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春节风俗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5 23:4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1:14
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过年,现土家族聚居的部分村寨,一直保留了这一习俗。“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虫的节日,要自念谚语,祈望庄稼免遭虫害,五谷丰登。
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认为祖先是最大的神,处处保佑子孙。普遍信奉“土王”,传说“土王”是土家族的祖先,每逢节日都要烧化钱纸,祭祀祖先和“土王”。土家族还信奉土地神,过年期间,凡是走亲访友经过土地庙时,都要烧香化纸,也还在不少土家族供奉“三王庙”的,庙内供有冉、杨、田三神位,祈祷三王神保佑人口平安、六畜兴旺。
背景:湘、鄂、川、黔边界上家族的一些地方,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
汉族以及一些有关民族过大年(简称“过年”,即春节)都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赶着过年,故称“过赶年”。土家族人为什么要过赶年呢?在湘、鄂、川、黔边界民间流行着四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永顺土司工彭翼南奉命出征,他率领士兵三千,提前一日过了年奔赴前线,大败倭寇,立了“东南战功第一”。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永顺县土家族人就定在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年,这种“过赶年”的习俗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的历史。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打败异族的*扰。缘于民族战争频繁,土家族民众常常不能安全过年。于是,本民族头领便施巧计,出奇制胜。头领让民众提前一天过年,尔后,率领将士猝然出击,敌人过年大吃酒肉,毫无戒备,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撤离。还有一种说法,土家族人祖先贫困,给财主当长工,穷得无法过年,不能合家团圆,只好提前一天“团年”。另外也有说,四川西阳、秀山一带的士家族人分别在农历三月三、四月十七过年,是因为明代万历年间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师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过年的时间也就不一样。
从以上四种不同的说法(传说)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不论是外国的侵略、异族的*扰或者地主的盘剥、掠夺,土家族人从来就是英勇无畏,同仇敌汽,并且足智多谋,以奇制胜,这是一个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过赶年”的晚上,寨上烧起冲天大火,调年旗高高飘扬,男男*围着旺火跳摆手舞,唱调年歌,舞“毛古斯”。这种“过赶年”的爽快朴野、红火亢奋,别有一番情调。
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气质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历史进程中曾经饱经患难、备受欺压,几度*举族(氏族或部族)迁徒却能泰然处之的史实分不开。因而,同其先辈楚民族(或巴人,“南蛮”)一样,养成了念祖、怀旧、齐心、尚武的强烈民族精神,这在上家族过“六月年”和“十月年”的风俗与传说里鲜明地体现出来。
民间传说中说,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带,因不堪忍受官府、财主的掠夺、欺压,避免被斩尽杀绝的灾难,他们约定在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准备,然后悄然离开,经过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达武海派点心合时令陵山区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有大树可盖吊脚楼,有清泉可酝“苞谷烧”(家制白酒),能够安居乐业,值得欢庆一番。于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众就决定先过一次年:宰牛,祀神,“摆手”,唱歌。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就叫“六月年”。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新垦的土地肥沃,五谷颗粒粗壮,六畜见风长膘,土家族人迎来了新的家园的第一个丰收的秋天。这样,他们又在农历十月初一再过一个“十月年”(这也与他们的祖先——楚人以十月为岁首的“十月年”自然有关)。家家蒸“苞谷烧”,寨寨杀大肥猪,人们纷纷串寨,登门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的祝愿。
在我国湘西、鄂西一带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兄弟民族,这就是土家族。
土家族约有五百七十万人(一九九零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为主要聚居区,其余分布在湖北省恩施地区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宣恩等县和四川石柱黔江、彭水等土家自治县。
