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3 10:4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4:32
有的人单身,却依然精彩。有的人单身,却充满了种种忧虑。这种忧虑,有一部分跟环境有关,有一部分跟自己有关。
年关越来越近,单身者首先面临的难题是,怎么应对父母的轰炸?父母有的时候会因为孩子的单身非常焦虑,甚至有的时候会非常抑郁。父母的想法是,到了现在,你还单身,说明你没人要,那你怎么能够生活得好呢?
这话一听,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反驳。你自己觉得自己有价值,不是真正有价值。你必须对别人是有用的,才可以有价值。这里的理念是,自我价值不能自己给予。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待单身男和单身女差别如此大的原因。因为随着女人的年龄增加,人们会觉得她越来越没人要。那也等于证明她越来越没价值。
我们的文化想来推崇集体文化,集体之间,家族之间的紧密连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的父母所经历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对别人有用,你才能得到更多。这就是人脉的含义。如果父母只是想要简单的把他们得到的这个经验传递给孩子,只要说你要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才行。这样就简单多了。但是,很多的焦虑父母,传递的信息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你到底对别人有没有用?你到底有没有人要?或者是:我很害怕你对别人没用,你没有人要。
我想很多父母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是在攻击孩子:在我心里,你总是不够好的,没有用的。父母只是根据他们的习惯想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怀。两代人之间,所生存的环境差别太多,要相互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很难理解现在一个人只要坐在家里,也可以挣很多钱养活自己的状态。那些天天窝在家里码字的人挣得钱可能比他们的父母多很多,父母也还是会焦虑。
自我认同感不那么稳定的人,很快就会认同父母传递的理念:我觉得你没人要,我觉得你不够好。尤其是单身女士,会因此陷入巨大的焦虑之中。当重要的人向我们传递这个信息的时候,我们很难不受影响。很多人在潜意识里也相信了这个事实:我无法因为我本人而得到认可,一定要对别人有用才可以。于是开始焦虑,然后就拼命的想证明自己有人要,于是在不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况下就匆匆进入亲密关系,等到关系出现困扰的时候,又不知道怎么化解。
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我们对别人有用,意味着有能力对别人有所贡献,这确实是我们价值感的来源。但是,我们对别人有没有用,和别人觉得我们有没有用,不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对别人有贡献,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别人要不要。如果我有照顾别人的能力,那这种能力本来就在自己身上,不会因为别人不要我的照顾,这个能力就不见了。有些人可能不需要我的照顾,有的人可能需要,那跟他们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有关。比如,如果遇到一个自恋的人,他眼中无论如何都是没有别人的,即使你为了付出了很多,他依然觉得你没有付出,那就证明你没有付出的能力了吗?
自我价值感不那么稳定的人,很容易会因为别人觉得自己没用,就真的觉得自己没用,从而否定掉原来的自己。自己被自己彻底否定掉的感觉是很痛苦的,所以他们会很想要寻求别人的意见,尤其是重要他人的意见。他们希望别人的肯定可以消除他们心中对自己的否定。此时如果他人提出对他们的质疑,又让他们加倍痛苦。越是这样,就越是想要积极的寻找那个认可自己的人。因此这类人单身时,会觉得这种状态真的印证了自己没用,所以非常焦虑。
所以,单身的人,是否容易焦虑,也跟自己的内在状态有关。有的人单身,确实是因为很难跟人建立关系,很难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人。那不只是建立亲密关系,建立任何关系都是困难的。这种情况,单身确实容易让自己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因为单身这一事实,不断的提醒他,他缺乏关系,让他不断的看见自己在关系上是有问题的。
有的人单身,是因为更好的了解自己,心智更健全,所以想要建立更为有质量的亲密关系。这种人即使单身,也会有很多的关系。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单身,也比较坦然接受自己单身的状态,自我的认同感比较稳定,不容易因为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话语而否定自己。
最后,是一些小小的建议。
父母如果想要跟孩子沟通这个话题,我听过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我希望你有一个伴侣,我不在你身边,你们可以互相照顾。这样只是传递祝福,而不是传递焦虑和攻击。
