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2:22
一、夏季养生原则
1.盛夏防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以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人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2.长夏防湿邪
当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易阴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的人,应及时调理好饮食,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可以少食多餐。夏季动辄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饮,反之,极易损伤脾胃,导致慢性脾胃疾病。
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黏滞,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地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在关节形成的风湿痹症往往反复发作。风湿症常见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的渗出物、湿热带下的分泌物,质黏而腥臭。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度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
3.保护体内阳气
(1)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2)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3)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爽,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居住环境上,切忌潮湿。
二、夏季应慎起居
夏季应坚持“晚睡早起中午休”。夏阳升得早,空气新鲜,起床后到室外活动利于健身;中午气温高,适当午睡可补充夜眠不足。健康来自于睡眠,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良好的睡眠能增强人体抗老防病能力。由于夏季蚊蝇*扰,且天气炎热不适,常使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因此,保证足够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环节。首先,每天应午睡1~2小时;其次,不能人睡太晚,以免打乱生物钟节律;第三,努力创造舒适、安静、和谐、使身心完全放松的入睡环境。
居室要经常通风、洒水,亦可辅以台扇、吊扇及空调器以调节温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湿度在60%上下。室内宜用日光灯,不用白炽灯照明。窗户宜悬挂淡绿色或浅蓝色窗帘,以增添阴凉幽静的感觉。有人测定,树木遮阳的墙壁表面,温度可低8℃左右,有藤蔓植物的阳台要低5℃左右,因此搞好住所绿化,其室内便会清新凉爽。
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老人家们常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其原因是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头(如椅、凳等)含水分较多,表面上看来是干的,经太阳一晒,它便会向外散发潮气,久坐其上,能诱发痔疮、关节炎等。如果空调温度开得过低,使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进出时人体难以适应;或者长时间让风扇直吹身体,使人体调节失衡而致病。故夏季不宜露宿,不能以地面、阳台为床,不能对扇、当窗而眠。
三、夏季的精神调养
重养神莫躁狂。有研究指出,有10%的人夏季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表现出情感障碍。古人说:“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因此,人夏后,首先要思绪平静、心气和畅、情志愉悦,不可以热为热、急躁激动,“心静自然凉”。在高温天气尽量少讲话,不做激烈体力活动和紧张的脑力思考,少在烈日下长时间地劳作和行走。医书指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
“冬季要藏”,“夏季要生”。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不正常的情志可损伤心的功能。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怎样使精神饱满呢?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有了奋斗目标,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并产生自觉的行动和积极的情感。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况,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这是应具备的涵养。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好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就会“无厌于日”。
四、夏日如何养心
一年四季都应养心,夏天尤其要注意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因为,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应重点养心。
1.做到“心静自然凉”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首先要让心静下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有几分道理。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所以,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静。
(1)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中医认为.“过喜伤心”,所以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
(2)夏天要多闭目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老人排除杂念。
