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8
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营建北京宫殿。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朱棣迁都北京时,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扩展资料
朱棣政绩:
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
*上,继续实行削藩*,加强*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
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
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8
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的。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
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9
朱棣。
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朱棣迁都北京时,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永乐二十年(1422年)到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又三次率师出征漠北,但所获甚微。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营建北京宫殿。 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
扩展资料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上,继续实行削藩*,加强*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
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39
1421年永乐皇帝朱棣将明朝首都迁到北京。
从军事的角度看,南京偏于江左,距离和蒙元作战的北方前线太远,不利于朝廷部署和指挥,也不利于调动军队。而在都城迁往北京之前,朱棣也是五次亲征抗击蒙古。因此,在这种军事背景之下,出于抵御蒙元入侵的需要,朱棣有必要迁都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之说法也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朱元璋定都南京的理由相当之多,而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朱元璋的统治集团或者说开国功臣们,几乎都是淮西人。所以当朱元璋有定都开封、洛阳的想法时,由于许多开国功臣的势力皆在淮西,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这部分大臣就会纷纷进言劝阻。
但朱棣不同,朱棣的龙兴之地是北京,其部下也大多来自北方,他们不太习惯南京的气候,所以在朱棣即位之初,朱棣的许多旧部下就建议将大明都城迁至北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40
故宫是1406年开始建造,耗时十六年。不是1416年,你可能笔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