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根据白细胞染色特征分为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是根据什么颗粒的存在与否分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0:3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3:32
白细胞,俗称白血球,它对人体具有重要的保护机能。能够防御“外敌”的入侵,有“人体卫士”的美称. 白细胞无色,有细胞核,体积要比红细胞大,但数量比红细胞少,*每立方米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约10000个。平均约7000左右。白细胞的数目随人体健康状态不同而有很大波动。当人体失血、烧伤或得急性化浓性炎症(如阑尾炎)、慢性炎症(如结核病),白血病等时,白细胞数目就会明显增加。所以,这时候只要看一看白细胞数目的变化,便可估计出病情的严重程度。白细胞根据其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特点,可分为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颗粒白细胞又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在人体防御和保护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体抵制微生物、病原体和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屏障。当有病菌等异物向人体入侵时,嗜中性粒细胞就向病菌游去,同病菌作战,吞食它们。并能释放多种酶,杀死和溶解病菌。当嗜中性粒细胞吞食大量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死亡的白细胞连同病菌分解的产物一起,就形成了脓。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基本上无杀菌能力,且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这两种细胞与人体的过敏反应有关。无颗粒白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与人体免疫反应有关。 白细胞都是由红骨髓造血母细胞生成的。白细胞的寿命很短,大约321天左右,最短的只能活几个小时。
一、概念: 染色体(chromosome)细胞有丝*时出现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由染色质纤维盘叠、凝集而成的棒状小体。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与染色质具有同样的化学成分,即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两者仅是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表现出在形态和构型上之不同。 通常用四级结构模型或袢环模型解释染色体的包装过程:核小体为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核小体盘旋缠绕为二级结构的螺旋管,由螺旋管进一步螺旋盘绕为*结构的超螺旋管或袢环,最后再螺旋化成为四级结构的染色单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具有典型的染色体结构。有着丝粒、着丝点、随体、端粒、次缢痕等区域。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两者在着丝粒部位结合,此处内缢叫主缢痕。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两臂,由于着丝粒位置不同故各染色体两臂之长度不同。染色体上其它缢痕称为次缢痕,核仁染色体之末端次缢痕是核仁组织区所在部位。 二:染色体分类: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四种类型。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的数目、形状和大小。通常体细胞中有两组相同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为二倍体,以2n表示;性细胞中(精子和卵子)只有一组染色体,为单倍体,以n表示。染色体又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两类。人体细胞中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22对(4条)是常染色体,1对(2条)是性染色体,男性为XY染色体,女性为XX染色体。不同种类动植物染色体数目之恒定对维持种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染色体跟遗传的关系: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存在于细胞核内。1883年美国学者提出了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说,1928年摩尔根证实了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从而获得了生理医学诺贝尔奖。1956年庄有兴等人明确了人类每个细胞有46条染色体,46条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配成23对,第一对到第二十二对叫做常染色体,为男女共有,第二十三对是一对性染色体。女性性染色体是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各一条。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上携带着遗传基因,上面记录着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信息。同样,当性染色体异常时,就可形成遗传性疾病。男性不育症中因染色体异常引起者约占2%~21%,尤其以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多见。 基因突变以及诸如色盲、孤独症和血友病等疾病经常影响男性,原因是男性没有另一条X染色体“赔偿”这些疾病。而色盲、孤独症和血友病等疾病就与X染色体有关系。X染色体还有许多与智力缺陷有关的基因以及人类基因组中称为DMD的最大基因。DMD基因的突变会造成杜兴肌营养不良,这种病轻则令男人丧失能力,重则死亡。 四:遗传疾病概念及产生:遗传性疾病,是指父母的生殖细胞,也就是精子和卵子里携带有病基因,然后传给子女并引起发病,而且这些子女结婚后还会把病传给下一代。这种代代相传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遗传病。 那么,遗传性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当然是由父母造成的。科学家已经证实,精子与卵子中的染色体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密码。因为正常人身体的每个细胞内,有23对条状的特殊结构小体叫染色体,其中有22对叫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另一对叫性染色体,男女有别。而在每条染色体上面,象“念珠”一样穿着一串更小的颗粒,这就是基因。每条染色体所载的基因多少不等。人的每个细胞所携带的基因总和,就有5~6万个之多。基因虽小,作用可大得惊人。基因是成对的,每对基因有它的特定的功能,一个基因是由父亲传下来的,另一个是由母亲传下来的,所以,子女的相貌与父母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可见,基因“独揽”大权,决定着各种的特性。