(3)夏天要多静坐: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每天老年人应在树阴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去钓鱼、打太极拳。
(4)夏天要心慢: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5)夏天要多乘凉,少出汗: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老年人也不能闭汗,在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
夏天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2.既养“心阳”又养“心阴”
老年人在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和心阴。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表现为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并有出汗。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发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其应该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可用人参(2~3克)、西洋参(3~5克)泡水饮,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心阴虚则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造成部分心血虚的症状。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表现为五心(即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西洋参3克、麦冬3~5克、桂圆肉5~10个泡水喝,或吃冰糖大枣小米粥,或吃百合藕粉和银耳莲子羹。
3.夏天还要养心血
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大枣、阿胶或当归炖肉。
在夏天,老年人要睡眠充足,并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夏天老年人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没精打采,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碰到这样的情况,老人就应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
五、夏季养生贵在“清”
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夏天的特点是“热”,故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1.思想宜清静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则平和宁静,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正常生活,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2.饮食宜清淡
夏季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3.游乐宜清幽
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那习习的凉风会使你心静似水,神怡如梦,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4.居室宜清凉
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六、暑热期应注重养护肝
炎热酷暑,日照时间和紫外线强度都加大,不仅会引发中暑、肠炎等疾病,也容易使肝脏受损,因而黄疸、肝功能不好者特别多见。
夏季肝脏易受损的原因主要是肝脏负担过重。在持续高温的“大蒸笼”里,大量出汗引起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并消耗大量的生命能源。肝脏是人体的“生命塔”,人体的各种代谢和解毒、免疫功能都靠肝脏承担。
酷暑天气自然影响肝内血流、能源,最后损伤肝组织。再加上夏季昼长夜短,且夜生活又丰富,特别是年轻人经常熬夜,睡眠不足。这样就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导致抵抗力下降。一些人原来已经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于修复并加剧恶化。再者饮食不洁,也常导致病从口入。
夏天的食物容易腐烂、变质,滋生大量病毒和细菌。不卫生的食物不仅会刺激肠道,引起上吐下泻,还会加重肝脏对这些病毒和细菌的解毒负担。如果肝脏的功能不好,会引起病毒血症、菌毒血症。像甲肝、戊肝等疾病均通过消化道传染。那么,应该如何保护肝脏健康,安全度夏呢?这就要根据以上客观原因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1.防晒、保睡眠、安定情绪
白天要尽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出行要戴好防晒帽、伞和太阳镜;中午有可能的话,要午睡半小时到一小时,晚上要尽量减少夜生活,保证8小时睡眠;保持情绪的安定,不烦躁。
2.忌饮酒
夏天很多人喜欢喝啤酒,认为清凉解暑。但中医学认为,“酒为火热之食,损伤肝阴”。无论啤酒如何冰镇,夏天饮用都如同“火上浇油”,不少患者就是因为过度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直至肝硬化。
3.不宜在空调低温环境中久呆
空调房中不是自然风,空气污浊,易滋生病菌,损伤肝脏。因此,降温应适当。在空调环境中呆一段时间后要到户外活动,如打拳、散步,但不要大汗淋漓,消耗太多。
4.饮食保证
饮食要保证清洁卫生,注意碗筷的卫生,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物,并选择一些食疗防暑方式。如新鲜豆浆、蒜茸拌黄瓜、蒜茸粉条海带丝、冬瓜汤、清炒苦瓜、西瓜、雪梨、橙子等多汁水果,各种新鲜绿色蔬菜等。
七、夏季的运动保健
1.旅游
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夏季旅游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首先是二者的气温相对较低,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去山地旅游有不少好处,主要表现在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两方面。