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以来使用汉文。绝大多数土家人都通用汉语,部分人兼通苗语,仅永顺、龙山一些偏僻地区,只会讲土家话。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称汉族为“客家”。二千年以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那时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关于土家族的族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一说是古代由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一说是唐末至五代的初年(一九一零年前后),由彭咸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这些说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即大约自五代以后,湘鄂西地区土家族这一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逐渐形成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所居住的湘鄂西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四百至一千五百米之间,境内山岭重迭,岗峦密布,武陵山脉横贯期间,酉水、澧水、清江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山区森林密布,梯田满岗,种植水稻、玉米、薯类、麦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苎麻、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油桐、油茶是土家族地区多种经营中的主要项目,在土家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林木有松、杉、楠、柏等。此外,贵重的药材、水产与地下矿藏也很丰富,特产娃娃鱼是闻名中外的珍贵动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2:32
土家族有过“赶年”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过年,现土家族聚居的部分村寨,一直保留了这一习俗。“四月八”是土家族送毛虫的节日,要自念谚语,祈望庄稼免遭虫害,五谷丰登。
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认为祖先是最大的神,处处保佑子孙。普遍信奉“土王”,传说“土王”是土家族的祖先,每逢节日都要烧化钱纸,祭祀祖先和“土王”。土家族还信奉土地神,过年期间,凡是走亲访友经过土地庙时,都要烧香化纸,也还在不少土家族供奉“三王庙”的,庙内供有冉、杨、田三神位,祈祷三王神保佑人口平安、六畜兴旺。
背景:湘、鄂、川、黔边界上家族的一些地方,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
汉族以及一些有关民族过大年(简称“过年”,即春节)都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赶着过年,故称“过赶年”。土家族人为什么要过赶年呢?在湘、鄂、川、黔边界民间流行着四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说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传说明嘉靖年间倭寇(日本)入侵中国,永顺土司工彭翼南奉命出征,他率领士兵三千,提前一日过了年奔赴前线,大败倭寇,立了“东南战功第一”。为了纪念这次征战胜利,同时,也为表达广大民众对抗倭将士的深切怀念,永顺县土家族人就定在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年,这种“过赶年”的习俗已经持续了好几百年的历史。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打败异族的*扰。缘于民族战争频繁,土家族民众常常不能安全过年。于是,本民族头领便施巧计,出奇制胜。头领让民众提前一天过年,尔后,率领将士猝然出击,敌人过年大吃酒肉,毫无戒备,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仓皇撤离。还有一种说法,土家族人祖先贫困,给财主当长工,穷得无法过年,不能合家团圆,只好提前一天“团年”。另外也有说,四川西阳、秀山一带的士家族人分别在农历三月三、四月十七过年,是因为明代万历年间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师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过年的时间也就不一样。
从以上四种不同的说法(传说)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东西,那就是:不论是外国的侵略、异族的*扰或者地主的盘剥、掠夺,土家族人从来就是英勇无畏,同仇敌汽,并且足智多谋,以奇制胜,这是一个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过赶年”的晚上,寨上烧起冲天大火,调年旗高高飘扬,男男*围着旺火跳摆手舞,唱调年歌,舞“毛古斯”。这种“过赶年”的爽快朴野、红火亢奋,别有一番情调。