一旦基因或染色体出现了毛病就会出现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就是由于环境中的许多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因素,作用于健康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使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所载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但根据其发生原因、部位 五:遗传的方式可以分为3大类: (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于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又可分成4种: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趾),享廷顿舞蹈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小头白痴等。③性链显性遗传病,如遗传性慢性肝炎等。④性链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等。 (2)多基因遗传病:是异常基因不只一个或两个,而是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许多基因协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唇裂、腭裂、精神*症、先天性心脏病等。 (3)染色体畸变遗传病:即由于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可分2种:①常染色体病,如先天愚型,猫叫综合征等。②性染色体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先天性*发育不全综合征等。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极其复杂的生命现象。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人类通过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将父母双方的遗传因子——基因传给子代。基因是指人体形态、生理、生物或免疫特征之所以产生的内在因素,并且是从上一代传递下来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证实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中,染色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构成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还有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一个基因就是dna分子链中的一段,在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有许多对基因,人的染色体只有23对,而有上万对基因。由遗传物质变异而引起的疾病为遗传病,目前已知有3 000多种。遗传病的特点是先天性、终生性和遗传性,可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为达到优生目的,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就要普及遗传病知识,重视产前诊断,减少和避免遗传病患者的出生。 正常人体细胞核内有46条染色体,两两成对,分别来自父母。其中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男性染色体为xy,女性染色体为xx。人类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相对稳定是遗传信息相对稳定的物质基础。在自然或诱发因素(如高温、辐射、化学因素等外界因素)条件下可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从而导致遗传病的发生。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和结构的异常,可以用细胞学方法判定。基因突变一般指遗传基础的化学变化,是染色体上一定位置或一定点上的变化,也是dna分子链上碱基对的变化,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六:遗传病分类:根据遗传方式可将遗传病大致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分述如下。 1.单基因遗传病 若人类遗传病仅与一对基因有关即为单基因遗传病。突变基因可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遗传方式为显性或隐性。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病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子女中发病几率为50%。遗传每代均可出现,但与性别无关。 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这类遗传病在近亲婚配中发病率高,遗传与性别无关。③x连锁显性遗传: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有一个致病基因即可显示病状,女性患者的子女各有50%发病率,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儿子。④x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为是隐性的,所以女性纯合子才发病;杂合子类型正常,但可把致病基因传给后代。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若带有致病基因即为患者,并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不传儿子。 2.多基因遗传病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参与性状决定的基因对越多,表现类型就越多,类型间差别也就越小。每对基因彼此不存在显性或隐性关系,受环境因素影响程度大。在环境影响下基因作用有累积效应,可以增强或抑制基因的表现作用。本病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就越高。某些多基因遗传病的复发危险率还与性别有关。 3.染色体病 染色体病是由染色体畸变造成的,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占0.5%。染色体病可分为常染色体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两个类型。①常染色体异常:以常染色体数目异常较多见,表现为某号常染色体多一个额外的染色体,称三体性。具有三体性的个体常有形态上的特征,特征的性质和范围取决于是哪个染色体处于三体状态。三体性多发于一些小的染色体。常染色体结构异常以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常见。常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多致流产,如能出生则有多发性畸形、智力低下和发育障碍。常见的常染色体异常疾病有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18-三体综合征(edward氏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patau氏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5p-综合征)等。②性染色体异常:以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多见,可以增多或减少并多为嵌合体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较少见,其表现为短臂或长臂、缺失或易位等。性染色体异常疾病的主要症状为性发育异常、智力低下、女性侏儒等。常见疾病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45,xo;脱纳氏综合征)、先天性*发育不全综合征(47,xxy)、超雌综合征(47,xxx;49,xxxxx)、真性两性畸形(46xx、46xy或46xx/46xy)等。 