而孩子如果想要让父母不为自己的选择焦虑,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知道,单身的你,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同时也是有关系,并且积极建立关系的。
当然,如果父母和孩子双方对此依然非常焦虑,那有可能是单身的议题激活了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缺失,害怕被彻底否定掉而带来的焦虑感。此时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建立起稳定的自我认同,增强内心的自我价值感。
作者简介:廖畅,心理学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成员。
图片来源:123rf
增加心理空间,不“难为”自己,根源上来说是要接纳自己,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改变内心焦灼的状态:
对自己各种不满意,习惯性苛责自己,透支自己
挫败感很强,每天都在满负荷前行,越发焦虑
内心压力非常大,被糟糕的情绪填满,一点就燃
对别人不耐烦还会自责,挫败感更加强烈
长此以往,要么作死别人,要么作死自己陷入抑郁,越活越累……而接纳自己说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4:33
越来越庞大的单身市场,焦虑弥漫我有一个女性朋友,1986年生人,现在已经33岁,至今单身,这些年不是没遇到爱情,但是终归没能走到一起。如今已经空窗了好几年,说不着急是假的,但是后来发现着急也没用,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破罐破摔,爱谁谁了。"可是她的条件可真称不上"破罐",名校毕业;名企高管;长相虽然算不上貌美,但也绝对算不上难看,算得上剩下的优质女青年。隔段时间她会给我打电话,满满的焦虑感,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嫁不出去了。我说你这么优秀怎么可能嫁不出去呢?你去参加相亲会啊。她答:相亲会都是90后小年轻,我去了显得很异类。我说那你去上相亲网站啊,她说,相亲网站上很多骗子。我说那你去报名婚恋网站的VIP,让他们给你在线下找,她说那样的服务太贵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我说,那你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帮你介绍啊,她说最开始大家还给介绍,自己没看上,人家慢慢也就不介绍了。我说,那你周末多出去参加活动啊,这样接触到异性的机会才多啊,她说,平时工作就很累了,周末只想自己在家呆着。我说,那你怎么找恋爱对象呢?她说她相信缘分,相信总有属于她的一个。但是那个他迟迟不出现,所以她很懊恼,天天焦虑。据统计, 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2013年以来的新低。在今年的5月20号,珍爱网发布了《2019Q1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经达到2.4 亿,单身群体数量庞大。我朋友的情况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是单身人群的焦虑情绪却有共性。今天的这篇文章,咱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深度解读"单身焦虑"这一话题。"习得性无助"——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最大来源我跟很多大龄单身女青年聊过,说她们不焦虑那是假的,只不过为了维持表面的体面,她们有时候会表现得好像很无所谓,深入交流之后 ,你会发现她们内心对“单身”这事充满焦虑。她们焦虑是因为社会*的压力吗?是因为周围成双成对的伴侣给她的压力吗?是,但不全是。下面我将从心理的需求角度深入谈谈单身的焦虑来源,以便能更加了解自我。让我们首先从一个心理学概念"习得性无助"讲起。"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前面几次狗试图挣扎跳出笼子,但是都失败了。慢慢的,狗放弃了尝试,因为它知道挣扎也没有用,每次蜂音器一响,它都无助地等待着被点击。后来,在电击前实验人员会把笼门打开,但是蜂音器一响,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苦难,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个实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我们对自己和环境都需要有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会让我们感到安全,会让我们乐观、有信心,反之,人就容易抑郁、消沉。由此可见,不确定性是焦虑的最大来源,现代人越来越广泛的焦虑,与每个人能感受到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关。那些大龄单身的人,往往都已经自己奋斗出了一片天,他们缺钱吗?缺事业吗?缺一个人照顾吗?都不是,其实他们自己一个人也能生活的很好。那为什么他们还会感觉到焦虑呢?因为他们对于自己情感的未来走向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正是他们焦虑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