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3 12: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6 23:08
在秦朝之前,一国之内最高统治者继承者的称呼:王太子、也作王世子。 周代时,天子、诸侯的嫡子称“王世子”。 《仪礼·聘礼》:“世子之丧。”贾公彦疏:“世子,惟据天子、诸侯之子。”《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世子 王太子和皇太子服饰何?言欲其世世不绝也。” 开始的时候世子只是个称谓,儿子都是世子,后来,演变成册封,也就是后来说的储君,就是继承父亲的大儿子,但大多还是册立长子,历史上册立少子为王太子的也有。例如:周宣王立鲁武公的次子为王太子最终引发鲁国内乱. 后世则称继承王爷、诸侯爵位者的正式封号为世子,多由嫡、长充任。 在汉朝初期,亲王法定继承人的正式封号也是王太子,后来为了与皇太子相区别,改为世子,后代延习不改。 另外,对于贵族、*的儿子们习惯上也称世子,以示尊重,但这不是正式的称呼。 在朝鲜李氏王朝和越南陈朝,由于曾经作为中国明、清两朝的藩属国,因此其王位继承人不能称为“皇太子。其国王相当于宗主国中国的亲王等级,故接任者也被称为王太子或王世子。 皇太子是中国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是储君的一种,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国汉朝时期,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属国王之子,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