七: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如何? 关于遗传病,在一些人中存在着模糊观念。有人认为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也有人认为,家族性 疾病是遗传病,无家族性的散发疾病不是遗传病。这些观念都不是正确的。 首先,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先天性疾病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一类疾病。近年来 习惯用出生缺陷来代替先天性疾病。这类疾病可以由遗传基因所 致,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遗传病。例如先天性聋哑是遗传病,但是 在母亲孕期,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影响了胎儿发育 也会出现某些病态性状,这虽也是先天的,但并非遗传所致。又 例如,母亲在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白内障、先 天性心脏病,这种风疹综合征不是遗传病,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 果。不会传给后代。 在后天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因为有 些致病基因的作用,必须在个体达到一定年龄时才表现出来。例 如,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失调是遗传病,临床表现是步态不稳,运 动障碍,这类病的患者在幼儿期、青春期与正常人一样,一般在 35~40岁才发病。在后天才表现出异常。 其次,家族性疾病也不等于遗传病,由于在同一家族中不问成员 存在相同的致病基因,所以发病” 有家族性特点,例如,多指畸形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表现有 家族性。然而,同一家族中不同成员由于生活条件及习惯相似,一 些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可以表现出发病的家族特点,这类病 不是遗传病。例如,食物中毒等均有发病的家族性,但它们不是 遗传病,而是由于全家食用不洁食物所致。 另外,一些无家族史的散发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往往是散发的。例如,半乳糖血症,这种病常常没有家 族史,但它却是遗传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3:33
呵呵 ,根据嗜天青颗粒 。还有嗜酸是澄*,嗜碱是蓝黑色,这个是瑞士染色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3:33
染色观察有无颗粒啊
分别是酸性颗粒 碱性颗粒 和嗜天青颗粒
只知道碱性粒细胞是甲苯胺蓝染色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3:34
嗜天青颗粒
Gimesa染色追问嗜天青颗粒难道不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了中区别于嗜酸和嗜碱性以外一种约为含量10%~20%的紫颗粒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3:35
?您的描述需要更加 的清晰一些!
具体做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你想要知道什么?
请问根据白细胞染色特征分为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是根据什么颗粒...
白细胞根据其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染色特点,可分为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颗粒白细胞又可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三种。其中嗜中性粒细胞在人体防御和保护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人体抵制微生物、病原体和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主要的一道屏障。当有病菌等异物向人体入侵时,...
如何在光镜下区分各种白细胞?
1、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2、颗粒白细胞: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无颗粒白细胞: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
粒细胞粒细胞介绍
白细胞根据其形态特征主要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两大类。颗粒细胞,也称为粒细胞,具有特殊染色颗粒,通过瑞氏染料可区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则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拥有明显的嗜酸性颗粒,内含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在粒细胞群体中,中性粒细...
白细胞的正常范围值一般是多少呢?
根据其内部结构和颗粒的有无,白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颗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通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维持在4000-10000个每微升的正常范围内。这个范围内的具体数值,中性粒细胞占50%~70%,嗜酸性和嗜碱...
简述白细胞的分类?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
白组胞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白组胞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是一类无色、球形、有核的血细胞。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0到10.0)x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
白细胞种类划分
血液中的白细胞种类丰富,包括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按体积从小到大排序。这些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形态各异,主要分为颗粒白细胞和无颗粒白细胞两大类。颗粒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它们含有特殊染色颗粒。中性粒细胞是主要的防御细胞...
试述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 红细胞(...
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的区别
结构不同,包含的细胞种类不同。有颗粒白细胞一般是指细胞质内含有特殊的颗粒状的细胞,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白细胞类型,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无颗粒白细胞一般是指白细胞胞质内没有颗粒状结构的细胞,主要的细胞类型有淋巴细胞等。
粒细胞的粒细胞介绍
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 绝大部分的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