牌吗 为什么说造纸术最具有现代价值意义? 具有现实意义是什么意思? 现代意义是什么意思? 手机店上班团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每人交50? 艾兰岛船只制作方法详解 夏布的原材料是什么夏布的原材料简述 酒吧消费最低消费怎么怎么点,没多少钱但平常晚上想去酒吧玩,或者最便宜的是什么 酒吧里最便宜的座位是哪个 房屋使用性质如何查询 梦见屋里木板都着了的预兆 ABCD类货物报关什么意思 CAD 什么叫椭圆的轴端点? 机械制图什么时候用中心线? 如何给椭圆做中线? u椭圆中心线 椭圆的三视图怎么画? 云盾用户证书生成失败怎么回事 有没有双音电子琴的音乐 为什么阳光村镇银行开通了云盾却是用不了 关于创维电视型号的问题! 联想云盾404 not found是什么意思 我想知道瑞星杀毒软件的不同颜色的伞形标志各是什么意思? 我们老师说考卷错题要写订正:(想法)这是什么意思,明天就要检查,如果对了我给他我所有的财富值! 请问电脑任务栏上出现一个红底白图的伞状图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