山地阴离子聚集,空气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预防哮喘发作,还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此外,山上气温、气压较低,风速较大,太阳辐射,尤其紫外线含量充沛,有助于钙、磷代谢和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山区壮阔的自然景观,更令人心旷神怡。
2.游泳
夏季参加体育锻炼,最好的项目莫过于游泳了。骄阳似火,热风扑面,还是游泳最舒服,既锻炼了身体,又可去暑消夏。游泳对人们的好处很多。
首先,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820倍,人在水中呼吸要承受13千克重的压力。为了克服这种压力,呼吸肌必须用更大的力量进行吸气。呼吸肌的力量增强了,肺活动量就会增大,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其肺活量可达5000毫升,而一般人肺活量只有3500毫升。这样,经过锻炼后,能够充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对防治慢性气管炎,改善肺气肿有良效。
其次,游泳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水温比体温低,水的导热性是空气的26倍,人接触水时常常引起末梢血管收缩,继而发生适应性的扩张。这些因素,能大大增强心脏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
还有,游泳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指挥功能增强,工作后若到水中游泳片刻,不管是谁,皆会感到精神振奋,疲劳消失,周身轻快。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常参加游泳,可使脂肪类物质较好地代谢,避免脂肪在大网膜和皮下堆积形成肥胖病。
以上说明,游泳的确好处很多,但它也不是任何人皆可参加的运动,当你下水之前,务必作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若内脏有严重疾患,女性在月经期、上节育环、结扎输卵管、人工流产、分娩以后,以及患有某些皮肤病和其他传染性疾患(体癣、足癣、严重沙眼、霉菌性*炎、滴虫性*炎)的人,一般是不能参加游泳的。此外,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一部分耳聋的人内耳连带有病,也不能游泳。若上述情况皆无,医生表示同意,则可参加游泳锻炼。
此外,游泳应在饭后一小时进行,因为饱食时的胃部受水的压力作用,易引起疼痛与呕吐;游泳前还必须充分作好准备活动,以避免发生抽筋和感冒;在下水时,不要猛一下跳进水里,应先在水浅的地方用水洗洗脸、洗洗上肢、搓搓胸腹,使身体充分适应时,再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游泳后,若水在耳朵里不出来,可采用侧头低耳跳跃法;游泳后还必须用清洁的水彻底冲洗一下身体,将不洁的水冲去。为了预防眼病,最好滴一些眼药水。
八、夏季的防病保健
夏季气温高,蚊蝇昆虫及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人体此时消耗也较大,抵抗力下降,较易患病。“病已成而后药之”,那就为时已晚,所以夏病应重在预防。
1.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资料显示,每年进人5月份后,中风、冠心病的住院率增加,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耗损多,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栓、栓塞、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几率增加;加之疲劳、情绪不稳、生物钟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引起血压升高、心脑细胞缺血缺氧等而使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和复发。
2.防治胃肠道疾患
因胃酸被大量饮水冲淡、胃酸减少,对病菌杀灭能力减弱,常会发生急性胃肠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
3.防治伤风
不要忽略了感冒。夏日感冒,称之为“热伤风”。此种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易转化其他病。夏日伤风往往夹有暑、湿,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咳嗽黄痰、口干舌燥等热伤风症状,多由出入温差过大的空调房间、吹着电扇入睡、冒雨着凉、大汗淋漓急用凉水冲洗引起,也可由盛夏劳倦等元气亏损而风热之邪趁虚而入所致。夏季感冒也分多种类型:风寒感冒,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此时应立即服感冒清热冲剂2袋,一定热服,或喝葱白姜片红糖水,每2~3小时再饮一次,大多症状会明显缓解。若体温迅速升高,伴恶寒、咽喉不适等,多为风热感冒,早期可以服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维C银翘片等。若发热伴恶心或呕吐、腹部不适、腹泻等,多为暑湿感冒,类似西医胃肠型感冒,此时应及时服用藿香正气胶囊或水,初次可以加大剂量,每日3~4次,同时控制饮食,煮些荷叶绿豆粥食用。
4.谨防疰(zhù)病
疰夏,又叫苦夏,是夏季常发生的一种病症。主要是有些人对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这时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心肺的功能降低,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体质虚弱、易患疰夏之人,在秋冬之季可服用一些补肺、健脾、益气之品。
5.中暑的防治
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在临床上,中暑由于产生原因不同,所患症状也差异很大,可分为下列几型:一是中暑高热,亦叫热射病。主要是体温不能发散引起,为中暑中最严重者;二是中暑衰竭,亦叫热衰竭。主要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三是中暑痉挛,亦叫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过热,大量出汗,体内过多地丢失盐分而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衰竭同时出现。上述类型,只要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感觉的话,就应暂停工作,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多喝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6.防皮肤病
