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兵机要决》全文?急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7 12:1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2
自人类社会开始闪动文明的光辉,战争就如一柄达摩科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其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了,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
在中华5000年的辉煌史上也饱受了这累累剑痕,《战国策?秦策》有云:“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逐鹿而擒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其间或有吊民伐罪的凛然正气,或有抗暴抑强壮志豪情,更有争夺权力的荼毒生灵。但无论那一种都必然伴随着攻城掠地,赤野千里;而攻城战也无疑是各种战争形式中最惨烈的一种。战国时燕将骑劫攻即墨不克乃尽掘齐人祖坟(1);秦之王贲伐魏以水灌大梁,一代名城毁于一旦(2);蒙古西征,兵锋所至有反抗者尽皆屠城。难怪兵圣孙子称其为“此攻之灾也”(3),而攻守双方所用战具则成为古人智慧的集中代表。
★ 金
弓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4)伟大导师恩格斯如是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唐代诗人这样讲。中国古代神话中更将发明弓箭的殊荣归于箭射九日的英雄——羿。《孙膑兵法》中有云:“羿作弓弩,以势象之”。但羿也不能专美于弓箭的发明,伏羲氏与之亦大有渊源,“伏羲作弦,挥作弓,夷牟作矣”。但实际上,弓箭真正的发明年代,比传说更为久远,大可上溯到上古的石器时代。1963年,在山西朔县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一枚用燧石加工的石镞,长2.8厘米,前锋锐利,器形周正。经放碳测定年代,距今28945年。由此可知,中国最早使用弓箭的年代至少距今3万年。
《吴越春秋》中有载“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就是弹弓,是更古老的抛射工具,发射石丸等弹丸,所以原始弓也十分简单。从《易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的记载可看出最处形态的弓无非是将一根木竹弯成弧形,销尖木竹既为箭。可以说简陋到极至,其射程与杀伤力更是不敢恭维,但毕竟使人类摆脱了身体机能的*成功运用一种机械力。
商周时期,弓箭的发展趋于成熟,作战的箭矢已主要是青铜镞,弓的样式也基本具备了后世弓的形制。到春秋战国,弓的制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据《考工记》(5)记载,制良弓需选用柘木为弓干,两端装饰牛角,分计六材(干,角,丝,筋,胶,漆)皆需精心选材配制。不同的工序也要求在不同的季节进行,制一良弓往往历时数年,《周礼?考工记》有云:“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凡取于之道七:柘为上,……”故古代士人多以得良弓宝剑为珍品。当然正因为良弓所获不易,多为成批制造,各项工作交替进行,主要是国家性行为。制弓还根据人的身长和体力分成上制,中制,下制三类,弓长主要以六尺六,六尺三,六尺(一尺合23厘米)为多。西汉以后,穿透力更强的铁镞逐步代替了铜镞,弓的制作也愈加精美,但形制,质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火器发明后,因其射速慢,天气影响大,轻便的弓箭还有相当的生命力。以明代戚继光的军队装备为例,步军中弓手占十分之一,马军中仍占二分之一强。(6)至于满清更是以骑射作为夺取天下的利器,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弓箭才走出了中*队的序列。
在长达数千载的装备史上,弓箭赢得了无上的荣光,春秋战国时位列兵器之首,“射”技也是公卿大夫必备的“六艺”之一,齐桓晋文称霸,周天子赐予彤弓彤矢以示其代天伐罪之权。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辕门射戟之吕奉先具是一段佳话。即便是羽扇伦巾的周公谨也用十日造箭之法来谋害诸葛亮。
弩
公元前121年,李广率部抗击匈奴,为十倍之敌包围。其亲操一种称“大黄”的强弩,箭无虚发,远距离射杀匈奴将领,扭转了战局。(7)弩脱胎于弓,实则是一种装了弩机的弓,相传发明于黄帝时代,亦有传说是战国楚琴氏所创。但据文字信史考据,凡记三皇五帝的史籍如《史记?五帝本纪》,《汉书?律历志》,《古书尚书?序》,《博物志》多有关于弓的记载但无弩的记叙;而战国时的《孙膑兵法》,《墨子?备城门》等不仅弓弩皆有载,而且弩已是普遍装备的制式装备。鉴于中国人习惯将弓弩并说,可认为弩的产生要晚于黄帝而早于楚琴,应该是商周青铜器时代的伟大发明。
弩的优势有二,其一:装有弩机,拉弓,瞄准,发射的操作步骤分解进行,瞄准时间充裕,命中率高,简单易学,“朝学而暮成”;其二:张弦不单靠臂力,也可以脚踏腰引,大型的弩还安上绞车,几十人合力,射程远威力大,相较而言,弓只能用臂力,使用一支数石的硬弓可是一项体力活。当然利弊相成,弩分步发射速度较慢且不利于骑兵使用,试想,在奔驰的骏马上完成“上弩”,“进弩”,“发弩”的全过程,射手非得是国家级体操运动员不可!所以弩被主要应用于防守。
弩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构成,其关键部件是弩机,在湖南长沙战国墓葬出土的铜弩机,构造非常精巧。它外置机匣(古代称郭),匣内有挂弦的钩(古代称牙),其后有照门(古称规)照门上有刻度以取远近,机匣下有扳机(古称悬刀)。与现代的击发装置有完全相同的原理。古人称;“千斤之弩,挂于一寸之牙,发于半指之力,其妙无以加也!”
