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3 12: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17:23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长河的洗涤中淀积下来的文化瑰宝, 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意味悠远的艺术境界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现今,中国古代诗词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相当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例子是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 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元素的流行歌曲, 或多或少受到中华民族特有历史文化的影响。流行歌词创作也就是一种文学创作, 它与诗歌创作密切相关。尤其是到了现代, 很多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就是通过对古典诗词的借用、妙化, 使得流行音乐达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基于这个层面, 当前中国的流行音乐, 越来越富有民族特色, 并逐步走向进步与成熟。作为中国文化重要元素的流行歌曲, 传统诗词的影子随处可见。较为熟悉的如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戏楼)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和《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观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等。这些歌词创作只是借用古典诗词的名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 但古典诗词的介入, 有力地提升了流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由此我们可以说, 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较好地拓展了其表现力, 使作品透出一种典雅之美,并迅速地得了人们的认同并在社会上广为传唱。古典诗词所蕴涵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激起现代人丰富的情感, 给歌曲以新的情感体验。沿袭古典诗词所创作的流行音乐, 一方面在歌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 提高了音乐的品味;另一方面, 在主题表达上无论是说家国情怀, 还是儿女情思、个人愁闷, 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的特点, 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这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宏扬。如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毛宁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 让它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典诗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曲创作起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它将会是流行歌曲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 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之瑰宝。灿烂的 中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古诗文形式而千古流传。学习古诗 词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当代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和把握 好古代诗词,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和 思考的问题。因此,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值得探讨。在古诗词的教学 中,应以“寻美”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师生为古诗词的美 所吸引和陶醉。 1 诵读 感受韵律美 诵读古典诗词是对其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朗读要分层次进 行训练。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把握节奏;第三,要读出感情。 在教学中,朗读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稳步进行。其中,把握好古诗词 的节奏非常重要,它与音调、韵律等构成了古诗词语言的音乐性因 素。郭沫若曾说过“: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因此,诵读时要求节 奏鲜明、音调和谐。通过诵读,在听觉上给学生带来愉悦的美感,让 学生深受古诗词韵律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和热情。此外,“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就能读好的,需要在不断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层次,这就要求在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 朗读,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做到熟读成诵。 2 理解 品味意境美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解诗意,品味诗词的意境美。不能 停留在仅以诵读为手段使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要循序渐进,使 学生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这就有必要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能 力,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灵动的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 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现古 诗词描绘的优美画面或情景,通过对画面或情景的艺术再现,成功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如在学习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时,可 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描写,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描画出一幅竹 映桃花、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的春意盎然的图画,表现出 大自然的生动气韵和作者对美好春天及生命律动的愉悦。又如在 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时,可引导学生把诗中所描绘的实景和 虚景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出来,从而把学生带入一个壮丽辽阔的 意境,充分感受诗人的博*襟和豪迈进取的精神。再如在教学 《石壕吏》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呼”、啼”“、怒”“、苦”等词, 采用舞台形式对“夜捉人”和“妇前致词”等情景的再现,学生如身 临其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诗人爱憎感情潜 移默化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不管是写景类、抒情类还是叙事类,均可通 过这样的方法,运用想象和联想,对古诗词中的画面或情景进行描 摹再现,让学生充分品味到古诗词的意境美。 当然,对古诗词描摹的画面或情景的再现过程,既需要学生 “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 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 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使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 流了美。 3 探究 体验情感美 “诗言志”,诗词饱和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因此,引 导学生进行探究,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古诗词教学的又 一重要目标。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关键,具 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时,可指名学生 朗读,然后请大家评评是否读出了感情,可否用原文的一个字来解 释呢?明确“别”字后,教师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 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我们来一起品味。” 又如在教学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可问“:塞下风景‘异’在哪 里?你长期置身于这样萧杀、荒凉的边地会想些什么呢?”一个问题 把学生引入词描绘的情景,尽情体验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对没有 明显诗眼的诗词,可抓住诗中的名句或有特点的诗句进行提问探 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或情景,成功地把学生引入诗情诗 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加 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审美的乐趣。 4 拓展 感悟生活美 语文教学如果割裂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会干巴无味,失去 应有的情趣。古诗词语言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饱和感情,简洁凝 练,很多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把这 些语言、句式特点,把它们与师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 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 会学习,不断开发和拓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生 活中的各种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的双边活动贴近生活,深入生 活。如在学习了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望岳》后,可利用适当的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登山实践活动,进一步感受诗人登上泰山俯瞰群山的 气概,理解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可根据对古诗词 中对偶句的理解,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对联,让学生动手动脑,仿写对 偶句,可从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入手,然后设置情景让学生试写 全联。这样的拓展,贴近学生生活,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培 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知识,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 养,提升了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古诗词的 教学与师生日常生活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生活 的和谐和美好。 总之,要使学生能翱翔于古诗词之海洋,融会贯通,教师对教法 的探索以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重要。唯有不断思考、实践、创 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高效出色 地搞好语文教学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