如蚊虫叮咬、热痱、疖毒及凉席过敏症等,这些皮肤疾患常因瘙痒而用手抓挠,引起感染而痛苦不堪。
九、“冬病夏治”——夏季养生的法宝
“冬病夏治”可以说是我们祖国医学在夏季防病治病的一个传统项目,许多懂得养生之道的“老病号”每年都会牢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为自己的身体“加油”。但是,一提起“冬病夏治”,大多数的人只知道这个可以用来治疗“老慢支”、“哮喘”、“风湿病”等,而且只知道冬病夏治的方法是贴膏药并且会起泡。其实不然,“冬病夏治”只是一种通俗形象的说法,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可以在夏天的缓解期治疗。
那么到底“冬病夏治”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有些疾病会在冬天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天缓解呢,这主要跟人体和自然界的阴阳消长有关系。冬天气候寒冷,是阴盛阳衰;夏季烈日炎炎,是阳盛阴衰。人的体质也有阴阳的偏盛偏衰,有的人非常怕冷,特别是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穿得再多也无济于事,这是阳虚体质的典型表现。这些人利用夏季这个阳气最旺盛的有利时节补充阳气,温阳益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如此类以阳气衰弱为主的病证在中医学里称之为“阳虚证”,然而“阳虚证”的表现又有很多,包括的内容也很广泛,比如:心阳虚:可见心悸、心慌,胸闷,稍一劳动就气急,经常出汗,畏寒肢冷,心痛,面色胱白或晦黯。脾阳虚:可见腹部胀满,食欲下降,大便稀薄,饮食稍有不慎就泄泻,容易疲劳乏力,面色痿黄,四肢冰冷,女性可见带下量多质地清稀等。肾阳虚:可见生殖功能减退,男性表现为阳痿早泄,不育;女性可见月经不调,黄体功能不足,卵泡发育不良,即所谓的“宫寒不孕”;另外肾阳虚还可见腰背酸疼,两腿发软,或长期腹泻,或凌晨时分泄泻等。以上讲的都是阳虚证,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故阳虚证又称为“虚寒证”,对于阳虚证的治疗,补阳是毫无疑问的。
炎炎夏日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和《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著名养生观念,此时对阳虚体质的人补阳是最有成效的。所以以上所列的各个阳虚证可以说是“冬病夏治”的一大适应证。另外,像“老慢支”、“哮喘”、“风湿病”之类的病证确实是“冬病夏治”门诊中最常见的病种,这类疾病除了素体阳虚以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本身体质虚弱而感受了外邪,包括寒邪、湿邪,或内生寒湿、痰饮,这些在中医学中统称为“阴邪”,这种由于阳虚而受到阴邪侵袭的情况称为“阳虚则阴盛”。在寒冷的冬天,阳气更虚,而阴气更旺,所以病情加重;气候转暖的时候,也是阳气渐生而阴气渐退,故而病情好转。
“冬病夏治”之所以能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历经千年而不衰,除了实践的证明和以上的理论基础外,现代医学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比较一致的研究结果是:“冬病夏治”能明显改善人体的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
十、夏季养生小常识
1.洗热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2.热水洗脚
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夏季也不例外。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3.喝热茶
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他热症发生。
4.疲倦需补钾
炎热的夏季,有些人稍微活动后就感到气喘,倦怠乏力。上述异常表现是体内缺钾所致。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外界温度高于33摄氏度时,人体主要靠出汗来散热。汗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如果人体大量出汗,可造成体内缺钾。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及神经肌肉正常功能。体内缺钾时,会引起头昏眼花,四肢乏力。中暑病人均有血钾下降现象。预防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丰富的食品,如水果、豆类、海产品等。
5.巧护肤
潮湿闷热的气候,使人皮肤容易感染,夏季也是皮肤病多发的时节。注意皮肤护理,同时适当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洗浴,则会令人度过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叶浴,将桑叶100克左右放人锅内煮10~15分钟,再倒入浴盆内即可,能消除皮肤痤疮、疖肿、褐色斑等;又如薄荷浴,可预防湿疹痱子。
6.驱蚊妙招
在房间里放上几盒开盖的风油精、清凉油,或在墙上涂点薄荷;在身上或枕头上洒些香水;将樟脑丸磨碎,撒在屋内墙角;在室内的花盆里栽一两株西红柿,西红柿枝叶发出的气味会把蚊子赶走;在灯下挂一把香葱,或用纱袋装几根葱段,各种小虫都不会飞来;用橘红色玻璃纸或绸布套在灯泡上,蚊子最怕橘红色光。
十一、盛夏小心“红眼病”
“红眼病”临床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多发于夏季,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多为双眼发病,同时或先后相隔一两天发病。如感眼睛流泪多、有异物感和灼热感,结膜充血,并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早晨起床睁眼困难,应及时就诊。一般来说,如分泌物多为眼屎,可能是细菌感染,如果分泌物多为流泪,则多是病毒感染。专家指出,“红眼病”不会影响视力,一般治疗两周便可痊愈,但也不能因此小视,治疗不当者会导致慢性结膜炎。
据眼科专家介绍,夏季天气炎热,湿度较大,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和入侵,容易患上“红眼病”,而且由于天热,游泳的人增多,互相传染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加上夏季进食荔枝等易上火食物,也会加重“红眼病”病情。
眼科专家提醒:要预防“红眼病”,不能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一旦与病人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3:57
