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备威天下,御外侮之用+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4 14: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5:45
此句出自清代李鸿章的《致总理衙门书》(原载《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二十五)。
原文是:
京城火器营尤宜先行学习炸炮,精益求精,以备威天下、御外侮之用。
大致翻译:
在京城新设的火器营机构特别应该优先学习(西洋人)的火炮制造技术,在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上需要精益求精,(只有掌握和发展出技术精湛的威力强大的火炮)才能把它用来威服世界、抵御外敌的侵略。
背景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西方列强无论在军事上、*上和心理上都对腐朽的清帝国造成了严重的阴影,于是在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相对清楚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奕䜣等,因为亲身接触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极力将这种思想付诸于实践。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洋务运动”。他们倡导并开始大规模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兴办了一些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这些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方法,其目的还是想挽救清朝统治,本质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
可惜的是,洋务运动中,这些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为“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本质还是封建传统思想卫道者,根本无意学习那些深层次的先进*经济制度(比如李鸿章就在《致总理衙门书》一文中写了“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而只把眼光放在表层的工艺技术上(仍然以李鸿章举例,他在比较中西优劣后,写出来的经验教训却只有“独火器万不能及”,所以他也只是希望朝廷能大力引进西方火器技术),却处处反对对落后腐朽的封建思想和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最终“洋务运动”也就成了昙花一现,随着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惨败而迅速归于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