战国时期,军队中就已经大量装备了弩,当时军中的司马官,就是主管六弓四弩的人。其时,以韩国制弩颇为有名,有“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劲弩,可射600步开外,所射坚甲莫不破,威力惊人。公元前343年的马陵之战,齐军按孙膑之计,诱魏军进入包围,“万弩齐发”大败魏军。(8)战国后期出现了“蹶张弩”,即靠脚踏足蹬拉弦,这样可用全身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杀伤力和对射手的臂力要求。
西汉以后,军中专设弩兵,称“材官”多选身强体壮者充任。汉代弩的重要发展是在末端加上了把手,类似现代的*柄,使发射更舒服,也算一种人性化的设计。此外,汉代的弩实现了标准化,以石(dan)为单位,以弩的拉力分为1——10石弩,1石约合30.2公斤力(另说47公斤力)普通弩多为3——6石。根据汉简所记推算,3石弩射程约为189米,四石弩约为252米。在当时世界是非常有力的武器了。汉简中还发现了校验弩力的记录,可见当时对弩的检查十分仔细规范。汉代与匈奴进行了长期战争,如上文提及的李广飞弩破敌,汉军武器占优的关键在于强弩。
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改进了连弩,史称“诸葛弩”,连弩在战国时即已发明,但其构造情况现已不得而知,所以“诸葛弩”就成为连弩的代表。“诸葛弩”在一个弩槽中放十支箭,装有活动扳手和可以在弩臂上滑动的箭槽。使用时先将扳手向前推,箭槽向前滑动,弓弦沿槽下部的弦道后移,移至末端,就落到坎缺之内,弓弦从而被钩住,再将扳手向后拉,弩弓随之张开,弓弦自坎缺%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2
自人类社会开始闪动文明的光辉,战争就如一柄达摩科利斯之剑始终高悬其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了,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
在中华5000年的辉煌史上也饱受了这累累剑痕,《战国策?秦策》有云:“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逐鹿而擒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其间或有吊民伐罪的凛然正气,或有抗暴抑强壮志豪情,更有争夺权力的荼毒生灵。但无论那一种都必然伴随着攻城掠地,赤野千里;而攻城战也无疑是各种战争形式中最惨烈的一种。战国时燕将骑劫攻即墨不克乃尽掘齐人祖坟(1);秦之王贲伐魏以水灌大梁,一代名城毁于一旦(2);蒙古西征,兵锋所至有反抗者尽皆屠城。难怪兵圣孙子称其为“此攻之灾也”(3),而攻守双方所用战具则成为古人智慧的集中代表。
★ 金
弓
“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4)伟大导师恩格斯如是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唐代诗人这样讲。中国古代神话中更将发明弓箭的殊荣归于箭射九日的英雄——羿。《孙膑兵法》中有云:“羿作弓弩,以势象之”。但羿也不能专美于弓箭的发明,伏羲氏与之亦大有渊源,“伏羲作弦,挥作弓,夷牟作矣”。但实际上,弓箭真正的发明年代,比传说更为久远,大可上溯到上古的石器时代。1963年,在山西朔县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一枚用燧石加工的石镞,长2.8厘米,前锋锐利,器形周正。经放碳测定年代,距今28945年。由此可知,中国最早使用弓箭的年代至少距今3万年。
《吴越春秋》中有载“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就是弹弓,是更古老的抛射工具,发射石丸等弹丸,所以原始弓也十分简单。从《易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的记载可看出最处形态的弓无非是将一根木竹弯成弧形,销尖木竹既为箭。可以说简陋到极至,其射程与杀伤力更是不敢恭维,但毕竟使人类摆脱了身体机能的*成功运用一种机械力。
商周时期,弓箭的发展趋于成熟,作战的箭矢已主要是青铜镞,弓的样式也基本具备了后世弓的形制。到春秋战国,弓的制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据《考工记》(5)记载,制良弓需选用柘木为弓干,两端装饰牛角,分计六材(干,角,丝,筋,胶,漆)皆需精心选材配制。不同的工序也要求在不同的季节进行,制一良弓往往历时数年,《周礼?考工记》有云:“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者,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凡取于之道七:柘为上,……”故古代士人多以得良弓宝剑为珍品。当然正因为良弓所获不易,多为成批制造,各项工作交替进行,主要是国家性行为。制弓还根据人的身长和体力分成上制,中制,下制三类,弓长主要以六尺六,六尺三,六尺(一尺合23厘米)为多。西汉以后,穿透力更强的铁镞逐步代替了铜镞,弓的制作也愈加精美,但形制,质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火器发明后,因其射速慢,天气影响大,轻便的弓箭还有相当的生命力。以明代戚继光的军队装备为例,步军中弓手占十分之一,马军中仍占二分之一强。(6)至于满清更是以骑射作为夺取天下的利器,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弓箭才走出了中*队的序列。
