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0 23: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14:51
有关琉璃戒指,唐代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相恋。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琉璃指环,发誓会来娶玉箫。然而7年过去了,薄情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
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琉璃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
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
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
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
当相思空掷了,还是如此难舍难弃的眷恋,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误了她这一世,她又一往无悔地戴着它到了来世。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后世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如河南省洛阳发现的唐琉璃戒指,内径18厘米,通体碧绿,晶莹如玉,只是细窄处有一裂纹。一些琉璃饰品一度成为唐代妇女时尚的华美装扮,史载唐末“京都妇人梳发以两鬓抱面,状如椎髻,时谓之抛家髻。又世俗尚以琉璃为钗钏”。以琉璃所制钗、钏为发髻装饰,起初只流行于京都贵族妇人间,后来,这一风尚很快也对平民社会产生了影响。《新唐书》即云,“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
如宁夏固原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村唐史诃耽夫妇合墓发现的琉璃花,高0.75厘米,直径2.3厘米,呈喇叭状,外沿的圆形为剪切后打磨成型。孔内穿有细钢丝,外缀琉璃珠。有的中间有花蕾,中贴有金箔,碧绿色半透明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