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5 23:52
共1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1:22
山东当地特色
潍坊风筝
山东的风筝以潍坊最为有名,潍坊建有风筝博物馆,里面收藏,陈列各种风筝1400件,还有1600平米的放飞大厅,风筝可以分为“硬翅”和“软翅”,“串类”,“立体类”等等,潍坊风筝受当地年画和民间装饰影响大,有很好的美感和收藏价值。
民间艺术“三绝”
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是一种扑灰起稿手绘年画,产地主要分布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早期的扑灰年画以水墨为主,从清代道光年间逐步发展为以色代墨,并趋向艳丽。
由于大笔纵横,自由挥洒,有抹的味道,艺人们称其为“抹画子”。内容大都表现喜庆,很适于民户节日张贴。“姑嫂闲话”、“踢毽子”、“万事如意”“富贵平安”、“八仙庆寿”、“牛郎织女”、“福寿双全”、“双童献寿”、“团扇美人”、“四季花屏”、“家堂”等都是扑灰年画的代表作品。
清代中期,作品就销往烟台、临沂、徐州、内蒙古、东北等地。现在,或其有独特的技法,粗犷的风格,已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成了研究收藏的珍品。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均有收藏。
《中国美术大全》中介绍了十多幅代表作品,*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等院校的师生,还将扑灰年画作为临摹研究的蓝本和教材。
泥塑
高密聂家庄一户穷苦艺人从捏锅子花开始;经过本庄艺人们世代相传,使其由粗到细,由简单造型到复杂结构的生产演变,发展成为现在的形色、声、动俱佳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品有“叫虎”、“摇猴”、“摇蝉、“叫鸡”、“座狮”、“泥娃娃”、“牧童”、“花姑”、“梁山伯与祝英台”、“刘海戏金蟾”、“八仙”等70个品种。
这些产品自进入市场以来,久销不衰,供不应求。聂家庄泥塑,粗犷豪放,构图完整,色彩艳丽,独具一格。因此,在参加省市举办的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中连连获奖,被收入《中国民间工艺大辞典》,曾到9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还被宋庆龄基金会收藏,并作为礼品赠给外国贵宾。
剪纸
高密民间剪纸,历史悠久,起源难考。从挖掘的民间剪纸作品考察,它在高密广为流传及普及的时间,不晚于扑灰年画兴起的时间。明代洪武初年,大批移民迁入高密,其中有不少的民间剪纸艺人,将不同风格的剪纸艺术带到高密,溶于一体,形成了高密民间剪纸艺术风格。
高密民间剪纸在艺术上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线条刚劲挺拔,有金石味;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粗犷中见清秀,稚拙中藏精巧。高密民间剪纸,在内容上取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
“窗花”、“鞋花”、“顶棚花”、“馍馍花”以信以人物、动物、花鸟、故事为题材的剪纸作品,都深受群众喜爱。改革开放以来,高密民间剪纸已走向世界,不仅成为出国人员的馈赠礼品,且多次出国展出,有20作品在全国剪纸大赛中获奖,还有3剪纸姑娘随团到日本、奥地利进行剪纸表演,被誉为“巾帼魔剪”。
杨家埠木版年画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于明代,至明末已臻于成熟,至清朝乾隆年间,进入鼎盛期,此时,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三大木版年画画市。
杨家埠村呈现出“画店百家,画种上千”,“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局面。随着时代的变迁,杨家埠木版年画几经衰亡。中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抢救这一民间艺术,重现昔日光辉,寒亭区成立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重新开始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已收集传统画版5000版年画资料集。同时,又开发创新了年画册页、年画挂历、贺年片等30年画产品,创新刻划年画新作5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召开,杨家埠木版年画正日益被世人所注目,必将对促进寒亭的对外开放发挥更大作用。
山东节日
曲阜孔子文化节
时间为每年的9月26日到10月10日,横跨了整个黄金周,所以喜爱历史文化的你可不要错过呀。简介:9月28日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自1989年起,孔子的故乡曲阜都会举办中国孔子国际文化节,在孔庙大成殿前举行祭孔乐舞,以纪念孔子对人类文化的杰出贡献,弘扬东方文化。
济南泉水文化周
每年9月,在泉城广场会有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暨焰火晚会和体验泉水文化等活动;大明湖有铁人三项对抗赛;在南部山区亦有“南山戏水节”等。
泰山东岳庙会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简介:源于唐代,以东岳大帝的诞辰(即三月二十八日)作为泰山庙会的主要内容,后来增加了民俗风情演出、泰山王母池蟠桃会、桃花旅游节、梨花旅游节、春季旅游联谊会、泰山封禅仪式表演、东岳庙燕青打擂表演等。
青岛樱花会
每年4月中旬~5月上旬,樱花盛开的季节里。青岛的樱花会始于上世纪30年代,有“东园花海”之称的中山公园樱花,是青岛十大胜景之一。
青岛国际啤酒节
8月中旬的第一个周六开幕,为期16天。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个节日。节日由开幕式、啤酒品饮、文艺晚会、艺术巡游、文体娱乐、饮酒大赛、旅游休闲、经贸展览、闭幕式等组成;举办地点设在青岛国际啤酒城。
蓬莱渔灯节
时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十四。届时渔民纷纷到蓬莱阁龙王宫送灯、进奉贡品,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后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山东国际滑雪节
