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1 06:40
共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21 11:01
秦皇为一统天下,征战数载,终于如愿,后发现,因百家争鸣,民心难服,遂焚书坑儒,乱世用重典,单剩法家。一统之思想,只为方便一人之统治也。现在采用此思想可令国人归心,但此思想,终究弊大于利。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1 15:47
秦皇为一统天下,征战数载,终于如愿,后发现,因百家争鸣,民心难服,遂焚书坑儒,乱世用重典,单剩法家。一统之思想,只为方便一人之统治也。现在采用此思想可令国人归心,但此思想,终究弊大于利。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7:25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思想,它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密不可分。历史地看,中国的大一统思想观念源远流长,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这是史学界的共识。司马迁《史记》中的大一统史学观、董仲舒所阐述的春秋大一统思想,都有当时现实社会的基础。学者们在论述中国的大一统始于秦时,也会指出中国人希望统一的观念始于战国。的确,《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梁惠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王又问:“孰能一之?”孟子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这里的“一”就是“统一”。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中说这段话清楚地表现了时代的愿望。除战国诸子所反映出统一的愿望之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的《尧典》《皋陶谟》《禹贡》等篇,也都可以看到大一统的思想体系。例如,《尧典》把原本属于“族邦联盟”内的尧、舜、禹、共工、四岳、皋陶、伯益、夔、后稷、商契等不同族属的邦君,按照在一个朝廷里担任各种官职来描述的做法,就体现了作者的大一统思想观念。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其编纂的内容、结构和体例也透露出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就连邹衍的大九州论也包含着大一统思想要素。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7:25
“大一统”的思想不是我们简单认为的一个国家在地里地域上的统一,也不是要求去建立一个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文化丰富,高度集中的大国。“大一统”的国家统一,更能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在建立之时的*统一和文化法律的统一,当然这是说的古代的“大一统”,已经和如今的引申有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