土家族人豪爽、痛快的民族气质的形成与发展,与其历史进程中曾经饱经患难、备受欺压,几度*举族(氏族或部族)迁徒却能泰然处之的史实分不开。因而,同其先辈楚民族(或巴人,“南蛮”)一样,养成了念祖、怀旧、齐心、尚武的强烈民族精神,这在上家族过“六月年”和“十月年”的风俗与传说里鲜明地体现出来。
民间传说中说,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带,因不堪忍受官府、财主的掠夺、欺压,避免被斩尽杀绝的灾难,他们约定在农历四月初八开始准备,然后悄然离开,经过洞庭湖,溯沉江而上,到达武海派点心合时令陵山区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有大树可盖吊脚楼,有清泉可酝“苞谷烧”(家制白酒),能够安居乐业,值得欢庆一番。于是,新落居的土家族民众就决定先过一次年:宰牛,祀神,“摆手”,唱歌。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就叫“六月年”。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新垦的土地肥沃,五谷颗粒粗壮,六畜见风长膘,土家族人迎来了新的家园的第一个丰收的秋天。这样,他们又在农历十月初一再过一个“十月年”(这也与他们的祖先——楚人以十月为岁首的“十月年”自然有关)。家家蒸“苞谷烧”,寨寨杀大肥猪,人们纷纷串寨,登门拜年,相互表达美好的祝愿。
在我国湘西、鄂西一带富饶美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兄弟民族,这就是土家族。
土家族约有五百七十万人(一九九零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为主要聚居区,其余分布在湖北省恩施地区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宣恩等县和四川石柱黔江、彭水等土家自治县。
土家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长期以来使用汉文。绝大多数土家人都通用汉语,部分人兼通苗语,仅永顺、龙山一些偏僻地区,只会讲土家话。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称汉族为“客家”。二千年以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那时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侮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关于土家族的族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一说是古代由贵州迁入湘西的乌蛮的一部;一说是唐末至五代的初年(一九一零年前后),由彭咸率领的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这些说法,都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断定。即大约自五代以后,湘鄂西地区土家族这一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开始逐渐形成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所居住的湘鄂西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四百至一千五百米之间,境内山岭重迭,岗峦密布,武陵山脉横贯期间,酉水、澧水、清江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山区森林密布,梯田满岗,种植水稻、玉米、薯类、麦类等;经济作物有甜菜、苎麻、棉花、油桐、油茶、茶叶等,其中油桐、油茶是土家族地区多种经营中的主要项目,在土家族人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济林木有松、杉、楠、柏等。此外,贵重的药材、水产与地下矿藏也很丰富,特产娃娃鱼是闻名中外的珍贵动物。
查看全部2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1、见面要互相问候,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2、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时也吃豆饭,即将绿豆、豌豆等与大米合煮成饭食用,粑粑和团馓也是土家族季节性的。 3、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染成红、绿色,晾干而成,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间过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重阳节打粑粑,女儿“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梁抛粑粑。 扩展资料: 土家族的节庆: 1、土家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的节日。土家族过年时年事活动持续时间久,内容丰富多彩。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作准备。过年之前置办年货、杀年猪、打粑粑、做团馓、杀年猪、推豆腐等。 2、牛王节,即农历四月八是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一般都是对牛的崇敬和感谢。这一天人们盛装来到牛王庙,供酒、肉、米把,并焚香祭祀牛王,同时放鞭炮、吹唢呐、跳摆手舞。摆筵席招待出嫁的姑娘和至亲好友。 3、大部分土家族称六月六为“晒龙袍”,相传这一天是土司王覃垕遇难之日,因此家家户户都要把新衣服、好衣服拿出来晒,以纪念土王,保子孙后代昌盛兴旺。有的地方则以六月六为“吃新节”,家家都用包谷煮酒行祭,杀牛敬神,还有一些地方在这天会杀两头猪,到神坛敬彭公爵主。 4、七月半即中元节,也称鬼节、亡人节,主要是祭祖。土家族人过七月半,和客家人不同,不是过七月十五,而是过七月十四,也有的姓氏或者地区过七月十三、十五均可。七月半是土家族较大的节日之一,这天在土家族地区路边随处可见烧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4:06
