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工做好个案服务的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3 17: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18:49
对于做个案服务,学习心理社工,确实还是比较适合的。
关于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职业技能培训
将社会工作与心理健康辅导专业知识、方法、技巧与伦理价值有机融合,培养能在各部门各行业、城乡社区、学校、各类医疗机构及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中,提供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社区心理支持和危机事件处理与应对等服务的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经过培训,学员需掌握社会工作的一般理念与方法,具有心理健康综合评估和提供心理辅导的能力、具有建立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具有危机事件应对与处理的能力。
为积极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助力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开展“心理健康社会工作职业技能培训”,由中科博爱(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具体承办。
下面就分享一些实际做个案的工作建议
一、心理咨询室及咨询时间的设置
心理咨询室设置,对面积、色调、亮度、桌椅的配备、桌椅摆放、隐蔽性、钟表位置等都有一定要求。但实际上有些社区因为可利用面积小,而心理咨询室相比其他功能室使用时间较少,慢慢演变成一个杂物间。
部分社区心理咨询室里面没有钟表或无声计时器,这又涉及到时间设置的问题。一般个人心理咨询每次50分钟至1小时为宜,婚姻家庭,团体咨询或咨询初期收集案主资料会用时较长。
但因为心理咨询室里面没有设置钟表,而案主在咨询过程中说得很投入,社工不忍打断就会出现一次咨询时间变成几小时。这样很容易使社工精力疲惫,不利于社工有效地倾听,更有效地解决案主问题。
因此,社工要对心理咨询室及时间设置给予重视。
常见的心理服务设备参考
https://zhuanlan.hu.com/p/371311411
二、个案的挖掘
我们有时会疑惑别的社区怎么这么多个案,自己社区个案这么少。诚然,即使在深圳这种大城市,大部分居民还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心理咨询,觉得去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所以一般不会主动求助。
除了对心理咨询有误解外,还有对社工专业性的不信任。我们可能曾遇过居民来中心询问社区是否有心理咨询师。
那我们如何争取居民对我们专业的信任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服务中付出努力。如家长对孩子升学,学校学位,报名时间等讯息感兴趣。那我们可以提前了解相关*权威讯息,发布在居民群,及时解答居民的疑问,这样可以促进双方关系,增加居民对社工的信任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主动挖掘,比如在与社区居民交流过程中,居民跟你吐槽家长里短,如婆媳关系,孩子教育问题、夫妻沟通等。这些都是潜在的服务对象,社工可以根据问题严重性以及居民个人意愿促使有需要的居民成为案主。
三、社工与案主的关系
不管是社工挖掘还是案主主动求助,大部分案主都是社区居民。这既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处是双方关系建立会比较容易,但不好的是案主不仅只是案主,他/她还是社区居民,是活动的参加者,甚至是活跃参加者。那如何处理社工与案主在咨询外的关系也很重要。
我们不能因此疏离,破坏与居民的关系;也不能过于亲密,影响社工价值中立,还有要避免案主过度依赖社工,这样不利于其独立成长。因此在咨询过程中要强调保密原则,说明社工与案主的关系界定。
如果担心熟悉的案主会影响到社工的价值中立原则以及以后活动的参与度,可以让其他同事来接案,并向案主说明理由,征求其意见。
四、个案工作流程不规范
个案服务很重要的前提是案主自决,案主是否愿意进行心理咨询,在同意后进行知情通知书的签订。社工要给案主介绍服务流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密原则等,在案主对个案服务流程有正确的了解后再进行个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