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2 01: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0:31
早在1950年,他在《艺术的故事》中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艺术家决不能画其所见。在紧接着发表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论文《木马沉思录》中他又进一步阐发道:“外出再现可见世界的艺术家不单单面对着他试图模仿的中性形式的庞杂事物。我们描绘是有结构的宇宙,它的有力的主要线条仍然由于生物和心理上的需要而弯曲成形,不管它们被文化影响遮盖得多么厉害。”所谓“有结构的宇宙”,按照康德的惊世骇俗的说法,就是我们把规则强加给自然界的宇宙。因为我们不是消极的观看者,坐待自然界把它的规则强加给我们。贡布里希强调说,观看从来不是被动的,它不是对一个迎面而来的事物的简单记录,它是像探照灯一样在搜索,选择。我们头脑中有一种固有的图式,我们正是靠图式来整理自然,让自然就范。只有当图式与自然格格不入时,我们才调整图式以便重新应付自然。认识的过程也就是用心中的图式与自然不断比较,不断调整,不断修改的过程。对于艺术家来说,他理解自然的图式主要来自传统,来自他那个时代的风格。他凭借他对其他艺术作品的经验来对照自然,并在不妥之处加以修改,这就是艺术风格变化的根源,因此,整个艺术史可以从“制作”与“匹配”的角度来作出解释。贡布里希的论述从头到脚地颠倒了传统的艺术论。据此,我们甚至能得出一个极端的推论,有时不是艺术模仿自然,倒是自然模仿艺术,例如我们就经常从自然中看到“如画”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