每年11月底,12月初举行的中国山东国际滑雪节到09年已走过了11个年头。经过这11年的打造,滑雪节已经成为山东冬季旅游的名片,中国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的旗帜和代言,更成为龙江百姓的自豪和骄傲。滑雪节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开幕式更有盛大的花样滑雪表演等。
扩展资料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
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毗邻,南及东南分别与安徽、江苏两省相望;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为山东半岛,伸入黄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畿,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均临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邹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之乡,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名,占中国GDP总量的1/11。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参考资料:山东-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2:40
山东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大省,各种过年民俗多姿多彩,丰富诱人。民间有个说法,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年味渐渐的浓起来。
因地域区别等原因,表现于民俗上,山东也是各具特色。胶东半岛因为靠海,风俗与海有很大关系;南部多山,又历史文化深厚,较为传统;鲁西鲁北沿黄河,风俗受黄河文化影响较深。
中国的北方过年都吃饺子,山东也一样,只是吃法不同。胶东过年吃四顿饺子,小年吃第一顿,三十晚上第二顿,第三顿是正月初二,第四顿是正月十五。
在胶东,过年时家家都要蒸面鱼,蒸大馒头,胶东人叫饽饽。大饽饽做成各种造型,上面插有花,贴上红纸,福字。济南人过年习惯炸耦合、炸丸子、吃年糕等。
济南地区小年吃饺子。在大年夜,水饺要吃素馅的。一般是提前包好,快到零点时开始煮,零点一到水饺端上桌,大人们会招呼孩子去放鞭炮。素馅饺子是祈求一年肃肃静静。初一早晨就可以吃肉馅饺子了。初五也叫破五,这天要吃水饺。
这一风俗来源于汉朝,东方朔《占书》中记载;“岁后八日,一日鸡,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山东地区以初五为马。这天过后,商家就要开门营业了。
在山东,过年时还有贴年画、贴“福”字的风俗。其中,潍坊杨家埠、平度、高密、滨州、聊城东昌、鄄城都有带有自己地方特点的年画。而贴“福”字时,人们一般习惯把“福”字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了。
在过去,大多人家大门上贴的是门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的旁边。传说中最早的门神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兄弟。
唐代以后,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二人。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每晚总惊吓睡不着觉,只有秦琼、尉迟敬德守在门口才能睡着,于是请画师把他们的像画下来,贴在门上。门神像左右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山东过年时的娱乐活动也很多,有放鞭炮,踩高跷、芯子和闻名全国的大秧歌等。在济南,初七八后就有踩高跷的了,正月十五达到*。这天,人们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
山东的秧歌种类很多,特点鲜明。济南商河的秧歌以男性为主,粗犷奔放,穿插有跑旱船等;胶东的秧歌以女性为主,扭秧歌的人原地不动,手拿扇子,靠腰和扇子扭动,有九曲十八弯的美誉。
芯子流行于博山、周村、章丘一带,几个人抬着几个大杠子,杠子上竖一个支柱,人站在上面表演,表演者大多为小孩,他们或站或坐或悬空于这些支柱上,彩服则巧妙地将支柱遮掩起来,表演起来既精彩又惊险。
扩展资料: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
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邹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参考资料:人民网——过大年话山东民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4:14
商河县鼓子秧歌汇演
鼓子秧歌汇演是商河县重要的元宵传统文化活动,每年都有十几支参赛队伍参加汇演。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从村庄到城镇,到处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看到追随围观秧歌表演的人群。
活动由正月初七晚上祭祖拉开序幕,初八正式开始,十七晚落幕,前后十天,十四、十五、十六为*,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社会欢迎。
活动时间:正月初七至正月十六
活动地点:商河县
淄川区西关打铁花
正月十四,打铁花艺人搭建场地,制作熔炉,并于晚上进行试演;正月十五晚上进行打铁花表演。传承已久的民间绝技,独特的艺术手法,铁花带着不同的色彩在空中绽放开来,银珠飞溅,金丝飞驰,与背后幽深静谧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
作为一项精妙绝伦而又惊心动魄的民间绝技,“打铁花”曾使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的西关一度万人涌动、热闹非凡。
活动时间:正月十五
活动地点:淄川区
周村区周村芯子
