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3 21:4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3
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成立后废除。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3
古代就有人对避讳有看法,如乾隆决意立永琰为继承人,考虑到“永”字使用较多,避讳的话影响大。故改其名为颙琰,一为缩小避讳影响,二来暗示立其为储君。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4
1、一种愚孝和愚忠的表现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4
古人的思想和我们不同 人家避讳也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9:45
敬人的其中现而已。