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课题中期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6:40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从《心理学》讲,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适应职业转换和知识更新频率加快的要求,一个人仅靠在学校学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它更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生物学科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主动的学习。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一课,开始上课之后,我将一周前培育的绿豆种子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然后向学生交代这些植物的来历。“一周前,我将一些绿豆种子种在我自制的相同的十个花盆中,为了保证每一个花盆中都有种子萌发,我在每一个花盆中放入两个种子,每天照顾它们,把它们放在有阳光、空气流通、温度 适宜的地方,每天浇适量的水。当种子破土而出之后,我把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仍然适量的浇水,另一组则不浇水。你能推测出哪些幼苗是‘口渴’的吗?” 这时。学生一改往日的拘谨,纷纷举起了手。 我接着进行演示:“现在我要向这株‘口渴’的幼苗浇水,你能看到水到哪里去了吗?” 学生开始议论。 这样我就可以引导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推测。” 从描述一件事情到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倾听、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探究未知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在快乐的气氛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自我定向。帮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来自主的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
《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在生物教学中尤其突出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也是此次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之一。探究式学习给学生的学习与思维提供了新的挑战。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生物学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实验和实践活动。
例如,在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中,我布置学生先思考,提出问题:你们想探究哪种食物的能量?然后制订计划,小组讨论,再到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找出缺点并完善。最后进行探究并撰写报告。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完成,教师只做适当引导,从而锻炼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多次探究训练,学生对探究活动逐渐习惯,成为一贯性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习惯于观察周围的生物现象,善于去主动的探寻和发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情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
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新课程尤其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着热爱生命、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后,学生精心为家人设计了合理营养食谱,根据合理饮食的膳食宝塔,精心搭配,为家人献上自己的一分爱心。又如在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一节的教学中,一提到病毒,有的学生提到了美国的炭疽事件,我顺势在这里进行了相关知识的介绍,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的情感。后来,我和学生又谈到了英国的疯牛病的传播,我们认为: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其结果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生物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还有不少供学生课外自选的动手实践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注重启发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补充建议,引导学生不迷信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但是这个问题却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综合运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知识进行解释。学生们精辟的论断、广博的知识使我感到惊喜。
新课程为学生展现自己才华创造了机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出众的表现喝彩,学生们也从自已的成功获得快乐,激发了学习兴趣。课改后生物课堂的许多活动都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完成,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也让他们体验到课堂主人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途径。只要我们把握自主学习的原则,充分挖掘自主学习的内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物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便更进一步优化我们的育人方式,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