“周村芯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是明清时期周村老艺人依靠发达的织机技术集体创造的,丰富宏伟壮观,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将会在周村上演。周村芯子是一个独有的艺术品种,由于表演和道具人物都简洁、明快、朴实,生活气息浓厚,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艺民俗活动。
活动时间:正月十四、元宵节
活动地点:周村古商城
潍坊杨家埠“年画之乡过大年”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春节期间,杨家埠村以民风民俗为主题、年画风筝为主导、游客参与为时尚的庆新春过大年活动如火如荼。
春节期间,游客可以详尽了解木版年画丰富的内涵及传统的刻板、印刷过程,可以尽情观赏驰名中外的潍坊风筝的描绘、扎制过程和如诗如画的放飞场面。还可以与农民一起印年画、扎风筝,游览古店铺一条街,体验明清时期杨家埠画店的繁荣景象。
活动时间: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
活动地点:杨家埠村
章丘市春节三德范扮玩
三德范村村民崇尚扮玩历史久远,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演绎精湛、气势宏大闻名遐迩,体裁广泛,有说学逗唱、杂耍武打、舞龙玩师、高跷抬杆等表演。每年正月初五过后村民便自动组织扮玩活动,群众在欣赏芯子、旱船等传统艺术同时,也看到了当地农民原生态的生活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时间:正月初五后
活动地点: 章丘文祖镇三德范村
德州德城区水兽旱船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的称号,京杭大运河通行境内,过去的漕运将南至江浙与北达京畿的文化连接起来。德州德城区“水兽旱船”巧妙的将《白蛇传》中水漫金山的故事以秧歌和旱船的形式表现出来,凸显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交融特点,且其表演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活动时间: 农历正月十五
活动地点: 德州市德城区
山东春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组织而成,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活动期间,表演者身着传统戏,在腰鼓、小铴锣、大小钗的打击乐中踩着高跷穿街而过。
高跷的队列在街头行进中,一般采用一字长蛇阵的单列,在繁华拥挤地段采用双人并列队形。在表演过程中不时有小旋风、花膀子、鹞子翻身、大劈叉等危险动作上演。由于踩高跷诙谐有趣、声情并茂,一向被山东人所喜爱。
活动时间: 农历正月十一
活动地点:山东境内
海阳大秧歌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并辐射至周边地区,素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队走村窜巷,拜乡新,“拉大场”,“摆阵势”,扭得个风风火火。
海阳秧歌除了扭摆出各种舞蹈姿势外,还可以边唱边舞,有带队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热闹。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活动时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活动地点:海阳
昌邑永安村“烧大牛”
“烧大牛”是昌邑市东永安村于每年正月十四隆重举行的仪式表演,活动以孙膑崇拜为旗号,主要包括如下程序:腊月初开始“扎大牛”,分散在各家进行;正月十三大牛扎制竣工,晚上举办本村文艺晚会;正月十四上午,举行“游大牛”、“祭大牛”、“摸大牛”和“烧大牛”等活动,是整个节会的*。
作为东永安村年节期间的一种悠久的仪式传统,“烧大牛”活动蕴含着多种村落知识,如传说、扎制技艺、艺术表演、信仰等,同时,这一节会活动也寄托着民众的真诚愿望,是年节时段人们除旧布新意义的彰显。
活动时间: 农历正月十四
活动地点:昌邑市东永安村
扩展资料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
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毗邻,南及东南分别与安徽、江苏两省相望;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为山东半岛,伸入黄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畿,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均临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邹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参考资料中国山东网——看,这才是山东传统民俗的正确打开方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6:06
民风民俗:
1、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
2、《沂蒙红崖》
国家一级作词、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副*曲波、著名作曲家臧云飞、赵小也、尹铁良等十几位作曲家,以“渊子崖保卫战”为核心题材创编排演了红色沂蒙爱国主义情景组歌《沂蒙红崖》,讴歌了沂蒙人民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礼赞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整部组歌追求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时代性的统一,彰显了高起点、高水准、可持续、经典化的品质追求。结构采用“康塔塔”式的声乐套曲形式,辅以情景还原等手段,由序曲《沂蒙摇篮曲·渊子娃》、第一乐章《崖上人家》、第二乐章《气壮山河》、第三乐章《沂蒙红崖》、尾声《红色*》五部分,共十六首曲目构成。
3、德平大秧歌
德平大秧歌是德平一带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用来庆祝重大节日和农业丰收的文娱形式。与其他各地的秧歌一样,“德平大秧歌”是农家人自娱自乐的方式,其布阵的方略,不断变化的队形,加上那不时出现的激昂与急速爆发的鼓点的节奏,使人们在繁力农事之余有了对淳朴情感的最好的表达方法。
