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8 07: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2:07
这几年由于我园教师短缺,招录了一批代课教师,让我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我不断总结积累,现将活动设计步骤梳理如下:
一、活动目标的定位1.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确定活动目标时,应根据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和本班幼儿的特点,在客观判断幼儿观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标定位适度。例如:在幼小班《快乐的笔宝宝》活动中,幼儿对目标中提出的画点、线都感觉特别简单。所以老师们将目标定位在画简单的几何图形上。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多数孩子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并将原有知识得到提升。
2.明确目标的价值取向活动的灵魂就是其价值所在。活动如果没有价值,就失去了灵魂,整个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在《绿化小区》活动中,教师定位的目标是1.运用从上往下的方法表现不断重叠的关系,在讨论布局中感受画面的平衡性。2.分享同伴的经验,积累一些树的特征,感受树与生活的关系。从这两条目标看不仅仅体现了提升技能方面的价值,而且蕴含了绿化与人类生活有着重要联系的道理。从活动的结果看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画面重叠的画法,而且在画法的过程中懂得了绿化的重要性。
二、活动材料的准备1.活动材料应具有精致性。
活动材料准备的合适与否,关键不在于准备材料有多么精美。多么的丰富而在于准备的材料是否具有含金量。恰到好处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之中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快乐的小刺猬》中,老师只是提供了一个半圆形,仅仅一个半圆却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思考力。
2.活动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在进行一个活动前,首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特别是偏于计算和美术方面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本班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例如:我园教师在今年4月份听课活动时准备幼小班《小画笔》一活动中考虑到班级内幼儿能力差异较大,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直接投放简笔画仿照绘画。而能力强的孩子根据儿歌的词就会动脑把图画画出来。再如:给《春天》涂色环节,考虑到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水平不同。老师们投放蜡笔和油画棒。在活动过程中,手部肌肉发展较好的幼儿可以选择蜡笔涂色,而容易疲劳的幼儿可选择操作方便省力的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的把握1.活动导入的趣味性。
活动的开始导入环节,就如同一场戏的开场白,能不能引人入胜要看场白是否精彩而开场白的作用,就是不宜过长,否则就会导致本末倒置。记得我刚教幼儿园时有一次在设计《我们离不开祖国》时,虽然幼儿挺入迷,但用的时间长了,使得后面课程无法讲完,这样一来,导致活动头重脚轻,所以说导入部分,不但简单而且要有趣味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活动进展的层次性。
在进行一个活动时,其内容应是分层次进行的。如有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层次体现。
3.活动结束方式的多样性。
很多教师在讲课环节,都以作品展示并交流的方式开展例如:《桃花朵朵开》活动中,在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时都是老师帮助他们把作品贴好。然后两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桃花,其实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来粘贴桃树,如"我要将桃树种在上面,请小兔子来看我们的桃花"!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以桃树下的舞会结束。我想这样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2:07
这几年由于我园教师短缺,招录了一批代课教师,让我真正体会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我不断总结积累,现将活动设计步骤梳理如下:
一、活动目标的定位1.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
确定活动目标时,应根据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和本班幼儿的特点,在客观判断幼儿观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标定位适度。例如:在幼小班《快乐的笔宝宝》活动中,幼儿对目标中提出的画点、线都感觉特别简单。所以老师们将目标定位在画简单的几何图形上。通过活动可以看出多数孩子是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并将原有知识得到提升。
2.明确目标的价值取向活动的灵魂就是其价值所在。活动如果没有价值,就失去了灵魂,整个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在《绿化小区》活动中,教师定位的目标是1.运用从上往下的方法表现不断重叠的关系,在讨论布局中感受画面的平衡性。2.分享同伴的经验,积累一些树的特征,感受树与生活的关系。从这两条目标看不仅仅体现了提升技能方面的价值,而且蕴含了绿化与人类生活有着重要联系的道理。从活动的结果看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画面重叠的画法,而且在画法的过程中懂得了绿化的重要性。
二、活动材料的准备1.活动材料应具有精致性。
活动材料准备的合适与否,关键不在于准备材料有多么精美。多么的丰富而在于准备的材料是否具有含金量。恰到好处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之中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快乐的小刺猬》中,老师只是提供了一个半圆形,仅仅一个半圆却调动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思考力。
2.活动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在进行一个活动前,首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特别是偏于计算和美术方面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根据本班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准备不同层次的材料。例如:我园教师在今年4月份听课活动时准备幼小班《小画笔》一活动中考虑到班级内幼儿能力差异较大,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直接投放简笔画仿照绘画。而能力强的孩子根据儿歌的词就会动脑把图画画出来。再如:给《春天》涂色环节,考虑到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水平不同。老师们投放蜡笔和油画棒。在活动过程中,手部肌肉发展较好的幼儿可以选择蜡笔涂色,而容易疲劳的幼儿可选择操作方便省力的油画棒。
三、活动过程的把握1.活动导入的趣味性。
活动的开始导入环节,就如同一场戏的开场白,能不能引人入胜要看场白是否精彩而开场白的作用,就是不宜过长,否则就会导致本末倒置。记得我刚教幼儿园时有一次在设计《我们离不开祖国》时,虽然幼儿挺入迷,但用的时间长了,使得后面课程无法讲完,这样一来,导致活动头重脚轻,所以说导入部分,不但简单而且要有趣味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活动进展的层次性。
在进行一个活动时,其内容应是分层次进行的。如有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层次体现。
3.活动结束方式的多样性。
很多教师在讲课环节,都以作品展示并交流的方式开展例如:《桃花朵朵开》活动中,在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时都是老师帮助他们把作品贴好。然后两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桃花,其实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来粘贴桃树,如"我要将桃树种在上面,请小兔子来看我们的桃花"!让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然后以桃树下的舞会结束。我想这样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