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6 17: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1:06
鲁鱼亥豕成语故事_成语“鲁鱼亥豕”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春秋时,有一次孔子的一名学生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听见有人琅琅念道:“晋国伐秦,三豕涉河。”子夏听了,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为什么晋国的军队征伐秦国,有三只猪渡过黄河呢?恐怕不是什么“三豕涉河”,而是“己亥涉河”吧?他到了晋国,一问,果然是“己亥涉河”。
原来,汉字中有许多字形相同的字,像“鲁”和“鱼”,“亥”和“豕”等,搞不好就要弄错。
后人用“鲁鱼亥豕”表示书籍在传抄、刊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鲁鱼亥豕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晋葛洪《抱朴子。遐览》:“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文字因字形相似常常出现讹误,如把“亥”字错当“豕”字,把“鲁”字错当“鱼”字。后因以“鲁鱼亥豕”表示书籍在传写、刊刻过程中的文字错误。
清。曹雪芹《红楼梦》一二〇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
并列 篆文“鲁”与“鱼”、“亥”与“豕”字形相近,古书传抄或刊印常易搞错。因以指文字在传抄或刻印中的错讹。语本《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者曰:‘晋师三豕过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似。’”又,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红楼梦》120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以及背谬矛盾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贬义。用于表示文字差错。→鲁鱼帝虎 乌焉鲁鱼 乌焉成马 三豕涉河 鲁鱼陶阴 别风淮雨。也作“亥豕鲁鱼”、“乌焉亥豕”。
【典源】《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近。’”《抱朴子·遐览》:“故谚曰: 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今译】 孔子的弟子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见读史记的人念:“晋师三豕渡河。”子夏纠正道:“不对,是己亥,因为己与三、豕与亥的形体相近,所以弄错了。”又古谚云: 书籍传抄多次,不注意便将“鱼”误写作“鲁”,将“虚”误写作“虎”。
【释义】 后以此典指传抄、刊刻中的文字错讹。
【典形】 辨鲁鱼、亥豕讹、己亥讹、鲁鱼、三豕、三豕渡河、豕鱼、鱼鲁、鱼鲁亥豕、鱼豕、正豕亥、三豕之疑、刊三豕、辨豕亥、鲁鱼舛。
【示例】
〔辨鲁鱼〕 唐·刘禹锡《秋萤引》:“槐市诸生夜对书,北窗分明辨鲁鱼。”
〔亥豕讹〕 清·钱谦益《南滁望滁阳王庙》:“故事亥豕讹,残书蠹鱼饱。”
〔己亥讹〕 清·黄鷟来《下龟山》:“丰碑尚纪庚辰绩,文学还疑己亥讹。”
〔鲁鱼〕 清·秋瑾《独坐》:“独坐凭窗自校雠,鲁鱼纵误倩谁谋。”
〔三豕〕 唐·骆宾王 《对策文三道》:“某谈谢二龙,识迷三豕。”
〔三豕渡河〕 清·丘逢甲《题崧甫弟遗像》:“三豕渡河岁云暮,送君韩江江上风帆张。”
〔豕鱼〕 清·王摅《雁字》:“飞错豕鱼还易辨,书成鸡鹜竟难分。”
〔鱼鲁〕 唐·元稹《错字判》:“苟殊鱼鲁相悬,宜恕甲由未远。”
〔鱼鲁亥豕〕 清·黄景仁《赠白下周幔亭》:“候虫时鸟偶嘈杂,鱼鲁亥豕纷��。”
〔鱼豕〕 明·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一朝得此复何用,惭注鱼豕笺虫虾。”
〔正豕亥〕 宋·曾巩《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自笑正豕亥,更微注虫
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