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房价’的经济学原理(请从供求与需给的角度回答)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4 22:3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14:29
由于现在房市占用并消耗的资金过多,长此以往,不仅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也对其他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
现在国内经济形势为:
1、经济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这是因为内需不足,主要是指居民消费品的消费不足),而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恢复缓慢,从而造成,产能过剩(粮食除外),消费不足(包括内需和外需),经济运转效率呈下降趋势;
2、投资热(包括:民间投资和国家投资),各种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市化和房地产项目)纷纷上马,投资热这把双刃剑,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抬高了大宗商品价格,带动了物价的上涨,最终反映为居民消费总额的下降(尽管节假日较高,全年销售金额也有所上升,但出货总量却在下降)。
因此,只有平衡供求,才能提高经济运转效率。而面对“产能过剩,消费不足”,平衡供求肯定不能通过降低产能来实现,只能增加消费才能即平衡供求又提高经济运转效率,而增加消费的关键则是增加民居消费。
经济由各行各业共同创造、共同发展,尽管房地产产业链很长,但光靠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是不行的,房地产长时间占用并消耗过多的资金,不仅会造成老百姓在其他方面节衣缩食,生活水平下降,而且还会挤占其他行业的利润空间和发展空间,造成经济运转的低效率。因此,不抑制房价,对整个国民经济是不利的。
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包括:财政*和货币*。
积极的财政*包括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差别化的税收*等。
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不能增加居民消费的。
稳健的货币*包括国债、银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近期现象标明,国债很难发挥作用。
而加息本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热和投资热问题,反而会增加资金占用率,这对整体经济是不利的。
所以,我认为国家会偏重于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因为这样既可不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不增加房市的资金占用率,又可立竿见影的减少流动性(也就是减少全社会的流动资金的总量),从而即能稳定房市,又能不对其他经济领域造成不利影响。当房地热出现降温时,大宗商品价格将会停止上涨并趋于稳定,而由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便有更多资金可进行居民消费,内需将会扩大,从而消化产能,并提高其他行业的利润,产品的“生产、消费、换代”效率将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效率将提高,从而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5 14:30
价格理论的基本依据是供需关系,讲的是在充分市场化的情形下成立,在我国小型农贸市场可以认为只是根据供需关系来调整的,大城市的农贸市场都不是严格按照供需关系来的哈哈,你懂得。
但是中国现阶段的房价不能单纯从供需关系来讲,供需关系只是一个基本要素。其他因素包括社会货币供应量、土地供应量、开发商资金充足率、地方*财政情况、居民的通货膨胀预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