在德平一带传有“丁家村的鼓子、王连州的伞,赫(读hei)家的秧歌扭得欢”之说,集中体现了“德平大秧歌”跑、舞、歌三种主要形式。“德平大秧歌”是鼓乐、歌舞、杂技三者结合的典型,参加表演人员一般需60余人,其中有1台大鼓,1台小鼓,2个乐队伴奏,4个伞头,12个鼓子,32—48个彩角,伞头、鼓手、彩角服装各具特色。
4、大弦子戏传统剧目《两架山》
该剧属大弦子戏独有的代表性剧目。讲述的是明正德年间,兵部侍郎郑奉被奸臣刘瑾陷害,降为福州知府。赴任途径两架山,被刘瑾义子陈昌推下山崖,陈昌冒名顶替前去赴任。
福州地方官贾屠亮看出了陈昌的破绽,待查明*后,贾屠亮设下计谋缉拿、处死陈昌,并不惧权势参奏刘瑾,为国除奸,为民除害。剧目充分体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体现了惩恶扬善、邪不压正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5、鲁西斗鸡
鲁西斗鸡,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头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
扩展资料:
山东旅游景点:
山东共有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曲阜、青岛、聊城、邹城、临淄、泰安、蓬莱、青州、烟台 )、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济南市章丘区官庄乡朱家峪村、荣成市宁津*事处东楮岛村)、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齐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山东段)、39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含撤销1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8:14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
现代戏曲剧30多种,可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等。 山东流行的梆子腔剧种,有豫剧、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山东济南被称为“面塑之都”,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
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现代面塑的发祥地就是山东,代表人物是董风歧,尤其擅长人物像。“面塑的最高极限就是微塑,董风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
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潍坊风筝主要有3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学斌馆长介绍,山东民俗中,泥塑、皮影、烙画、微雕和脸谱等山东民俗即使在全国也是叫得响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0:38
山东民俗文化由古至今,因移民、交通、外出谋职等原因,不断发生地域之间的交流,表现于民俗演变,形成了吸收与开放兼有的态势。
因移民而带来的民俗文化对山东民俗产生了深刻影响。明初推行"移民宽乡"的民垦*,从明洪武二年到永乐年间大批移民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德州、滨州、聊城、泰安、菏泽、济宁一带,其中一部分又先后由滨州一带东迁。这样,山西移民几乎遍布山东各地。山西民俗影响山东,如寒食节不生火做饭。
鲁西北数县居民(今聊城一带),许多是明代初年由直隶(今河北省)枣强县移民而来,他们居住的地方,年画、泥玩具等民间艺术品,至今与枣强风格相近。明初由四川移民到山东的多集中在莱州,因此,莱州风俗多有与东邻不相同,还有许多市地有移民至山东各地,民俗也各异。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时的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城镇,如山东地段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漕运影响,风俗与山东其它地区多有不同。这些城镇中大多都有一个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铺,街面上开设的茶馆,其铺面格局,卖茶、饮茶大致相同。济宁的玉堂酱园由苏州沿运河迁入,其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并且仍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外出谋职带来民俗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当数历史上的山东人下关东,或称"闯关东"。山东人下关东大致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携家移住东北家村和山区,带有逃荒性质,俗谓"被*无奈闯关东";一种是家在山东,但大半生在东北做生意,俗称"住地场"。他们将山东的风俗带去东北,又将东北的习俗携回山东。
长期的交流使两地的民俗文化有了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一些内容相同的民间故事,如秃尾巴老李和人参的故事等,在山东与东北同样广泛流传。山东风俗受东北影响以胶东最为突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3:20
商河县鼓子秧歌汇演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6:18
民风民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19:32
[编辑本段]【节日会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23:04
👿饭香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02:52
我想要你自己去看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06:56
崇洋媚外,尤其喜欢黑鬼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11:18
饮食小吃】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