在长达数千载的装备史上,弓箭赢得了无上的荣光,春秋战国时位列兵器之首,“射”技也是公卿大夫必备的“六艺”之一,齐桓晋文称霸,周天子赐予彤弓彤矢以示其代天伐罪之权。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辕门射戟之吕奉先具是一段佳话。即便是羽扇伦巾的周公谨也用十日造箭之法来谋害诸葛亮。
弩
公元前121年,李广率部抗击匈奴,为十倍之敌包围。其亲操一种称“大黄”的强弩,箭无虚发,远距离射杀匈奴将领,扭转了战局。(7)弩脱胎于弓,实则是一种装了弩机的弓,相传发明于黄帝时代,亦有传说是战国楚琴氏所创。但据文字信史考据,凡记三皇五帝的史籍如《史记?五帝本纪》,《汉书?律历志》,《古书尚书?序》,《博物志》多有关于弓的记载但无弩的记叙;而战国时的《孙膑兵法》,《墨子?备城门》等不仅弓弩皆有载,而且弩已是普遍装备的制式装备。鉴于中国人习惯将弓弩并说,可认为弩的产生要晚于黄帝而早于楚琴,应该是商周青铜器时代的伟大发明。
弩的优势有二,其一:装有弩机,拉弓,瞄准,发射的操作步骤分解进行,瞄准时间充裕,命中率高,简单易学,“朝学而暮成”;其二:张弦不单靠臂力,也可以脚踏腰引,大型的弩还安上绞车,几十人合力,射程远威力大,相较而言,弓只能用臂力,使用一支数石的硬弓可是一项体力活。当然利弊相成,弩分步发射速度较慢且不利于骑兵使用,试想,在奔驰的骏马上完成“上弩”,“进弩”,“发弩”的全过程,射手非得是国家级体操运动员不可!所以弩被主要应用于防守。
弩由弩弓,弩臂,弩机三部分构成,其关键部件是弩机,在湖南长沙战国墓葬出土的铜弩机,构造非常精巧。它外置机匣(古代称郭),匣内有挂弦的钩(古代称牙),其后有照门(古称规)照门上有刻度以取远近,机匣下有扳机(古称悬刀)。与现代的击发装置有完全相同的原理。古人称;“千斤之弩,挂于一寸之牙,发于半指之力,其妙无以加也!”
战国时期,军队中就已经大量装备了弩,当时军中的司马官,就是主管六弓四弩的人。其时,以韩国制弩颇为有名,有“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劲弩,可射600步开外,所射坚甲莫不破,威力惊人。公元前343年的马陵之战,齐军按孙膑之计,诱魏军进入包围,“万弩齐发”大败魏军。(8)战国后期出现了“蹶张弩”,即靠脚踏足蹬拉弦,这样可用全身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杀伤力和对射手的臂力要求。
西汉以后,军中专设弩兵,称“材官”多选身强体壮者充任。汉代弩的重要发展是在末端加上了把手,类似现代的*柄,使发射更舒服,也算一种人性化的设计。此外,汉代的弩实现了标准化,以石(dan)为单位,以弩的拉力分为1——10石弩,1石约合30.2公斤力(另说47公斤力)普通弩多为3——6石。根据汉简所记推算,3石弩射程约为189米,四石弩约为252米。在当时世界是非常有力的武器了。汉简中还发现了校验弩力的记录,可见当时对弩的检查十分仔细规范。汉代与匈奴进行了长期战争,如上文提及的李广飞弩破敌,汉军武器占优的关键在于强弩。
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改进了连弩,史称“诸葛弩”,连弩在战国时即已发明,但其构造情况现已不得而知,所以“诸葛弩”就成为连弩的代表。“诸葛弩”在一个弩槽中放十支箭,装有活动扳手和可以在弩臂上滑动的箭槽。使用时先将扳手向前推,箭槽向前滑动,弓弦沿槽下部的弦道后移,移至末端,就落到坎缺之内,弓弦从而被钩住,再将扳手向后拉,弩弓随之张开,弓弦自坎缺%D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3
只知道《兵机要诀》是明代徐光启所著,尚未见到电子版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3
我——————————————————————没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4
徐光启坟墓的上海天主教中心有这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3
只知道《兵机要诀》是明代徐光启所著,尚未见到电子版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3
我——————————————————————没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4:54
徐光启坟墓的上海天主教中心有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