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高校精品课程专业建设财政支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0 05: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3:49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新理念的体现,是新时代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窗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精品课程也是汇集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推动教育机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实现教育革新的战略选择。在各高等学校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后,紧紧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从而培养了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整合了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并促进了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势
1.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
精品课程的筛选、申报、评审到公示、公开和使用,都要通过网络进行,最终必将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2.教师和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为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样板,并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好的课程内容、教案、课件以及各高校颇有分量的教学录像等都放到网上,使各个学校的广大学生可以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不同学校、学科的教师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推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
精品课程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广大师生欲从事精品课程的建设或使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就必须提高自身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国家、省、校*精品课程建设也对各级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将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专业建设结合力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校精品课程分布在不同专业,没有围绕精品专业建设来进行,造成精品课程建设与精品专业建设的结合力度不够。无论什么专业,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方案,最终都要体现在具体的 教学计划 上。而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体系,即专业的培养方案都要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来实现。
2.教师对精品课程的教学研究不够深入
目前的精品课程手段和工具是更新了,教学内涵仍然是陈旧的,致使不少精品课程的形式和内涵缺乏和谐与交融。现实的情况是一些精品课程很注重课程的外在形式,忽略了形式和内涵的和谐与交融。精品课程的内涵要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伴随精品课程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组织形式也应该不断更新。
3.精品课程建设缺乏合作与交流
不仅缺乏国内高校之间的校级合作,也缺乏国际化平台,具有国际水平的精品课程较少。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内的水平和状况,必须放眼世界,扩大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力争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精品课程。
四、对策
各教育行政部门及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精品课程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略。每个专业要深入研究培养方案,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和专业的核心知识、技能;再根据这些核心知识技能确定4~6门专业核心课程并按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长远规划,明确建设步骤和实施方案。
同时,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和精品课程科研工作,丰富精品课程的内涵,保证精品课程能够持续发展。首先,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使青年教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针对每个青年教师的实际,充分发挥其业务专长,使各种类型的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其次,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观摩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以拓展学术视野。在这个过程中,课程负责人要带领他们参加相关的教改项目和教学研究课题,引导他们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和参加教材建设,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
最后,要构建高校教育资源网络,加强各个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确保精品课程建设与素材资源建设协调一致,提升精品课程的整体水平。国家在鼓励教育资源建设的同时,应该着手解决好资源的管理和共享问题。针对目前教学资源网络和资源管理平台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互不兼容的状况,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应该组织力量进行整合,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把这些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规范化,向全国推广,逐步建成覆盖全国的教育资源网络。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