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7:18
《药》说的是两个家庭———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华”“夏”代表中国整个民族了。华家出了一个病人,夏家则出了一个*者。华家的病需要人血馒头,而夏瑜的血则通过刽子手最终变成了人血馒头。华家的人吃了,吃了也没用,于是,华家和夏家的人一起走进了坟墓。
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者。他家境贫寒,以致使贪婪的牢头从他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他对资产阶级民主*有明确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仍坚持宣传*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对*矢志不渝,毫不动摇;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不畏惧,不退缩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终于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表现出*者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鲁迅先生热情地赞扬了夏瑜为*而献身的精神,但同时也形象地指出了他的斗争的悲剧性。他的*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他的*行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赢得群众的同情。他讲*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挨牢头毒打,人们幸灾乐祸;他说阿义“可怜”,人们说他“疯了”;他被封建王朝杀害,人们“潮一般”地去看热闹;甚至他母亲对他的英勇献身,也不以为荣,反而感到“羞愧”。更可悲的是他为*所喷洒的热血,竟成了华老栓给儿子治病的“良药”。夏瑜的死是悲凉的、寂寞的,从他身上不难看出资产阶级民主*脱离群众的弱点。
但是夏瑜的牺牲,也并非毫无影响。第二年清明时节坟头出现的花环,正是对这“寂寞奔驰的猛士”的慰藉,说明*者仍在怀念着他,*的火种还没有——也不会被扑灭。它在黑暗中仍给人以希望。
夏瑜在作品中一直没有出场,作者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们的谈话,来描写他的行为、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