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以哪个民族为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4 09: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02:03
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92%。
汉族
中国的主体民族。1990年人口10424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96%。
渊源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他们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等,但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至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与华夏融合,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 ,统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此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在汉族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其突出特点。关于汉民族形成的确切时间,中国学术界曾进行过一次广泛的讨论,大体有3种观点:①秦汉时代。②明末清初,或早在唐、宋。③1840年以后。至今尚无定论。但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
发展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汉族自秦末以后曾举行过千百次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君主*制度的农民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明朝中叶以后,汉族和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在驱逐殖民者及1840年以后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开始,其发展与胜利一般均在汉族地区首先兴起,后逐渐发展到边疆民族地区。经过长期斗争,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终于在1949年共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 汉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此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中国农业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其中如都江堰一直造福至今。至明代中晚期,商业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孔子、孟子、《孙子兵法》、《史记》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如张衡、祖冲之等的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等均为公认的世界名家。散文方面,则有韩愈、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明清时小说创作大为发展,长篇巨著的编纂方面,有《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著名于世。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主要方言有7种。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汉文(见汉字)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字从殷商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演变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这种书面语言的统一对汉文化的发展、各族文化交流及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使之向拼音方向发展。
宗教风俗 在汉族社会中,宗教观念根深蒂固。1949年前,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亲属以父系为中心。人口观持多子多孙观念。国家观念是父系观念的扩大,视皇帝与人民为君父与子民,忠、孝为其道德规范。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从无国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宗教观念逐渐淡薄。
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婚姻家庭以牢固稳定著称。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丧葬过去行土葬,现大部分通行火葬。
主要节日为春节,最为隆重。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02:04
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02:03
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92%。
汉族
中国的主体民族。1990年人口10424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96%。
渊源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他们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等,但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至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与华夏融合,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 ,统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此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在汉族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其突出特点。关于汉民族形成的确切时间,中国学术界曾进行过一次广泛的讨论,大体有3种观点:①秦汉时代。②明末清初,或早在唐、宋。③1840年以后。至今尚无定论。但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
发展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汉族自秦末以后曾举行过千百次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君主*制度的农民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明朝中叶以后,汉族和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在驱逐殖民者及1840年以后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开始,其发展与胜利一般均在汉族地区首先兴起,后逐渐发展到边疆民族地区。经过长期斗争,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终于在1949年共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 汉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此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中国农业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其中如都江堰一直造福至今。至明代中晚期,商业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孔子、孟子、《孙子兵法》、《史记》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如张衡、祖冲之等的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等均为公认的世界名家。散文方面,则有韩愈、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明清时小说创作大为发展,长篇巨著的编纂方面,有《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著名于世。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主要方言有7种。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汉文(见汉字)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字从殷商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演变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这种书面语言的统一对汉文化的发展、各族文化交流及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使之向拼音方向发展。
宗教风俗 在汉族社会中,宗教观念根深蒂固。1949年前,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亲属以父系为中心。人口观持多子多孙观念。国家观念是父系观念的扩大,视皇帝与人民为君父与子民,忠、孝为其道德规范。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从无国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宗教观念逐渐淡薄。
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婚姻家庭以牢固稳定著称。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丧葬过去行土葬,现大部分通行火葬。
主要节日为春节,最为隆重。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02:04
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02:04
以汉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92%。
汉族
中国的主体民族。1990年人口10424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96%。
渊源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他们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等,但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春秋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至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与华夏融合,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 ,统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此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在汉族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其突出特点。关于汉民族形成的确切时间,中国学术界曾进行过一次广泛的讨论,大体有3种观点:①秦汉时代。②明末清初,或早在唐、宋。③1840年以后。至今尚无定论。但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
发展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汉族自秦末以后曾举行过千百次反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君主*制度的农民起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明朝中叶以后,汉族和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在驱逐殖民者及1840年以后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开始,其发展与胜利一般均在汉族地区首先兴起,后逐渐发展到边疆民族地区。经过长期斗争,汉族与各兄弟民族终于在1949年共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 汉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此种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古代始终占绝对优势。中国农业以发达的水利灌溉与精耕细作著称于世。其中如都江堰一直造福至今。至明代中晚期,商业发达,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后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工业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文化 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孔子、孟子、《孙子兵法》、《史记》等。在自然科学方面如张衡、祖冲之等的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如屈原、李白、杜甫等均为公认的世界名家。散文方面,则有韩愈、柳宗元等唐宋八大家。明清时小说创作大为发展,长篇巨著的编纂方面,有《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著名于世。
语言文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主要方言有7种。现代汉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汉文(见汉字)起源于远古,通行的方块字从殷商的甲骨文和商周的金文演变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这种书面语言的统一对汉文化的发展、各族文化交流及国家的统一起了重大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计划地进行文字改革,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使之向拼音方向发展。
宗教风俗 在汉族社会中,宗教观念根深蒂固。1949年前,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亲属以父系为中心。人口观持多子多孙观念。国家观念是父系观念的扩大,视皇帝与人民为君父与子民,忠、孝为其道德规范。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从无国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宗教观念逐渐淡薄。
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婚姻。婚姻家庭以牢固稳定著称。以注重礼仪、尊长爱幼为美德。丧葬过去行土葬,现大部分通行火葬。
主要节日为春节,最为隆重。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3 02:04
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