现在已经进入了夏季,在这个季节如何养生是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其实夏季要想养生,一定要注意避免高温适当补充水分和减少户外运动,只要做好了这几点,就能平安的度过夏季。
1、避免高温
夏季和其它季节不同,由于温度过高,所以人们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在中午期间最好不要随意外出,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外出容易损伤到皮肤,而且在这个时间段紫外线往往非常强烈,会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
2、一定要注意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
在炎热的夏季,由于人们出汗过多,所以在运动之后及时为身体补充水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养生工作,尤其是在运动过之后,一定要立即补充水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3、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
夏季的气温非常高,所以人们吃的很多食物都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在这个季节人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首先要注意,不要吃腐烂变质的东西,其次是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4、一定要注意减少户外运动
夏季和其它季节不同,由于户外的非常高,所以人们一定要注意适当减少户外运动,如果要运动,尽量选择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要绝对禁止中午时间到外面去进行户外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这样才能避免人体受到伤害。
在炎热的夏季,做好个人防护就是最好的养生,所以上面提到的四点都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注个人的健康,做好防护工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5:4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大家也更加的关注养生了。在这里有的人会告诉你养生要看季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季节要有不同的养生侧重点。都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现在夏天到了,面对夏天的酷暑,人们具体应该怎么样养生了 ?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夏天养生方法。
从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来说,夏属火,通心,因此夏季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夏季养生要重在养心。那么夏季又应该如何养心呢?
“心”与“脑”紧密相连
在中国文化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切反映人思想意志活动的词语,都是和“心”相关——心情、心愿、心花怒 放、心烦意乱、心神不宁……这里的“心”已经不仅仅指心脏这个单一的器官,而包括了大脑的思维。从医学上讲,心脑本身就属于一个系统,这里密布着丰富的神经,最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天心脏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情绪也容易烦躁不安的原因了。所谓“心主神明”,养心和养脑,其实是同时进行的。
“心病起于夏”
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把四季、五行和人体的五脏一一对应起来,这种朴素的科学不无道理,夏季属火,“心火上炎”之后,人们容易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 好、头痛、心悸等症状,心脏负担加重之后,心脑血管疾病也容易频发。同时“脾病起于长夏”,在夏季末期,湿邪最胜,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消化能力和抵抗力降低,加之肠道细菌繁殖旺盛,脾胃不适便常常出现。
夏日养心清凉攻略
作息
充足的睡眠在夏天比什么都重要,适当午睡会令一天流失的精力得到快速补充,同时,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夏天夜生活很丰富,晚睡也似乎成了习惯,但要知道那些都令白天的烦闷加剧。
运动
夏天的运动不宜过于剧烈,日光下的户外运动、球类运动等更是成倍透支体力,并不是个好办法。夏季进行运动要讲究科学,做到适时、适量和适地。
适时。为了避免强烈阳光对皮肤和身体的损伤,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尽量避免上午10点后至下午4点前的户外运动。
适量。人体在夏季消耗增大,睡眠和食欲下降,体能储备相对较弱,因此提倡轻松运动,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强度适当减小,可选择游泳、散步、慢跑、太极、瑜伽等。适地。尽量到户外运动,选择公园、湖边、庭院等阴凉通风的地方。即使在室内运动,也要适当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经络按摩
中医经络按摩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保健方法,这里推荐给大家2个简单易行的养心穴位自我按摩:
1、按压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的大椎穴,能够清 热除湿;
2、每天按压手臂内侧中线的心包经和手臂内侧外缘的手少阴心经,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本经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如心痛、心悸、心胸烦闷都有缓解作用。另外,按压最简单的太阳穴、印堂穴,也有提神作用。相信看看上面的文章,大家对于夏天怎么样养生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希望该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3 07:56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