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福建农村有那么多豪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0 13: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2:12
如今房价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想买套房。有一座别墅,也许是许多人一生的梦想。
但在福建乡下,别墅似乎已成为民宅的一种标配,其数量之多令人怀疑世界上是否还有我这样的穷人。
1。
尽管在乡村里都有自建别墅,但相比而言,福建的别墅已经可以称为豪宅了。
福建乡下豪宅以豪气为主题,横跨两、三层,最常见的是那种二、三层的别墅,这里只属于小卖部的级别,豪宅的四层楼高,上不封顶,屋外并排着罗马柱,大门高耸的凯旋门,让人以为误入了*大院。
其建筑风格多仿照欧洲皇家兼具雅典学院特色,欧式红色穹顶回首佛罗伦萨,全大理石外立面俯视白金汉宫,让你仿佛置身于世界之窗。
有人选择更简约豪华,不雕梁画栋,只用面积说话。看起来像是市*大楼,很可能是某人的私人住宅。无意中经过的高档写字楼可能是某个老板的府邸。
一些大宅院可能还不止一座,也许一个家庭想成为邻居,在临近的地方建造多座大宅院,并用墙围起来,形成一个大宅院群,从进入大门到回房间大概要走十分钟。
这些豪宅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势,但是只要稍微往后退一点,就会感觉到它们与周围落后的基础设施和农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这类豪宅并非罕见,并非人人都有这类豪宅,但在莆田、福清、泉州等地,这类豪宅的密度已是稀少之数,在全国亦属罕见。
我找了一家别墅公司做定制设计,发现福建定单不仅数量居多,而且需求也往往规模最大,难怪有人说中国别墅看福建。
2。
为什麽福建有那么多别墅豪宅?
许多人认为这说明有很多人在福建。尽管福建的确有很多有钱人,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别墅多了。
普通民众都很富有,或者在现代都市买豪宅,或者隐居在风景优美的地方。但是福建人有钱的时候,很多会选择回老家盖房子。
原因之一是成本相对较低,一线城市一套房的价格可能还不够高。但是在老家却能盖一座大房子,而且还能自己设计。
但是,更重要的是,福建人对回家盖房子有着深深的执念。
在闽南文化中,有探大钱,起大厝之说,厝即房屋之意,大厝即大屋,大宅。
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家越大,就越能体现家族的兴旺、事业的成败。对这儿的人来说,赚钱后回家盖房子,是一种衣锦还乡、荣辱与共的表现。又是祖辈们遵守的默契。
要突出自己的成功,人自然要使自己的房子更有气派,也难免产生攀比心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大厦能压倒别人。因此,房子越来越豪宅,越来越高,越来越大。
其实有很多豪宅都是空置的,因为有些人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纪念和象征,而不是一个常住的家,也许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来住几天。对他们来说,这些豪宅才是真面子工程,外装修气派才是最重要的,实用主义反而不那么重要。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豪宅像烂尾楼一样矗立,外表气派,内部却毫无生气。
3。
在福建,人们有回家建造大厦的传统。
闽南文化具有敢拼会赢的精神,明清时期有不少福建人出海经商,到南洋甚至更远的地方去闯荡,其中有一部份在当地成为富商,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是,这些人有钱以后,就不约而同地回到中国,回到家乡,修祠堂,建大厝。这在他们眼里就是衣锦还乡,光宗耀祖的事业。
可以想象,这些不差钱的人所建造的官邸,在当时是极为豪华的,规模也相当庞大。
封建等级有森严之分,民宅一般不能建得太豪华,有许多规矩和礼制加以约束。中原民居多用灰白灰三色,不能用红、黄象征皇权。而且如斗拱、歇山顶等建筑构造也一般只适用于高级官式建筑。
而在闽南、潮汕等地的民居,却会有意模仿宫廷式的建筑风格,又称宫廷起。
福建省南安蔡氏古民居,是清代建造的一组家族民居,共有16幢宅第,四百余间,总面积达一万六千余平方米。屋内到处都是精美的木雕,泥塑,砖雕和石雕。
蔡氏古民居
在这些地方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红砖的大量使用,明清时期红砖在中国很罕见,但在欧洲、南洋却被大量使用,归国的商人们将其带回家乡,作为自己事业的见证,同时让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一种皇家般的红色气氛。
光绪年间,新加坡华侨建筑家林路的故居林路大厝,同样使用了大量红砖,并设计了梁柱,采用西式钢筋水泥与中式木结构相结合,房屋采用传统歇山式屋顶,地面铺有进口花砖,整个建筑以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显得富丽堂皇。
也有些华侨回国后,抛弃了传统民居中的院落式布局,转而仿照西式别墅的形式,建造中西合璧的独栋洋房,在当地称为番仔楼。
在福建有许多番仔楼,老一辈的华侨宁可将木砖从海外运回中国,也愿意在自己的家乡建造大厦。
*初年菲律宾富商杨邦梭的族谱从14世到19世,分别命名为:国、家、邦、荣、祖、德,可见他深受光宗思想的影响。在事业成功后,他返回家乡福建石狮市永宁镇,建造了六也亭,供杨氏六家同时使用。设有170多个房间,可容纳200多个杨氏族人和100多个仆人。
在中国土地上建造的彩绘雕刻,大理石栏杆,这些异国豪宅,代表着屋主的思乡之情,以及他们在海外打拼时的辛酸与辛酸。
六家亭
许多侨胞回国后,不遗余力地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影响力,帮助建设家乡。当年的蔡氏古民居主人蔡老曾赴浙江、安徽等地赈灾,因捐赠数额巨大,还被皇帝封为二品资政大夫。
李功藏建有观山李氏民居,他在衣锦还乡后,花费巨资兴建福建第一条铁路漳厦铁路,并在泉州、厦门捐赠或创办中小学数十所。
观山李氏故居
今天福建乡下的欧式豪宅可以说是对番仔楼的现代再现,当年看着这些豪华番仔楼长大的福建人在成功后也想拥有自己的洋楼。这座宅邸不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力和地位,更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先的敬意。
对于故土,对于根,中国人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只要根还在,心还可以踏实。即便漂泊再远,事业再成功,对家的思念总是让游子们想回到出世之地再看看,即使死后又要回到故地。
这大概就是所谓落叶归根,丰城剑回根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