腊月二十四是土家人过“小年”的日子。也就是从这天起人们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称之“忙年”。“小年”,也有很多特定的风俗。传说这天是磨的生日,磨必须休息不能用。夜晚,还给灶上的司命老爷点一盏灯,既是对灶神的尊重,也能让灶神一年四季正常工作而不出差错。过小年也不能在井里挑水,否则惊动了青蛙井,它就会经常跑到水井来,水就不干净了。相传小年这天清晨,老鼠嫁姑娘,而且从中堂的梁树上经过,如果不采取措施,第二年老鼠就会翻天。因而孩子们天刚亮就起床,派一人守在堂屋梁树下,其余的人各自拖着一只破草鞋,从楼上到楼下,屋里屋外不停地喊道:“拖啊拖,一拖拖到老鼠窝,一年十二窝,窝窝都拖梭。”“小年”这天,距离娘家比较近的媳妇们会回到娘家短暂团聚,看望父母,称之为“辞年”。
也是从这天起,忙碌了一年的男人女人们“长工短工,二十四满工”,进入休假状态,于是穿上新衣服,背上背篓,到集市置办年货。
腊月二十五要打糍粑,它是土家人过年和拜年时必备的食物和礼品。
腊月二十六要做汤圆粉子,将糯米掺少量的粘米淘洗干净,用温水泡上半天,然后用碓反复冲,再用箩筛筛粉子,用箥箕将水分晒干,就可以做汤圆了。
腊月二十七就要打豆腐了。打豆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人们将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然后放在锅里煮,此时要放适量的石膏。豆腐的好坏全在这放石膏的时机和分量上,放得不好,这一锅豆腐就砸了。
腊月二十八“打扬尘”(即清洁大扫除)。到竹园里砍几根带枝叶的竹子,捆扎在一起,开始清扫房间里面的灰尘杂物,以便“除旧迎新”。
腊月二十九就基本准备妥当了,人们就开始为团年饭准备了。土家人以猪肉为主要肉食,过年自然少不了它。早在腊月初,人们就将年猪杀好,肉腌上盐,挂在火炉上,好。这样到了团年时就有腊肉可吃了。烧肉通常是男人们的事,将腊肉取下之后,放在柴火上将猪皮烧裂,可以使做出来的猪肉皮更加美味。过年的时候要烧一个猪头,一个“带尾巴的”猪“座登儿”,象征着一年有头有尾。当然不止烧这两块肉,还要烧猪蹄子等。
团年饭一般是中午和下午。菜上桌之后是不能立刻开席,菜放好后要举行“叫饭”仪式,即请亡人回家过年,表示土家人不忘祖。仪式通常由家中年长、辈分最高者主持,我家通常是爷爷叫饭。先将杯中斟满酒,再将筷子横放在碗边,由当家人喊某某回家团年,然后象征性地给碗中拈一点菜、添一点饭,等一会儿,将酒泼在地上,将饭倒回锅里,再在碗或杯中筛上茶后倒在地上。“叫饭”仪式结束后,就放鞭炮送亡人出门。鞭炮放完后,全家人方可上桌团年。吃菜也是有讲究的,小孩子是不准吃鸡爪的,据说吃了之后写字手会发抖,未婚男女不能吃猪蹄,吃了之后会找不到对象。除夕甑子饭是不能倒空的,意味着来年有饭吃。
下午吃了团年饭之后要“送亮”,也叫上坟。带上蜡烛香、纸钱到亡人坟前祭奠,点上蜡烛和香之后,磕三个响头,放一挂鞭炮,这样亡人也就过年了。“送亮”一般都只送四代以内的直亲,所有的亲戚要给新亡的人“拜新年”(到坟前祭拜)。
土家族人在除夕晚上是不睡觉的,要“守岁”。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摆龙门阵,我们称之为“摆场”,主角一般都是年长的老人,他们讲述他们年轻时的辉煌,奇异的经历和见闻。火炉中的火也有讲究,要放一根主柴,这是最大最粗的年猪柴,要一直烧到正月十五,“年猪柴”还要有一尺多长剩余,祈求来年喂大猪。除夕的火要烧得越旺越好,火势旺,来年的运势才旺。
除夕深夜,一家人到院子里“放天星”,将年前买回的烟花爆竹在院子里燃放,迎接新年的到来。放天星是最热闹的时候,所有人都将自家的烟花爆竹在这一刻燃放,比谁家的烟花冲得高,谁家的鞭炮放得响,还有人为此专门自制爆竹,响声如雷,震彻山谷。大约临近天亮的时候,大人们会抢在第一个到水井里面去舀一担水挑回来,意为“抢银水”,表示一年四季都会发财。
大年初一要拜年,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长辈,长辈给晚辈分别给“打发”,俗称“压岁钱”,故俗谚有“拜年拜年,粑粑上前”,“请坐、请坐,粑粑两个”和“大人爱种田,伢们爱过年”之说。“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一早上都到父母家拜年,拜完年之后才到丈人家去。正月初三清早挑银水,并要烧香祭天神。
土家人过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即元宵节,人们又叫过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将糯米蒸熟后,做成脸盆大小的薄饼,用刀划成小块蘸上白糖即可。其次是搭毛狗篷,搭毛狗篷就是堆上易燃易爆的柴草,到了傍晚天擦黑时点燃,一家人都去喊天吼地地赶,称之为“赶毛狗”。
正月十五又称“灯节”,放阳灯也是元宵节少不了的。一到元宵夜,往岭上一走,即会看到不时有阳灯从山凹的农家升起,随着风向,缓缓移动,伴随阳灯的渐多,乍一看去就像星星,给过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土家人正月份有很多的忌讳。大年初一是不能打孩子也不能吵架,不然新的一年中就会不顺利。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尤其忌说死。正月初一至初三,一般不会扫地,怕把财神扫走了。正月初一到初六这几天不动刀叉,怕招惹血光之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6 08:06
吃团年饭去给长辈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