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浅析话剧《暗恋桃花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0 12: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16 19:09
在没看话剧《暗恋桃花源》之前,就已经久闻大名。知道这部话剧历久不衰,不仅有1992年由林青霞出演的电影版,还有延续到现在由各位新生代演员进行演出的新版本。我不太愿意在看之前先去搜这部话剧的评价赏析,觉得那样会先入为主,远不如自己的亲身观看体验来得真实自在,我的理解可能是比较肤浅的。
上午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不知道是不是剪辑版,包含了三部大戏,除了《暗恋》与《桃花源》之外,全场都在“脱线发疯”寻找“刘子骥”的假发女人也是自导自演了一出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这里说刘子骥听说了这个人间仙境的存在,也十分开心地去寻找,却没有什么结果,后来就病死了。病死了?那为什么要去找呢?只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刘子骥已经迷失在桃花源中,不愿回来了,仔细看这个假发女人的着装,十分前卫,T恤短裤风衣以及假发,与这两部戏所处的时代一点都不搭,可以说明她是21世纪的人,而刘子骥是晋代人,这个矛盾和反差也令我们深思,但我自我感觉故事还算完整。
在最后的弹幕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暗恋就像一场桃花源。”其实,暗恋是两个人的事情,若是悲剧,则没有好结果,比如《暗恋》里的男女主角;若是喜剧,仿佛也没有什么好结果,老陶在误闯入看似美好的“桃花源”后,回到更加破败的家中,看见自己的灵位正在被春花好好地供奉着,而袁老板和春花也已经有了他们的孩子,这时的老陶已经学会了宽恕和放下,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烂摊子,该他收拾的还是得他去收拾,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个悲剧。
一个悲剧,一个喜剧,交织在一起。喜剧的结局却是悲剧,无论曾经跌入了怎样美好的“桃花源”,最终回到现实还是躲不过这肮脏的人间。悲剧是抗战时期的“大时代”与和平解放时期的“小时代”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海与台北,四十余年的错过与重逢,再相见时只能说一句“这些年你有想过我么?”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经历了快半个世纪的暗恋,在故事的当初也是憧憬过想象中的“桃花源”的,但因为各种因素,“桃花源”破灭了,可“暗恋”持续至今。我回想起排戏遇到瓶颈时,导演埋头陷入极深的痛苦时的场景,这是绝大部分还原了他曾经的故事;我也回想起他怒骂《桃花源》的导演,说毁了他心中的陶渊明,毁了他心中的《桃花源记》,可这两部戏,本质上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爱情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是眼前人非心上人,是占有还是成全?是耿耿于怀还是“任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贯穿整部话剧的那个假发女人又何曾不是我们本身,在一出又一出的喜剧与悲剧中穿梭,她千辛万苦寻找“刘子骥”,在即将落幕时手中握着的不是“桃花源”的美丽的“桃花瓣”,而是象征着悲苦与冬天的银杏叶,她将叶子一一洒下,两部戏的演职人员都一一离开,没有一个人理解她,最终,空无一人的舞台上只留下了她自己。
或许,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记》中写的是逃避和向往,而《暗恋桃花源》中描述的就是悲喜交错的人生:“刘子骥”就是“留自己”。再绚烂的爱情,它的结局只能留下自己。
“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后来,我大哥说,不能再等了,再等我就老了。我先生人很好,他真的很好。”
“放轻松,放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